书城管理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48485500000070

第70章 巧于控制化险为夷(1)

言前定则不跲,

事前定则不困,

行前定则不疚,

道前定则不穷。

——礼记·中庸

西方著名管理学家巴达维有句名言说:控制是管理活动的“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发育、成长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对肌体的新陈代谢和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有机体”的组织,在日常运行中,时时、处处、事事都不能没有控制,有时会出现突发事件,也要善于处理、控制,力争化险为夷。如果失去了控制,就可能由有序变为无序,无序的组织就失去了生命力。

第一节控制的基本过程

控制,《辞海》解释为驾驭和支配。具体地说,控制者对控制对象施加一种主动的影响(或作用),目的是为了保持事物(即控制对象)状态的稳定性,或促使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换。

控制行为是客观必然的,人类的某一种活动总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目标是超越现实、存在于未来之中的。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矛盾;在目标实现过程中,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和各种随机因素的存在,在每一阶段取得的实际成效与其目标规定的标准之间,也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及时发现和纠正这种偏差,保证最优化地实现目标,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控制的过程,即:标准—衡量—纠偏,也可叫控制的三段式,有人称为控制的三要素。

一、确定标准

标准是控制的前提条件,是控制过程中计量、鉴定、衡量的基础。控制的标准可能是原计划所规定,也可能是原计划或指标的细分化。有些标准是无形的,如一个人的能力的高低、责任心的大小、品行的优劣等。就企业经营管理来说,一般应有量化的规定,可以具体考核,大致有以下四种:(1)时间标准,如工作进度、完成日期等;(2)数量标准,如产品数量、每百元产值能耗等;(3)质量标准,如工作质量和实物质量的定性、定量上的要求;(4)价值标准,如产品成本、资金利润率等。标准既不能过高,让人们高不可攀;又不能太低,太低不利于发挥人们的潜力;应该是具备先进性、可行性。

二、衡量成效

将工作实绩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然后对工作实绩作出评价。具体方法:一是适时调查,即在不同的时刻,对被控制对象(包括人和组织)的行为和工作成效及时了解,找出偏差,为下一步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二是预测分析,即通过一定的预测方法,在实际偏差出现之前,就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要特别注意抓重点、抓“两头”,如对特别好或特别不好的情况,要高度重视,这会提高控制的效果。

三、纠正偏差

发现偏差(或问题),应迅速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时、有力地使其得到纠正。第一步,要分析偏差的实际情况,可按下列顺序分析:(1)何者?即是什么性质的偏差。(2)何处?即偏差出在什么地方或领域或层次。(3)何时?即偏差发生在什么时候,现在如何。(4)何种范围?(5)何种程度?即偏差本身的大小、严重与否等。(6)何人、何部门(组织)应负责任?

第二步,分析偏差的原因,一般有三种:一是执行者没有尽责尽力或执行者的能力、经验、知识等主观条件有所不及;二是外部环境、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是原来的标准(计划、指标、要求)不科学甚至有失误。

对上述原因可运用“ABC”分析法按其影响程度进行分类:重要的原因为A类;一般原因为B类;次要原因为C类。

第三步,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有时可改进技术,有时则改进组织工作,有时可做执行人员的思想工作,也可“三管齐下”。如果原来的标准(计划)有问题,还可重新修订。纠正偏差的效率要高,如果拖拖拉拉,可能影响整个任务的顺利进行,甚至带来不良的后果。

上述三个环节,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寻找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才算是有效的控制。

非洲有一种蝙蝠,专爱吸驴子的血,当这种蝙蝠飞落在驴子的身上时,起初驴子会本能地抖动身体或用尾巴去驱赶。但蝙蝠会用细小的舌尖轻轻地舔那驴子,驴子便立即产生了一种麻丝丝痒乎乎的快感,再也不驱赶它了。

