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6周而不足37周,出生体重<;2500g,身长<;47cm的活产婴儿。其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故又称未成熟儿。
(一)胎龄不足37周的病史由于提早娩出,使婴儿各器官功能均不成熟,其生活能力、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以及抗病能力比足月儿更差。因此,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患病率及死亡率越高。生活环境和护理质量差,常成为早产儿患病的诱发因素,甚至危及生命。
(二)身体状况表现出早产儿的外表特点,体温降低或升高,呼吸浅快、不规则、暂停,甚至发绀,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摄食少,免疫力低,易发生感染等。由于孩子的早产,父母理想中的孩子形象被迫放弃,对接受这个不甚完美的孩子,会感到十分沮丧。孩子生后十分脆弱,需要特殊监护和治疗;与父母暂时的分离、孩子不活跃的外表,以及被一些器械设备包围起来的情景,会使父母感到十分恐惧、悲观,甚至对孩子能否存活、将来的健康状况如何而感到焦虑,这种心理反应会影响亲子间的情感连结。此外,住院费的支付、父母的年龄等现存的压力,以及初做父母缺乏护理早产儿的经验等困惑,将改变家庭对早产儿的反应。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提供适宜的环境,早产儿应与足月儿分开,实行保护性隔离。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室温达24℃,晨间护理时增加到27~28℃,相对湿度为55%~65%。室内设施完善,如配置空调及通气设备、婴儿暖箱、远红外辐射保暖床等。给予合适的体位,常采取侧卧位,便于口内黏液及乳汁的溢出,每2~3小时变换体位1次。密切观察病情,因早产儿异常情况多、变化快,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早产儿的各种情况,如反应、体温、体重、进乳量、大小便,有无呕吐、黄疸、贫血、出血,以及呼吸困难、青紫、抽搐等,并做好护理记录。
(二)对症护理
维持体温稳定的护理措施有:
1.保暖,室内应保持恒温、恒湿。
2.防止散热,为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3.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稳定后,每日测2次,并记录。
早产儿生长发育快,所需要营养物质多,但吸吮能力和吞咽反射弱,消化功能差,易呕吐和溢乳,应耐心、细心喂养,以保证营养供给。哺喂时应首选母乳或产院内母乳库的乳汁,必要时亦可选用早产儿配方乳。
预防感染的原则与足月儿相同早产儿免疫功能更为低下,对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出生前、后的内外环境都将成为高度易感染的状态。因此,在留置静脉针、插入各种导管及使用各种监护用的固定装置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每次操作前、后要洗手;早产儿室的工作人员要做定期健康检查,发现异常应暂时调离;早产儿室和医疗器械要定期清洁、消毒,并对环境进行细菌学检查与培养。此外,早产儿皮肤极其脆弱,出生时的挤压和各种操作都会造成局部皮肤不同程度的挫伤、破损,而诱发感染,故应注意保护皮肤,护理操作应轻柔、迅速、准确。
要维持正常呼吸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可采用拍打足底、托背呼吸、放置水囊床垫、仰卧时在肩下置软垫以避免颈部屈曲,以及保持气道通畅等方法,帮助恢复规律的自主呼吸。呼吸暂停频发和发绀时,应持续低浓度给氧,一般不超过3日,氧浓度为30%~40%,使氧分压维持在50~80mmHg为宜,严重呼吸暂停应使用面罩或机械正压通气,供氧期间要防止氧中毒的发生(若氧浓度过高或吸氧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视网膜病导致失明,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随时备好复苏囊、吸氧面罩、氧气、吸痰器等抢救物品和急救药品,若发生异常情况可及时进行抢救。
护士应评估亲子间情感连结是否存在问题,让父母表达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解答他们提出的有关问题,解释早产儿所使用的设备和治疗过程,提供早产儿病情进展的有关信息。在婴儿情况允许时,让父母尽早探视及参与照顾早产儿,增加接触、拥抱、抚摸,以及与婴儿说话的机会,促进父母与婴儿间的互动,以减轻父母恐惧及焦虑的程度,建立信心,使婴儿得以健康成长。
【健康教育】
