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体温单的使用
一、体温单的内容
体温单排列在住院病历的首页,除记录体温、呼吸、脉搏曲线外,还须记录入院、手术、分娩、转科或死亡时间,以及出入液体量、血压、体重、大便次数等。
二、体温单的填写方法
(一)填写眉栏项目
1.用蓝钢笔填写姓名、科别、病室、床号、住院号、入院日期等。
2.“住院日期”栏每页第一日应填年、月、日,其余6天不填年、月,只填日。如在这6天中遇有新的月份或年度开始时,则应填写月、日或年、月、日。
3.“住院日数”栏自入院之日起连续写至出院之日。
4.“疾病日期”栏主要填写手术或分娩后的日期,以手术(或分娩)的次日为术后(或分娩)第一日,依次填写至第十四日为止。
(二)在40~42℃之间填写相应时间栏内填写时间
用蓝钢笔纵向填写入院、手术、分娩、转科、出院和死亡的时间。
(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绘制及记录
1.体温符号为口温“●”、腋温“×”、肛温“⊙”,均用蓝钢笔绘制,相邻两次符号之间用蓝线相连。物理或药物降温30分钟后所测温度,绘在降温前符号的同一纵格内,用红圈表示,并以红虚线与降温前温度相连,下次的体温符号与降温前的体温符号用蓝线相连。
2.脉搏符号为“●”,心率符号为“○”,均以红笔绘制,相邻的脉搏或心率符号用红线相连。绌脉时的脉搏和心率之间用红色划直线。如体温和脉搏在同一点上,则先绘制蓝色体温符号,外用红笔划一圆圈表示脉搏。
3.呼吸符号为“○”,用蓝色钢笔绘制,相邻的呼吸符号用蓝线相连。
4.血压用蓝色钢笔以分数式记录于体温单的血压栏内。
(四)在35℃线以下,用蓝钢笔填写入水量、大便、尿量、呕吐量和体重等
2.9药物疗法
2.9.1给药的基本原则
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一)种类
1.内服药有片剂、丸剂、胶囊、溶液、酊剂、合剂、散剂及纸型等。
2.注射药有溶液、油剂、混悬液、结晶及粉剂等。
3.外用药有溶液、酊剂、洗剂、搽剂、粉剂、软膏、栓剂、滴剂及涂膜剂等。
4.新颖药剂粘贴敷片、植入慢溶药片及胰岛素泵等。
(二)药物的领取
病区备有一定基数的常用药物,由专人负责,根据消耗量填写领药本,定期到药房领取。贵重药、剧毒药、麻醉药凭医生处方领取。
(三)药物的保管原则
1.药柜放置放在光线明亮处,但不宜阳光直射,并保持整洁。
2.药物放置按内服、外用、注射等分类放置,先领先用,以防失效。剧毒药及麻醉药要加锁保管,用专本登记,列入交班内容。急救药物应定名、定量、定位置于急救箱或急救车内,每日清点补充。
3.药瓶标签片剂和水剂分别装在磨口瓶内,药瓶上应有明显标签。内服药用蓝色边,外用药用红色边,剧毒药用黑色边。药名应用中、英文对照,并标明浓度和剂量,字迹清晰。
4.定期检查药品要定期检查,凡没有标签或标签模糊,药物已过期,药物有变色、混浊、发霉和沉淀等现象,均不可使用。
5.分类保存根据药物的性质妥为保存。
(1)容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应装在有色密盖瓶中,放阴凉处,如维生素C、氨茶碱等。针剂放盒内用黑纸遮盖,如盐酸肾上腺素等。
(2)容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须装瓶,盖紧,如乙醇、过氧乙酸、糖衣片和酵母片等。
(3)容易被热破坏的药物,须放在冰箱内保存,如疫苗、胎盘球蛋白、抗毒血清和青霉素皮试液等。
(4)容易燃烧的药物,应放在远离明火处,以防意外,如乙醚、环氧乙烷和乙醇等。
(5)对有期限的药物,应按有效日期先后次序计划使用。
二、药疗原则
给药原则是一切用药的总原则。在执行药疗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
1.根据医嘱给药,但必须了解用药的目的及药理作用、治疗量、中毒量、副作用和配伍禁忌等。
2.给药要认真负责,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①“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查七对内容)。
②“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及时间。
③“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3.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使用前应了解病人有无过敏史,必要时作过敏试验,使用中还须加强病情观察。
4.给药时间要准确。由于各种药物吸收和排泄速度不同,为了使药物达到应有的疗效,必须做到准时给药。
5.给药浓度和剂量要准确。如果剂量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而剂量过大则可能引起中毒。
6.给药途径要准确。因为采取不同给药途径是根据治疗目的不同而确定的。
7.正确实施给药给药前向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护理人员要以真诚和蔼的态度、熟练的技术给药,以减轻病人的恐惧、不安与痛苦。并指导病人有关方面的药物知识和自我保护措施。
