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嗨!我最喜欢的常识故事
48478100000010

第10章 老字号故事(2)

1864年,一个名叫“杨全仁”的河北冀县人,将此店铺买了过来,开始经营烤鸭和烤炉肉。开业前,一位风水先生围着新店转了两圈后站定,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为倒运,要想冲其晦气,除非将‘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称作‘全聚德’,新字号才能上坦途。”杨全仁一听正合心意,一来自己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可以标榜店铺做买卖讲德行。于是,闻名中外的老字号“全聚德”就这样诞生了。

63

全聚德的“德”字为何少一横

当年,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请一位名叫“钱子龙”的秀才题写匾额。这一匾额几经风雨,一挂就是130多年。但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横。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当时杨老板把钱子龙请来,两人对饮开怀。杨全仁得知钱子龙书法非常好,于是马上拿出笔墨纸砚,请钱秀才题个字。由于钱秀才多喝了两杯,精神有些恍惚,一不留心,“德”字忘写了一横。

还有人说,当时杨全仁创业时,一共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一共14个人。为了让大家安心干活,同心协力。所以,他就让钱秀才少写一横,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这些当然都是猜测和传说。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早在1000多年前,“德”就是像多音字一样,可以有一横,也可以没有横。这一点,可以从唐宋元明清书法名家的墨迹中得到印证。比如,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中的“德”字就没有一横;生活在与全聚德创立同期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字,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

另外,还可以从中国古钱币方面来考证“德”宇。例如,北宋真宗年间铸造的“景德通宝”的“德”字就没有横,而明朝宣宗年间铸造的“宣德通宝”的“德”字就有横。

这也就是说,过去的“德”字有两种写法,可以有横,也可以没有横,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全聚德为了保持其牌匾的历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少一横。

64

王老吉凉茶的由来

王老吉凉茶是中国著名凉茶,于清朝道光年间由广东鹤山人王泽邦所创。

王泽邦的乳名叫“阿吉”,清朝嘉庆年间出生于鹤山古劳水乡。当时岭南地区多阴覆雾瘴、夏日炎热、春秋湿热、燥火邪虐。水乡出产草药,有解暑祛湿功效,乡民有用草药煲凉茶喝的习惯。王泽邦通晓医道,经常用草药给乡民治病,也掌握了配制清热凉茶的方法。

道光初年(182O年),王泽邦迁居广州谋生。道光八年(1828年),他在正远街开了一家药店,一边行医,一边卖凉茶。他的医术高,医德好,看病不计酬金,对穷人施医赠药,街坊都当他是自己人,习惯叫他的乳名“阿吉”。他把自己熬制的凉茶命名“王老吉”,还出售自制的包装凉茶材料,方便百姓买回家煲。一时间,“王老吉”凉茶风靡广州。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到广东禁烟。由于忙于军务,操劳过度,林则徐中暑了。他咽痛咳嗽,让随从人员请来名医诊治,开方服药不见效果6有人找到王泽邦,林则徐服了他开的草药和熬的凉茶,立即药到病除。

林则徐登门答谢,并送来一个用铜制的、葫芦状的大凉茶壶,壶身刻着“王老吉”3个金字。王泽邦把铜壶作为装凉茶的容器,摆在店中。于是,“王老吉凉茶”名声大振。许多卖凉茶的店铺争相仿效,也做一把葫芦状的铜壶摆放在店中。直到现在,摆放一个大铜葫芦都是不少凉茶店的标志。

65

内联升的含义

老北京人有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里说的“脚踩内联升”,是说能够穿上内联升做的鞋,是对身份的一种炫耀。

清道光末年,一个名叫“赵廷”的十几岁男孩,从武清到北京东四牌楼一家制作靴鞋的作坊当学徒。他心智聪慧、不怕辛苦。苦学几年后,他凭娴熟的技能和忠厚的品性,得到他人相助,于成丰三年(1853年)在崇文门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创办了一家靴鞋店。

这家靴鞋店前店后厂,主营清宫文武百官所穿的朝靴,冠名——内联升。内,指大内(朝廷),联升即寓示穿此店靴鞋可官职“连升”,此乃迎合了满清政府大小官吏的心理。

赵延大胆创新朝靴制作工艺,设计底厚32层,靴头微挺,靴跟略高,专以南京贡缎衬面,外显雍容华贵,穿上舒适随心,很受欢迎。

66

瑞蚨祥店名的由来

在北京大栅栏商业街上,有一座西式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商店,每日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吸引着八方来客。这就是驰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瑞蚨祥绸布店。