向家长说明早产儿可以出院的标准,即:体重增至2000g以上;在不吸氧情况下无呼吸暂停;能自己吸吮乳汁;在20℃环境中能保持体温稳定,以消除家长忧虑,增强心理支持。示范并教会父母哺喂、抱持、安抚、穿衣、换尿布、沐浴等照顾技能。向家长阐明保暖、喂养及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对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宣传育儿知识。建议母亲护理早产儿前、后要洗手,出院后减少亲友到家中探视,家里有感染性疾病者或带细菌(病毒)者应避免接触早产儿。为早产儿建立健康管理卡和预防接种卡,指导早产儿出院后定期到儿童保健机构随诊,按时预防接种,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接受生长发育监测。
6.2病理产科及护理
6.2.1常见异常妊娠及护理
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妇特有的全身性疾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征候群。严重时头痛、眼花甚至发生抽搐、昏迷、心力衰竭而威胁母婴生命。
(一)临床表现
根据血压升高的程度、尿蛋白量、水肿和有无其他严重症状,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又分为先兆子痫和子痫。
1.轻度血压较基础水平升高3.99/2.0kPa,或>;17.29/11.97kPa,可伴有轻微蛋白尿及经过休息不消退的水肿。
2.中度血压继续升高,但<;21.28/14.63kPa,蛋白尿“+”或伴有水肿,病员可有头晕感。
3.重度血压进一步升高,可≥21.28/4.63kPa,蛋白尿“+~++”或伴有水肿,病员可出现头痛、眼花、恶心、胃区疼痛、呕吐,称为先兆子痫;若发生抽搐甚至昏迷,称为子痫。此阶段的严重并发症有胎盘早剥、急性肾功能衰竭、凝血机制障碍等。
(二)治疗原则
轻度妊高征病员在门诊进行一般处理即可;中、重度妊高征者应住院给予降压、解痉、镇静、利尿和扩容等治疗。如经24~48小时积极治疗,症状仍未控制,有胎盘功能减退而胎儿已成熟者,应选用引产或剖宫产结束分娩。
(三)护理
【护理评估】
1.致病因素
多见于年轻或高龄孕妇,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子宫张力过高者,寒冷季节或气候变化过大时,高血压、慢性肾炎、营养不良者,有妊高征家族史者。
2.身心状况
(1)水肿。最初表现隐性水肿,即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kg,继而出现凹陷性水肿,水肿由踝部开始,逐渐至小腿、大腿、外阴部及腹部。踝部及小腿水肿经休息后不消退,以“+”表示;水肿延及大腿,以“++”表示;水肿延及外阴和腹部,以“+ + +”表示;全身水肿或伴腹水,以“++ + +”表示。
(2)高血压。轻度妊高征,血压≥140/90mmHg、<;150/10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中度妊高征,血压≥150/100mmHg、<;160/110mmHg;重度妊高征,血压≥160/110mmHg。
(3)先兆子痫。在高血压及蛋白尿等基础上,出现头痛、眼花、恶心、胃区疼痛及呕吐症状,称先兆子痫。
(4)子痫。在先兆子痫的基础上出现抽搐或伴昏迷,称子痫。子痫可发生于产前、产时及产后,以产前多见。子痫典型发作时意识丧失、眼球固定、瞳孔放大、牙关紧闭、头扭向一侧,随即口角及面部肌肉颤动,数秒钟后发展到全身肌肉及四肢强直、两臂屈曲、双手紧握、强烈抽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约1分钟左右抽搐暂停,处于昏迷状态。
孕妇在妊高征较轻时往往不重视,一旦妊高征较重并出现症状时,孕妇会产生抑郁及自责,对自身和胎儿预后表现出焦虑的心理变化。
【护理措施】
1.嘱孕妇避免长时间站立,注意休息,抬高下肢,以增加静脉回流。卧床时宜采取左侧卧位,并说明其重要性。
2.嘱孕妇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铁及钙剂。全身水肿严重者限制食盐摄入。
3.评估水肿程度,记录液体出入量,每日测量腹围、体重,观察水肿变化情况。
4.遵医嘱应用清蛋白、血浆等,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补充丢失的蛋白质,使尿量增多、水肿减轻。
5.鼓励孕妇说出焦虑的感受,向孕妇说明该病在产后多能恢复正常,解释采取治疗及护理措施的目的。嘱孕妇听音乐、与人交谈,以减轻紧张及忧虑的情绪。每日听胎心1~2次,指导孕妇自数胎动计数,以便及时发现胎儿缺氧;配合医生进行胎心监护、胎盘功能及胎儿成熟度等检查,以了解胎儿情况。必要时给予吸氧,每日2次,每次30分钟。遵医嘱静脉点滴10%葡萄糖500mL加维生素C2g,每日1次,以增加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一旦发生胎儿缺氧,及时通知医生。
