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积累健康在中年
48484900000005

第5章 中年人的“全方位”保健(1)

大脑的保健

人们都知道大脑的作用,但只有经常接受“挑战”,脑子才能成熟和发达,这点对中年人来说尤甚。智能的提高方法多种多样:

1.迎接智力的开拓

为了保持生气勃勃的智力,读书看报是最有用的活动,比如做些智力测验题、疑难的翻译、复杂的电子游戏;又如去学做些自己原本不会的事,如下围棋、打桥牌等,这些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一定的帮助。

2.食物健脑

大脑重量占体重的2%,但消耗的能量却占人体总能耗量的20%,其中85%是葡萄糖。蛋白质中的谷胱甘肽可提高脑细胞的活力,预防脑神经细胞老化。动物肝脏、鱼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谷胱甘肽和大脑所需的氨基酸成分。大脑还“偏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在体内能产生乙酰胆碱,是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信使”,对增强记忆力至关重要。蛋黄、大豆中含有较多的磷脂酰胆碱。另外,大脑要吸收上述营养物质,亦离不开B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如铁、锌、硒、铜的帮助。它们是大脑营养物质分解酶的重要成分,摄入这些营养素可多食绿叶蔬菜、豆类及其制品、柑橘、胡萝卜、黑木耳和动物内脏等。

早餐很重要,至少需要蛋白质15克,才能使充沛的脑力保持到中午。充足的蛋白质来源于混合饮食,包括牛奶、蔬菜、各类水果等。智力发挥还受一种复合维生素B的影响。实验证明,它对记忆功能影响为甚。这种维生素存在于蛋黄、鱼、肝、豆制品和其他被医学证明有健脑的食物之中。

3.智力锻炼

有的人每天慢走或倒走、健美操和其他锻炼以期减肥、消愁、降压和功能恢复,这些活动也都有助于智力的恢复、提高和再创造。而智力的提高依赖于脑部循环系统提供氧气和其他基本营养的质和量,以及运走二氧化碳(CO(下标2))和其他代谢物,可见智力锻炼也应辅之以心肺的锻炼。

4.合理而充足的睡眠

工作时脑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能量消耗大,久之会疲劳。睡眠时,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并使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充,帮助恢复精力。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次日感到精力充沛就算睡足了。

每晚睡眠,人脑进入了一系列的心理进程,这包括思维和器质上的恢复。平时如果酒精或醉品侵入,嘈杂的卧室、不舒适的床、白天思想压力过重等都会使人心烦意乱而影响睡眠,也影响精神的复原。

5.清新的空气

未受污染的空气能使人精力充沛、精神焕发。所以,要经常开窗通风,流通空气,最好能经常出外旅游,到大自然中去。

6.勤思

如果有更快反应能力、更强的理解和知觉能力,都要靠脑子这个思维主体。因此,勤于用脑是保持智力的有效方法。

7.输入信息要多

“用进废退”是生物界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人的大脑亦是如此。人们常说“脑子越用越灵”,是有科学道理的。研究证明,勤于用脑的人智力比用脑较少的人要高出50%。有的人即使步入晚年,仍然思维敏捷,记忆力惊人,创造灵感不减。而懒于用脑的人,在中年时期就显得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

8.预防脑功能受损

长期过量饮酒会使脑细胞遭受损伤,导致记忆力和智力衰退。嗜烟亦会加速脑细胞的衰老。很多慢性病、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性感染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肺心病、肾病等,都会相应地造成脑细胞损害,故应注意防治。

9.闲聊是大脑的活化剂

闲聊是在宁静、温馨、舒适、祥和的环境中进行的,亲朋好友即兴聊天,互通信息,交换思想,交流感情,会使人处于平和、轻松、友善的气氛中,有利于消除紧张情绪,增强大脑的活力,开发人的智慧。

心脏的保健

20世纪后期,西方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剧增,死亡率居高不下,成为威胁健康的第一杀手。这引起了西方各国的巨大恐慌和高度重视。各国纷纷把心脏保健和降低心脏病的死亡率作为一项国策来实施。在中小学中,都加入心脏保健教育,特别是心脏病抢救基本知识的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使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降低。