一会儿,蝙蝠就会在驴子身上咬个小口子,吸驴子的血,一只蝙蝠吸饱飞走后,又会飞来另一只蝙蝠继续吸,驴子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干血而死去。当地人称这种蝙蝠叫“杀人蝠”。

驴子的死去,是因为它根本没有发现要它命的原因,即“杀人蝠”的厉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许多企业败走麦城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缺少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安而忘危,缺少远虑,对面临的危险认识不足,准备不足,最终导致企业破产。有些领导干部犯了严重错误,甚至犯了罪,就是天天生活在灯红酒绿,醉生梦死之中,在不知不觉中陷得越来越深。从控制论角度说驴子的死、企业的破产、干部的错误都是失控所致。

下面故事中的牧羊人就非常聪明,他不仅发现了羊死亡的原因,而且想出了减少羊死亡的高招。

很久以前,有一个牧羊人在北方寒冷的地方放牧着一群羊。起初,温度比较适宜羊的生存,它们的日子过得比较舒适,慢慢便养成了一种不爱动的习惯。

不久,冬天来了,气温骤降,寒冷的气候使不爱动的羊群无法适应,很多羊都被冻死了。牧羊人感到非常难过。为了使羊能很好地生存下去,他绞尽脑汁,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看似可怕的方法:在羊生活的地方放了几只狼。于是,羊群感到了生存的危机,以不断地奔跑来防止狼的袭击,这样的奔跑有效地阻止了寒冷的侵蚀,冻死的羊比以前大大减少了。

在问题甚至危机面前,我们不能无所作为,而应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消除危机,有效控制,这才能使组织正常运行,既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第二节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种类很多,按控制的时间(或顺序)划分,有事先控制,现时控制和反馈控制。在未讲这三种控制之前,先请读者看一下《扁鹊的医术》的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通医术,到底哪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知道他事先能根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胳膊上穿针来放血,在皮肤上开刀敷药等大手术,所以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扁鹊长兄治病为事先控制,中兄治病为事中控制,扁鹊治病为事后控制。

一、事先控制

也称前馈控制,其着眼点是面向未来,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要求,尽量减少偏差,多采取控制,包括对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关资源的控制,或采取预防措施、办法。事先控制的信息来源是对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的预测,在偏差出现之前就早做好了准备,以便防患于未然。我国成语“未雨绸缪”、“曲突徙薪”和俗语“事前诸葛亮”等,都属于前馈控制。

一则题为《磨牙的野狼》的寓言,也说明了前馈控制的道理。

一只狐狸看见野狼卧在草地上磨牙,便劝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都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吧!”

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你何必那么用劲地磨牙呢?”

狼停了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老虎追逐,到那时,我再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古人说:“良医治无病之病,故人常在生也;圣人治无患之患,故天下常太平也。”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总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教给人们预防的知识,所以人们经常能健康地生活;英明的君主,总是把祸患消除在发生之前,所以天下能经常太平安定。

二、现时控制

也称现场控制、事中控制,是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直接进行现场检查,并纠正偏差。主要做法是主管人员进行面对面地指导、监督。因发现问题及时并得到迅速纠正,故损失很小或杜绝了损失。现时控制(或即时实施控制)有赖于信息的及时取得,对出现问题有多种方案的准备,以及事发后的镇静与果断。

下面这个《波坦金战舰兵变》的案例,就说明了问题失控所造成的惨局。

1905年,在沙俄海军中,发生了一起“波坦金”号战舰兵变的事件,事件是由午饭时吃的肉汤引起的。

一天,水兵们发现他们吃的俄罗斯肉汤是用生了蛆的肉做的,于是全体水兵拒绝吃这种肉汤,舰长见状,不得不让高级军医去检查肉汤。军医检查后报告说:肉中没有白蛆,只有几处苍蝇卵,并建议用醋加水冲洗一下吃。但是,水兵们仍然拒绝吃这种汤,并且开始有人以此煽动反叛情绪。舰长警告船员,谁再继续反抗就要被吊死在甲板上。但大多数人仍然采取抵制态度。舰长无可奈何,一方面命令将肉汤密封起来分析检查,一方面向司令部报告这一情况。