6.子痫孕妇的护理:(1)将孕妇安置在光线较暗、空气流通、安静的病室,避免光、声刺激,护理操作要轻柔,并相对集中,以防诱发再次抽搐;(2)专人护理,做好特别护理记录,详细记录病情,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供医生拟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时参考;(3)防止受伤,床边加床挡,防止抽搐或昏迷时坠地,备开口器或纱布包裹的压舌板,以备抽搐时使用,防止舌咬伤;(4)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孕妇头偏向一侧,孕妇昏迷或未完全清醒时应禁食、禁水,以防呕吐物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并备好气管插管及吸引器,以便及时吸出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记录抽搐次数、昏迷时间,加强胎心监护,注意观察有无宫缩及阴道流血等情况;(6)做好皮肤、口腔、外阴部的护理,防止压疮和感染;(7)遵医嘱应用解痉、镇静、降压等药物治疗,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协助医生进行各项化验检查,必要时做好剖宫产术前准备,子痫控制后6~12小时终止妊娠。
【健康教育】
嘱产妇出院后,注意休息和营养。血压及尿蛋白有异常的产妇,告之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防止发生后遗症。做好计划生育指导,对于无子女者嘱在6个月以后方可再次妊娠。
6.2.2常见分娩期并发症及护理
一、胎膜早破
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称胎膜早破。可造成脐带脱垂、早产、宫内感染、产褥感染率升高。
(一)临床表现
1.阴道持续性流液,而肛查触不到羊膜囊,上推胎头即有水流出。如早破水后24小时内临产,产程不受影响。少数可发生并发症,影响母婴安全。
2.阴道流液酸碱试纸测定羊水呈弱碱性(pH7~7.5),但阴道分泌物呈酸性(pH4.5~5.5);羊水涂片镜检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涂片染色后镜检,可见毳毛、脂肪滴和胎儿皮肤脱落细胞。
(二)防治
1.妊娠最后2个月禁止性交,防止胎膜早破。孕期避免做增加腹压的体力劳动。
2.加强产前检查,及时纠正异常胎位。对骨盆狭窄、胎位不正的孕妇在预产期前住院待产。
3.胎膜早破处理应根据孕周而定,孕28~35周不伴感染,采用期待疗法,等待自然分娩。孕35周以上分娩发动,可自然分娩,有剖宫产指征者,可行剖宫产手术。
(三)护理
【护理措施】
1.保持外阴清洁,每日2次外阴护理,放置吸水性好的会阴垫于外阴,勤换会阴垫,及时更换内衣裤,避免不必要的肛诊和阴道检查。
2.破膜后即听胎心,如发现异常,立即给氧,并报告医生处理。
3.向孕妇说明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帮助孕妇分析目前状况,保持镇静以减轻紧张心理。胎先露未衔接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侧卧位为宜,必要时可抬高臀部防止脐带脱垂。
4.对破膜时间12小时以上,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注意宫缩、羊水性状、气味,测体温、血象,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协助处理。
5.对妊娠不满35周的产妇,遵医嘱给予宫缩抑制剂,如硫酸镁等药物,预防早产。同时给予促进胎儿肺成熟药物,如肌内注射地塞米松,防止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二、产后出血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称产后出血。其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或残留,软产道损伤和凝血机制障碍等,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是引起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出血、感染、子痫、妊娠合并心脏病)之一。
(一)临床表现
1.胎盘娩出前流血。胎儿娩出时或娩出后即发生持续性流出鲜红色血液,多为软产道撕裂所致。如为间歇性流出暗红色血液,胎盘娩出延迟,常为胎盘因素所造成的出血,应迅速娩出胎盘,如仍有出血,需再查软产道。
2.胎盘娩出后流血。应检查胎盘、胎膜有无缺损,在排除胎盘、胎模残留宫腔后,如腹部触摸子宫体柔软,出血呈间歇性,则为子宫收缩乏力。如上述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也未发现软产道损伤,但出血经久不凝,应考虑凝血功能障碍,需借助实验室检查诊断。
3.隐性出血。血液不向外流而积存于子宫腔和阴道内,此时宫底逐渐升高,加压后即有大量血块和血液从阴道涌出。
(二)治疗原则
要求早期发现,及时诊断、积极处理。原则为止血、补血,防治休克及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