重视心脏保健不仅是已被普遍接受的观念,更主要是国民都自觉采用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服用心脏保健产品和使用心脏保健器械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心脏功能,减少心脏病的发生。保护心脏的方法很多,重要一点就是减轻心脏的负担。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1.经常锻炼,增强心脏收缩力。

2.不吸烟。

3.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

4.心情愉快,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5.休息时可采取半卧式。人体半卧时,下肢、腹部的血液会发生淤积,使血液流入心脏的数量和压力减轻。尤其在心慌气急时采用这种方法,2分钟后便可缓解。

6.少吃盐。盐可增加心脏的血容量,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7.戒激怒。人的情绪过于激动,如大怒大喜,都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因而要控制情绪。

8.缓进饮料。一次喝大量的水、茶、汤、果汁、汽水时,会迅速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

9.戒刺激物。辣椒、生姜、胡椒、烟、酒、浓茶及咖啡,都会兴奋神经,刺激心脏,应尽量避免。

动脉血管的保健

要想动脉血管“年轻化”,要做到以下6个方面:

1.膳食结构合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饮食治疗原则是限制脂防摄入量。摄入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不宜过多,应禁食肥肉、猪油、奶油或其他动物油主要含饱和脂肪,而饱和脂肪对心血管病发生有不利影响,可以促进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并使形成的脂蛋白易于附着在血管壁上,有的还能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堆积,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豆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有一定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鱼油富含奥米加-3(ω-3)不饱和脂肪酸,鱼油可以减低血浆中三酰甘油的含量,并能抑制血小板功能,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多吃一些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鱼肉类、植物油、豆制品等。另外,少吃甜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钾、钙等,这有益于营养素及植物纤维的摄入。摄入适量的盐(5克/天),不吸烟,少饮酒或不饮酒等,这些都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总之,谷类、水果、蔬菜要多食,肉类要少食,对于肥肉、巧克力、奶油、糖、甜点心以及动物内脏等“三高”(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一定要有节制。

2.多吃防衰老食物近年来,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要使血管保持年轻,保持动脉弹性,使血管畅通,应在膳食平衡的基础上,多吃下列防衰老食物:苹果、胡萝卜、脱脂奶粉、贝类、小鸡、菠菜、橙子、麦芽、金枪鱼和喝矿泉水。

3.要讲究营养平衡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而血脂异常在很大程度上与饮食有关。因此,要讲究营养平衡,不吃高脂肪特别是含动物脂肪多的食品,食用胆固醇含量较低的食物,如鸡、鱼、木耳、蘑菇等,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

4.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可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和防止肥胖。研究发现,每天半小时,坚持30天的太极拳运动,能显著提高人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这种脂蛋白能清除沉积在血管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5.劳逸结合与精神调节避免精神紧张、烦恼焦虑,生活要有规律,学会经常用脑,又要避免用脑过度。

6.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宜及早注意血压及血脂的变化,力争在早期采取措施治疗。

呼吸器官的保健

呼吸器官是由气道、肺脏、肺循环系统、呼吸肌肉及呼吸中枢所构成。它主要的功能有气体交换、新陈代谢及内分泌3种。它是人体器官中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且最频繁的器官,因此,它受外面环境的影响也最大。外界因素可以导致呼吸器官各种疾病的发生,这些因素包括微生物、吸烟、环境污染和过敏原等。吸烟除了可以引起癌症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亦可引起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新陈代谢障碍、记忆力減退、早产、不孕症、以及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等。环境污染包括室内及室外2种。污染物包括悬浮微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放射线以及各种过敏原等。这些污染除了可以引起呼吸器官的发炎及纤维化,亦可引发哮喘之发作,甚至可以造成癌症的发生。呼吸器官疾病很多,大致可分为感染性、过敏性、肿瘤性、异物沉着性以及退化性等几大类。这些众多疾病中影响我们较大的有肺癌、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以及肺结核。

针对呼吸器官的保健,应从下列几点着手:①不吸烟,戒烟;②环境污染的控制;勤开窗,湿式打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厨房使用排油烟机;③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和肺部感染;④运动,增强呼吸功能和肺活量;⑤施打疫苗;⑥呼吸训练;⑦食物及营养素的补充。

