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48483400000031

第31章 在创新和追随之间,选择一条中间路线

当比亚迪凭借王传福的商业眼光在全球镍镉电池市场站稳脚跟后,王传福又带领比亚迪进入镍氢、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在这个领域,王传福不再扮演像陈天桥一样的产业内的先行者,而是作为追随者,快速赶上。

比亚迪模仿日本电池巨头的产品,这样务实的精神使比亚迪减去了研发成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做产品,进而超越了他模仿的对象。

一般而言,一个企业成功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苹果公司那样开创一个新领域,然后作为领先者或者颠覆者引领这个新兴行业。另一种成功是像富士康一样,一个行业在被别人证明有利可图时,富士康就大举低价进入,进而从竞争对手那里抢食,使自己发展壮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把这两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运用得当,都可以取得成功。但是,纵观现代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一般都是开创了一片无人竞争的“蓝海”。

比如Google、微软和雅虎的成功。显然,开创一个新的市场空间的企业家所受到的尊重与所得到的潜在利益要远大于跟随者。因为这些创新者已经超越了竞争,摆脱了在“红海”中厮杀的命运,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在这个新市场中蕴含着庞大的需求,这可以使开创者获得巨大财富与成功,以及荣誉。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市场已经发展很成熟了,哪有那么多蓝海可以发掘?开创一个无人竞争的市场怎么可能?

其实,有这样的疑问或者质疑,就像是一百多年前的一位美国专利局长给国会的一个提案一般可笑。当时那个专利局长认为:人类已经发明了所有需要的一切发明,以后不可能再有什么新发明了。所以他建议取消专利局。那时是十九世纪末。但是,从十九世纪末到现在的一百多年的新发明,远远超过了人类前面几千年的发明总和。

事实上,尽管现在人们物质丰足,市场日益饱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潜在需求,而如果把这些潜在需求挖掘出来,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市场,这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同样,企业追求的“蓝海”当然一直都存在。盛大集团的成功,就是陈天桥发掘蓝海的成功。

2001年,互联网行业进入严冬,竞争日益激烈。就在很多互联网企业在这场严冬中被冻死的时候,陈天桥却凭借《传奇》开创了中国的网游行业。很难说是网络游戏造就了陈天桥,还是陈天桥成就了网络游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陈天桥是网游领域的先行者,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凭借网游一夜暴富的人。

早在2003年,瑞士银行就对盛大的收益进行了预测:“在将来不到五年的短短时间内,陈天桥很可能因为盛大而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的确如瑞士银行所预测的,到了2004年,盛大成功登陆纳斯达克,陈天桥冲上了中国内地首富的宝座。

在网游行业,陈天桥和他的盛大始终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

同样,在比亚迪初创时期,王传福同陈天桥一样,显现了独有的商业眼光。当年,当王传福看到日本电池制造商退出镍镉电池生产领域时,他断言全球镍镉电池市场供应会出现大规模的缺口,于是,他成立了比亚迪,率先发现了这片蓝海。比亚迪迅速占领了镍镉电池市场,为比亚迪捞取了第一桶金。

当比亚迪凭借王传福的商业眼光在全球镍镉电池市场站稳脚跟后,王传福又带领比亚迪进入镍氢、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在这个领域,王传福不再扮演像陈天桥一样的产业内的先行者,而是作为追随者,快速赶上。比亚迪模仿日本电池巨头的产品,这样务实的精神使比亚迪减去了研发成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做产品,进而超越了他模仿的对象。

当王传福用战略家的眼光,制订向手机零部件代工领域进军的战略时,比亚迪仍然是作为追随者的身份出现的。比亚迪开始从富士康挖人,仿效富士康的商业模式,开始以更低价的方式和富士康争抢客户订单。

而后,在进入汽车领域后,在传统汽车制造、研发上,比亚迪采取的战略仍然是模仿,模仿那些经典车型,然后以更低的价格和它们争抢市场。

但是,在新能源车领域,王传福带领比亚迪又成为了行业内的先行者,比亚迪手中掌握了最先进的铁电池生产技术。同时,比亚迪研发的新能源车F3D M和E6都成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新能源车车型,无论在技术和行驶里程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此时,比亚迪俨然已经成为内燃机汽车的掘墓者。

梳理比亚迪的发展战略,我们会发现,比亚迪同其他任何企业的战略模式都不一样。它既不是一个行业一直的领先者,也不是一直的追随者,而是交叉进行。当王传福率先发现商机和具有竞争优势时,比亚迪就会成为行业内的先行者。

比如在镍镉电池领域和在新能源车领域。在镍镉电池领域,王传福率先发现了蓝海,所以他要带领比亚迪成为先行者。在新能源车领域,因为在电池领域的多年积累和在传统汽车领域的经验,所以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存在着天然的优势,就像别人所说的,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个既懂电池又懂汽车的企业。

在这样的前提下,王传福要带领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行者。

但是,在镍氢、锂离子电池生产领域,手机零部件代工领域,以及传统汽车研发制造领域,比亚迪并没有这样的优势。所以,王传福要让比亚迪成为追随者,让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上规模,把自己发展壮大。

巴菲特看中王传福之选择创新和追随之间的中间路线

王传福在创新者和追随者之间,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这样的战略思考完全是从现实出发,它当然会更有利于比亚迪的平稳发展以及业绩的稳步增长。这种稳定的发展模式当然也是巴菲特看中比亚迪的重要原因。

巴菲特效应不仅仅表现在股市上强大的吸金能力。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和王传福更像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就像索科尔所说的:“我们投资比亚迪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公司突破,寻找新的技术。这不光是金钱上的投资,而且是一种商业上的合作,是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