这时副舰长却采取了强硬的态度。他重新集合队伍,并要水手长召来了行刑队,要拘捕领头闹事的人。

在领头人的带动下,水兵们纷纷从各处取出武器,接管了这只舰,并把包括舰长在内的大多数军官或枪杀,或扔进了大海。

造成兵变当然有深层原因。就事论事,这是一起领导者对下属情绪问题处理不当而导致的严重事件。作为领导者,应该冷静地处理问题,而不是激发矛盾,如果领导者由于地位高、权力大而不尊重下属,轻视下属的人格,轻视下属的劳动和作用,并总是以高人一等的身份出现,盛气凌人、专横跋扈、一意孤行、生杀予夺,那么,冲突不仅不能缓和,而且会越来越尖锐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三、后馈控制

后馈控制也称反馈控制,是在任务完成之后,把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及其对未来的可能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主管人员常常根据统计数据、会计报表、质量检查分析、工作人员业绩评定进行控制。若说前馈控制是在“亡羊之前”补牢;反馈控制则是“亡羊之后”补牢。反馈控制虽不是最好的控制,但由于许多事情难以预测,仍被广泛地运用。最佳的控制方式,应是三者的有效结合,综合运用。

说起“亡羊补牢”这一成语,有必要写写它的由来,因为故事具有现实意义。

战国时代,楚国大臣庄辛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的时候,身边总是有夏侯等几个宠臣随着你,他们只知享乐而不管国家大事,这样下去楚国恐怕就要灭亡了。”

襄王说道:“明明国家太平无事,可你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是来惑乱人心吗?”

庄辛回答说:“臣不是有意要冒犯大王,只是觉得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些人,楚国是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避居到赵国,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襄王答应了,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犯了楚国,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他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

庄辛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才想起猎犬(见兔而顾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亡羊而补牢),也还不迟”。只要我们能及时改正错误,不论任何失败都还是有挽回的机会。

在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就有少数人浮躁虚夸,吃喝玩乐,个别人甚至以权谋私、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见钱眼开、财迷心窍。其中有的人,像楚襄王那样知错而醒悟;而有的则进了牢狱甚至走向黄泉不归路。

四、跟踪控制

与现时控制、反馈控制相近似的一种控制称为跟踪控制。跟踪控制的原理可以用狗追兔子的例子说明。

跟踪控制假定狗在Y轴上的“P1”点,发现了位于X轴上“X1”点的兔子,于是狗急起直追,而兔子则沿X轴向前逃窜,当兔子跑到“X1”点时,狗紧追而狗跑到“P2”时,兔子不断向前跑,狗就不断调整方向追捕兔子。狗的运动轨迹是由若干条直线形成的折线,当折线无限细分后,则趋近于一条曲线,这条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指向每一瞬间兔子的位置。由于兔子的跑动,狗不断地在采取措施,调整追捕的方向,以求达到尽快抓到兔子的目的。

可见,跟踪控制既可说是现时控制,也可说是无数反馈控制的综合。在追捕兔子的现场,不断采取措施,不断得到反馈,不断调整和采取新的措施。

以上所述是按时间顺序划分的控制类型,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以下的类型。

1.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前者只有信息输入与输出,而没有信息的反馈作用。这种控制系统往往不能因外界或内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调节。因此,在控制过程中对输入的信息和控制能力的要求很高,后者是在控制过程中既有信息输入或输出,又有信息的反馈作用,使其构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这种反馈是为了使系统趋于稳定,防止偏差,以便达到目标。

2.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前者指控制者对控制对象直接地进行控制,如上级对下级的领导、指示。后者则是在它们之间通过中间媒体进行控制,如国家对企业可利用经济杠杆(如税收、信贷、价格等)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