食管的保健

食管是我们的“第一通道”,它虽不占显赫的位置,也没有多大的分量,结构也不十分复杂,却担负着输送食物、水分、饮料及大多数药物的重要任务,从不懈怠,从不疲倦,总是在承上(上连口腔)启下(下接胃)、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据粗略计算,人的一生中至少有20多吨食物、饮料,通过这约40厘米的管道进入胃中。如果用汽车来装载的话,8吨的解放牌卡车要装满3辆!由此可见,为了我们的健康,一定要呵护好食管。

1.细嚼慢咽少摩擦

虽然食管的鳞状上皮(内衬)和其他上皮相比,具有一定的耐磨特性,但毕竟程度有限。细嚼,可使口腔“击垮”食物中的一些“硬家伙”,还可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光滑的食团。慢咽,可使食团得到食管分泌的黏液润滑的帮助,顺利下移到胃,使食管不会受到磨损。如果吃东西时狼吞虎咽,那么,食管难免会受到损伤。

2.当心鱼刺、鸡骨惹祸端

吞下尖刺状的鱼刺、鸡骨,轻者可刺伤食管,重者可穿通食管引起纵隔炎症,甚至扎入邻近的大血管、气管者也有报道。

3.戒烟酒、慎用药

烟、酒及某些常用药(如阿托品、654-2、颠茄片、硝苯地平等)进入食管,易诱发胃-食管反流,久之可形成食管炎。另一些药物如四环素、阿莫西林、氯化钾、去痛片等,如服用方法不当,因其化学性质,亦可损伤食管。

烟、酒还可削弱食管清除酸的能力和上皮的保护功能,反酸、烧心患者尤应戒烟、酒。有资料认为烟、酒还是食管癌的诱因,不可不加警惕。

4.服药方法要科学

卧位、半卧位服药,干吞药片或喝水太少(少于15毫升),一次性地大把地服药,都是不科学的服药方法,容易使药片“卡”在食管里。应该直立、端坐位服药,多饮水,一次少服几片,多服几次。

5.讲究食物质量

食物最好吃新鲜的。长期食用盐腌菜可导致食管真菌病,因盐腌菜含有促癌和致癌物,有时可发生食管癌。而新鲜蔬菜和肉类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C,对食管癌发病有预防作用。

6.避免重大精神刺激和体力过劳精神上的重大刺激、体力过劳,不但促使胃-食管反流发生或加重,也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诱因。

7.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有些全身性疾病与食管疾病有关,却常被忽视,如糖尿病、结核病、缺铁性贫血、病毒感染和口腔疾病等。积极治疗和处置这些疾病,有利于减少食管疾病的发生。

胃的保健

中医将脾胃比喻为“后天之本”,临床上也把“得胃气”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但是,在平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注意胃的保健,结果损伤了胃的正常功能,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影响健康。要做好胃的保健,必须注意做到:

1.避免饮食不节

生活要有规律,饮食结构要合理,适当节食是保证健康长寿的主要条件。而生活无规律,偏食、挑食,饥饱失度,是导致胃病的最常见原因。

2.消除刺激因素

对胃有不良刺激的因素很多,如过热、过冷、过硬的饮食;刺激性食品,如辣椒、葱、蒜、浓茶、咖啡等;还有酗酒、嗜烟等对胃的危害极大,不但会促发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甚至还可诱发胃癌。

3.注意药物影响

许多药物对胃有很强的不良反应,如果应用不当或滥用,会引起或加重胃病,诱发胃大出血或穿孔。

对胃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很多,比较严重的有3类:①解热镇痛与抗风湿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炎痛喜康和布洛芬等水杨酸类和非类固醇消炎药;②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③降压药,如降压灵、利舍平、安达血平等。

一些中药对胃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如过用苦寒或辛温燥热之剂、泻下及有毒药品,可损伤胃或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对“虚不受补”者,应用补益药品,剂量过大或过用阴柔滋腻之品,也会增加胃的负担或妨碍脾胃的运化。

4.解除精神因素

过度的精神刺激,如紧张、忧郁、愤怒等可造成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导致胃壁血管痉挛和收缩,致胃黏膜发生炎症和溃疡。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食,可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喧闹嘈杂、混乱不堪的环境,则会影响人的情绪和食欲,危害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