8.观察
观察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对易引起过敏反应及毒副反应较大的药物更应注意,必要时做好记录。
三、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有舌下含化、吸入、口服、注射(皮内、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直肠给药和外敷等。
四、给药次数和时间
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以维持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
2.9.2口服给药法
口服是最方便、较安全的给药途径。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和利用,达到治疗目的。
一、用物
服药本、小药卡、药盘、药杯、药匙、量杯、滴管、研钵、湿纱布、治疗巾、温开水等
二、取药方法
洗手,戴口罩,打开药柜,准备用物。根据药物剂型采取不同的取药方法。
1.固体药用药匙取药。
2.水剂应将药水摇匀,左手持量杯,拇指放于所需的刻度,举起量杯使视线和所需刻度保持水平,右手将药瓶有标签的一面放于掌心,避免污染标签,倒取药液至所需刻度。倒药完毕,用湿纱布擦净瓶口,放回原处。如要更换药液品种时,应先把量杯洗净。
3.药液量少于1mL如果所取药液少于1mL时,应用滴管吸取,滴管应该稍稍倾斜,使计量准确(1mL等于15滴)。
4.油性药液或按滴计算的药液可先在杯中加入少量冷开水,以免药液附着在杯壁上,影响剂量。
5.个人专用药物应该单独存放,注明姓名、床号、药名和剂量,防止差错事故。
三、配药步骤
1.查对服药本和小药卡。
2.根据服药本上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进行配药(要注意用药起止时间)。先配固体药,放在一个药杯内(口含药另放),然后配水剂,若同时用几种药液,应分别放置。
3.再查对全部药物配完后,应根据服药本重新查对一次,然后再请别人查对一次方可发药。
四、发药
(一)步骤
1.核对分发按规定时间,备好温度适宜的开水,携带服药本,送药到病人处,核对床号、姓名,分发药物。待病人服下后方可离开,特别是麻醉药、抗肿瘤药、催眠药等更应仔细观察。如遇病人不在或因故暂不能服药者,应将药物取回保管并交班。
2.帮助病人服药或鼻饲危重。及其他不能自行服药者应喂服,鼻饲病人须将药研碎、溶解后,从胃管内灌入,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冲净。
3.更换或停止药物应及时告诉病人。如病人提出疑问,应重新核查无误后再给病人服下。
4.药杯处理。服药后收回药杯,先浸泡消毒,然后冲洗清洁(油类药杯,先用纸揩擦,再用肥皂水、清水洗净),消毒后备用。同时清洁药盘。一次性药杯也应作好相应处理。
(二)注意事项
1.发药前应收集病人有关资料,如因特殊检查或施行手术而须禁食者,暂不发药,并做好交班。
2.发药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虚心听取,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给予解释,再给病人服下。
3.要按药物性能,掌握服药中的注意事项。
(1)对牙齿有腐蚀作用和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类、铁剂,服用时为避免和牙齿接触,可用饮水管吸入药液,服药后漱口。服用铁剂,应忌饮茶,因铁剂和茶叶中的揉酸接触,形成难溶性铁盐,妨碍吸收。
(2)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则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3)磺胺类药和发汗药,服后应多饮水。前者由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引起肾小管堵塞;后者起发汗降温作用,多饮水可增强药物疗效。
(4)刺激食欲的健胃药应在饭前服,因其刺激味觉感受器,使胃液大量分泌,可以增进食欲。
(5)助消化药以及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在饭后服,以便于药物和食物均匀混合,有利于食物消化或减少药物对胃壁的刺激。
(6)服用强心甙类药物应先测量脉率(心率)及节律,如脉率低于60次/分钟或节律异常,应停服并报告医生。
4.发药后,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和医生联系,酌情处理。
2.9.3雾化吸入疗法
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氧气或压缩空气的压力,使药液形成雾状,吸入病人呼吸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超声雾化吸入法
(一)目的和作用
1.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咳嗽,稀释粘稠的痰液。