关于“瑞蚨祥”店名的来历,相传是瑞蚨祥当年的掌门人经过反复推敲、多处考证后,引用了“青蚨还钱”这一典故。

店名中的“蚨”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形似蝉的昆虫——青蚨。据说,人们将青蚨捉来以后,用它的母血涂遍81枚钱币,再取子虫的血液涂满另外的81枚钱币。涂完之后,人们把涂了母血的81枚钱币拿去买东西,而将涂了子血的钱币放在家中。过了不久,人们就会惊奇地发现,自己花掉的钱,会很神秘地一个一个地飞回来。

因此,当年老板取店名“瑞蚨祥”就是借“祥瑞”的吉祥之寓意。现在,瑞蚨祥就是以一对母子蚨图案申报注册为自己的商标。

67

白敬宇眼药的由来

白敬宇眼药,原名“金羊”眼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朝的永乐年间。

在当时的河北定州,有一位名叫“白敬宇”的人在定州城内开设了“金羊眼药铺”,他经营的“金羊眼药”在当时因具有神奇的疗效而名扬一方。相传。乾隆皇帝秘访民间,途中突染眼疾,两眼红肿、痛痒难熬,服药不愈,御医没有办法,就到了白敬宇开设的药房,买下金羊眼药。

金羊眼药果然名不虚传,药到病除。乾隆大喜,当即欣然御书“金羊药铺”赐赏。从此,金羊眼药名声大振,广为流传。

20世纪初,白敬宇的后代以先祖的姓名创建了“白敬宇眼药行”,当年的“金羊眼药”也就变成了现在的“白敬宇眼药”了。

2O世纪30年代,“白敬宇眼药行”迅速向全国的各大经济发达的城市扩展,先后在北京、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济南、西安、汉口、长沙等商业繁荣城市设立了“白敬宇眼药行”。1931年,白氏后代白泽民到南京开办了“白敬宇药庄行”。从此,“白敬宇眼药”便落户南京了。

68

同仁堂的由来

提起中药名店,很多小朋友会不约而同地想起3个字“同仁堂”。关于它的由来,据说与康熙皇帝有关。

相传,康熙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

这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有一个小药铺。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听到那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康熙心想,宫中御医不过是一些庸才,没有什么真本事,真正的人才还是在民间。于是,康熙便上前敲门。

郎中见有来客夜访,便问:“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康熙说:“我得了一种怪病,浑身发痒,起红点子。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郎中说:“好,请你脱去上衣,让我看一看。”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你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不难。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说着,他便开了个药方。

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的药方治病,果然好了。康熙十分高兴,就再次去了小药铺。郎中一见康熙面带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康熙道谢之后,说道:“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荐你进宫担任御医。”郎中笑了笑说:“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

康熙说:“那你为什么不开问大点的药铺,为更多人看病呢?”郎中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我没有这么多的本钱。”康熙说:“若真要建药堂,叫什么名字好呢?你看‘同仁堂’这个名字怎么样?”郎中笑着说:“这名字不错。”康熙说:“我会帮助你的。”说完,康熙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说完,告辞而去。

第二天,郎中拿着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递上字条。不一会儿,就出来一个太监,把他领进门内,来到一个大屋子前。太监打开屋门,朝里一指说:“这些够不够你的药钱?”郎中大吃一惊,满屋子全是银子。这时,只听太监说:“万岁爷有旨,你给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郎中这才如梦初醒。

没过多久,一座大药铺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

69

张小泉剪刀的由来

张小泉剪刀中外闻名,它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很久以前,张小泉的母亲在山脚下一个泉眼边洗衣服时生下了他,因为他一出世便掉进泉水里,所以取名“小泉”。

张小泉家中贫穷,从小跟他爹以打铁为生。成年时,学了一手好本领。后来,张小泉娶了媳妇,生下了3个儿子。他们父子4人来到杭州大井巷开炉做生意。

有一天,井水由清甜可口变得臭气熏天。听人们讲,这水底有两条乌蛇,每隔几年就在井底交配下蛋,把井水搅得像烂泥水。几十年来,人们毫无办法,只好停业搬家,一躲了之。

张小泉看到这种情况,就买了两坛老酒,一口气喝干,又让儿子给他把大锤拿来,勇敢地跳入水中。张小泉跳到井底,发现两条乌蛇正交颈缠在一起,便抡起大锤。“当当”两下把两个乌蛇头砸扁了。张小泉提着两条死蛇回到井面,人们看到后又惊又喜,都夸张小泉不愧是铁匠,把这两条钢筋铁骨的蛇精给消灭了。

由此,张小泉就从两条死蛇的形象中得到启发,制成了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