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48483400000028

第28章 成为梦想的实践者,成为员工的精神领袖

有人悄悄地问王传福:“王总,中央有你的亲戚吧?”王传福却高举双手,目光坚定地说:“这就是我的靠山!”然后,他脱去外衣,开始和工人们一起抬机器、检修设备。王传福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让他获得了很多员工发自内心的尊重,他甚至还是很多年轻员工的偶像和梦想,他们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像王传福一样,成为自己梦想的实践者。

比亚迪有着强烈的王氏印记,这种印记就像俞敏洪给新东方所留下的印记一样。俞敏洪曾经经过两次高考失败,但他仍然坚持参加第三次高考,最终被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录取。进入大学后,他因为发音不准,被同学嘲笑为“乡巴佬”,但是,就在同学的嘲笑声中俞敏洪成为全系知名的“单词王”。在新东方创业初期,很多人都难以想象,俞敏洪曾放下属于一个知识分子的清高和面子,顶着寒风,提着浆糊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贴小广告,最终,新东方成为中国最大的英语培训基地。据数据显示,在美国、加拿大的任何一所著名高校里,中国留学生有70%是从新东方走出来的。因此俞敏洪被称为“留学教父”,他也因此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之一。

俞敏洪本身的经历以及创业故事为新东方赋予了独特的精神内涵——永不放弃。而这种独特的精神内涵才是到新东方接受培训的年轻人所需要的。很多年轻人对人生消极与迷茫,心中充满对前途、对明天的不确定与怀疑。在新东方,他们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俞敏洪的励志故事重获信心与勇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俞敏洪的经历才成就了新东方“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精神。

即便有一天,俞敏洪离开了他所一手创办的新东方,新东方“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精神也并不会随着他的离去而消逝,学生们在课堂上仍然会听到关于俞敏洪的励志故事。

同样,在比亚迪,王传福也树立了比亚迪精神。在这里,几乎每个工人,每个工程师,谈到他们的老板王传福时,都有着一种钦佩之情,甚至有很多员工视王传福为他们的精神领袖。就像比亚迪的一位员工所说的:“他不需要作秀就有员工视他为楷模,公司上下都能感受到浓烈的王氏风格。他不仅是老板,更是精神领袖。”

一个细节足以说明王传福在比亚迪的地位。一次,有一名记者被邀请参加比亚迪成立九周年的庆典。在庆典当天,整个会场看上去就像是一片红色的海洋。王传福和其他比亚迪高层在主席台上就坐。主席台下,各个事业部都组成了方阵,从台前路过。很多方阵都打着写有“王总,辛苦了”的横幅,这让人不仅想起了国庆阅兵的场景。从音箱里,也不断传出女播音员动情的声音:“比亚迪,我爱你;我爱你,比亚迪。”

在他人看来,王传福在员工中之所以有这样的地位,不仅仅因为王传福在商业世界里所书写的一系列传奇,也不仅仅因为王传福是给他们发工资的人,而更是因为王传福的个人魅力使然。

首先,王传福是自己梦想的实践者。王传福是苦孩子出身,当初,他成立比亚迪,想进入镍镉电池市场时,很多员工都认为他们的老板可能会有什么大靠山,不然怎么敢上这么大的项目。甚至有人悄悄地问王传福:“王总,中央有你的亲戚吧?”王传福却高举双手,目光坚定地说:“这就是我的靠山!”然后,他脱去外衣,开始和工人们一起抬机器、检修设备。王传福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让他获得了很多员工发自内心的尊重,他甚至还是很多年轻员工的偶像和梦想,他们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像王传福一样,成为自己梦想的实践者。

其次,王传福即便已经成为“中国首富”,但是他自己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对物质上的过多需求。如果在公司,王传福会到比亚迪的员工食堂就餐。他现在开的仍然是一辆“凌志”车。他对郭台铭买两架私人飞机的做法很不认同,他甚至认为那是一种浪费。就像他所说的:“即便比亚迪做得像富士康那么多,我也绝不会这么干,除非我从造汽车转向造飞机。”他不喜欢穿西装,在比亚迪,他总是穿夹克。据说,王传福只有一件西服,只是为了在公众场合应景穿的。

王传福坦言,他是绝对不会花3000元买一套西装的。王传福陈述不会买的原因很特别:“一件名牌西装,标价为3000元,我是搞制造的,一看就知道这个价格中包含的广告费有多大。可能是我太清楚他的制造成本了,我根本就不会去买它,我不愿意为其中的广告费等附加成本掏钱,除非像IT业开发出来的那些高科技含量的东西。”很难想象,“中国首富”王传福却是奢侈品的彻底抗拒者。

多年来,王传福和他的妻子一直住在比亚迪为公司管理人员提供的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后来因为有了孩子,王传福全家才搬到一处不大的别墅中生活。

无论是从王传福外表还是他所追求的生活,我们都很难把他和“首富”这个词联想到一起。如果事先不知道王传福是身价过亿的商人,我们或许会毫不犹疑地断言,以王传福的心境和追求的生活来看,他一定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技术工作者。就像一篇文章所评论的:“如果不了解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王国’,你很难将这个衣着朴实、个头不高且说话略带安徽口音的中年男子与‘中国首富’四个字联系在一起,因为再敏锐的嗅觉也感受不到他身上有任何关于‘350亿身家’的气场。”

在一个普遍存在仇富心理的国度,王传福的这种生活态度自然会得到不少人的称赞与钦佩。

王传福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王传福是一个现代版“葛朗台”。他对于财富的态度也是很多人视他为精神领袖的重要原因。

对于财富,王传福曾说,“到现在我眼里也看不到什么财富概念,到这个份上多一个亿对我来说没什么区别,我一天也花不了几个钱。”并且,王传福曾经誓言“这辈子绝不当守财奴”。正因为王传福有这样的财富观,所以,他愿意和他的团队分享他的财富。在比亚迪,有很多“富翁员工”。

同时,在比亚迪,王传福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有他超强的学习能力。在进入汽车领域之前,王传福不懂任何汽车专业知识。但是,自从比亚迪进入汽车领域后,王传福每天都会阅读汽车工程方面的专业书籍,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在坐车回家的路上。在上海的研发中心,经常可以看到王传福满脸汗水、满手油腻地在和工程师们一起拆卸汽车。

王传福的助手看到他如此认真地学习汽车知识,就建议让聘请来的汽车专家们为王传福单独上上课。结果,王传福却摇头说:“用不着,我自己能看懂。”

就这样,在别的企业家忙着搞关系、忙着打高尔夫休闲的时候,王传福却总是在汽车研发中心研究着技术。通过这样的努力,没过几个月,王传福就成为了汽车专家。

同样,在其他方面,王传福的学习能力也很强。就像比亚迪的一位员工所评价的:“谈任何事情,他都能谈到细节,给出细节性的指导,而且是对的。”

当然,王传福的经商天赋、百折不挠的勇气甚至狂妄也是员工们所津津乐道的。

巴菲特看中王传福之个人魅力吸引力法则

在一个企业里,当老板成为一个魅力型的精神领袖时,自然会得到员工的敬佩和尊重。员工也当然愿意为一个为人正直、勤奋、做事认真的老板服务。可以说,王传福的个人魅力是使比亚迪拥有一支成熟、稳定、专业的团队的必备条件。

而他在比亚迪所一手打造的王氏风格,当然也不会随着他的离去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