2.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使气道通畅。
3.预防呼吸道感染。
4.湿化呼吸道,通常配合人工呼吸机使用。
5.治疗肺癌,应用抗癌药物治疗肺癌。
(二)常用药物
应该选用水溶性、粘稠度低,对黏膜无刺激的药物。药物的pH值应该呈中性或弱酸性。常用药物有抗生素、解痉药、稀释痰液药和激素类药。
(三)实施
1.用物
治疗车上放置超声雾化装置一套、药液(按医嘱)、蒸馏水。
(1)超声雾化器
1)结构:
①超声波发生器:通电后输出高频电能,雾化器面板上操纵调节器有电源开关、定时开关和雾量调节旋钮;
②水槽:盛蒸馏水,水槽下方有一晶体换能器,接受发生器发出的高频电能,将其转化为超声波声能;
③雾化罐(杯):盛药液,雾化罐底部是半透明膜,称透声膜,声能可透过此膜与罐内药液作用,产生雾滴喷出;
④螺纹管和口含嘴或面罩。
2)原理:超声波发生器通电后输出高频电能,使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发生超声波声能,声能透过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作用于罐内的液体,使药液表面的张力和惯性受到破坏,成为微细雾滴喷出,通过导管随病人吸气而进入呼吸道。
3)特点: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直径在5μm以下);药液随着深而慢的吸气可被吸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因雾化器电子部分产热,能对雾化液轻度加温,使病人吸入温暖、舒适的气雾。
(2)常用药物及其作用
1)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常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2)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氨茶碱、舒喘灵等。
3)稀化痰液,帮助祛痰:常用糜蛋白酶、易咳净(痰易净)等。
4)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常用地塞米松等。
2.步骤
(1)连接雾化器主件与附件。
(2)水槽内加冷蒸馏水(水量根据不同类型的超声波雾化器的要求而定),液面高度约3cm,要浸没雾化罐底的透声膜。
(3)雾化罐内放入药液,稀释至30~50mL,将罐盖旋紧,把雾化罐放入水槽内,将水槽盖盖紧。
(4)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5)接通电源,调整定时开关至所需时间(一般15~20分钟)。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再将雾量调节旋钮旋至所需量(大档雾量为3mL/分钟,中档为2mL/分钟,小档为1mL/分钟,一般用中档),此时药液成雾状喷出。
(6)将口含嘴放入病人口中,嘱病人紧闭口唇深吸气。
(7)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水槽内水温超过60℃,可调换冷蒸馏水,换水时要关闭机器。如发现雾化罐内液体过少,影响正常雾化时,应增加药量,但不必关机,只要从盖上的小孔内注入即可。
(8)治疗毕,取下口含嘴,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否则电子管易损坏。擦干病人面部,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
(9)整理用物,将水槽内的水倒掉,擦干水槽。将雾化罐、螺纹管浸泡于消毒液内1小时,再洗净晾干备用(一次性口含嘴或面罩,病人自备)。
3.注意事项
(1)使用前,先检查机器各部分有无松动、脱落等异常情况,机器和雾化罐编号要一致。注意仪器的保养。
(2)水槽底部的晶体换能器和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薄而质脆,易破碎,应轻按,不能用力过猛。
(3)水槽和雾化罐中切忌加温水或热水。
(4)如需连续使用,中间应间隔30分钟。
2.9.4注射法
注射法就是指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体内,产生全身疗效的方法。常用注射法有:皮内、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
一、注射原则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衣帽整齐。
2.用棉签蘸2%碘酊消毒注射部位皮肤,以注射点作为中心,用螺旋式动作从中心向外旋转涂擦,直径应在5cm以上,待碘酊干后(约20秒),用70%乙醇以同法脱碘,其范围要大于碘酊消毒面积,待干后方可注射。
3.无菌注射器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检查注射器有无破损、漏气。乳头与针栓是否衔接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