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鸡汤——最妙趣横生的管理学智慧
48476700000021

第21章 领导一定有方法(2)

求人不如求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在我们现实工作中,许多人都会说:我相信我自己,我是最棒的!当我们在喊这些口号时,我们是否真的相信自己?我们会不会遇到一点困难就忘掉刚才所喊的这句话呢?领导者更是这样,只有自己真的相信,才能让别人相信你。

最简单的问题

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到一所著名的大学,给数学系学生上课。

数学家站在上讲台,什么话也没说。“刷刷”几笔,他先在黑板上写了:“2+2=?”这样一个简单的算式,并问这群满怀虔诚心情来听课的学生:“谁能告诉我答案?”

这些演算过无数复杂算式的研究生们面面相觑,不知数学家有什么高明之举,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敢轻易回答。他们想,这一定是一个表面简单,实际深奥无比的算式。

这时候从角落里站出一个戴眼镜的学生,同学马上认出了,他就是全班最笨的阿呆。阿呆怯生生地回答:“2+2=4呀!”

“哈哈!”阿呆的回答引来满堂哄笑,因为这个答案是幼儿园小朋友也能回答的。

可数学家对阿呆的回答非常满意,他严肃地给学生们上了第一课:“幼儿园小朋友也能回答的问题,你们这些大学生却不敢回答,你们是被你们自己吓倒的呀!”

人们往往自以为是地把问题或事情想像得过于深奥和复杂,因而畏手畏脚,不敢前行,错过了许多机会。不要被自己吓倒,勇敢地面对问题,你会发现其实你离解决问题并不遥远。

箱子

门口,两个工人正在奋力地推拉着一个大木箱,他们又是拉又是推,直到精疲力竭,箱子却一点都不动弹。

最后,在外面的那个人说道:“最好算了,我们决不可能把箱子搬进去。”

“你说什么?把箱子搬进去?”里面的人叫道,“我还以为我们正试图将它推出去呢!”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两个工人只所以无法移动一只箱子,是因为他们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在工作中,一定要与工作伙伴及时沟通,齐心协力,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完成任务。其实,创造一个合作的团队既不神秘,成本也不高。只需要在组织内发出一个简单明确的信号即可:压制破坏性、竞争性行为;鼓励从团体利益出发的行为。认真检查你的组织是如何运行的。是否有人隐瞒信息,不与他人分享?是否有人在他人遭遇困难时袖手旁观?在组织中,人们是否因为害怕而三缄其口呢?如有上述症状,那么团队合作将是治疗的特效药。

名医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道:“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道:“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做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不能什么事都要等到问题出现以后再手忙脚乱地去着手解决。高明的领导能够根据事情发展的蛛丝马迹预见到事情的未来走向,从而早做准备,让那些可能造成恶劣后果的问题胎死腹中。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重视的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孰不知没有过程怎么会有结果呢?只有在过程中付出努力和聪明才智,结果才能是最令人满意而又欣慰的。

要预计到你的许多管理计划可能会失败,更重要的是,要预计到,即使你的计划成功,也可能不会按照你事先预期的方式得以实现。预见到意外的发生,就意味着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各种计划,特别是成功的计划鲜有按预期方式成功的。

赫里福牛

有一个牧牛的主人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每年冬天突然来临的暴风雪都会造成牛群的暴毙,让牧场主人损失惨重。当冰寒凛冽的暴风雪横扫侵袭牧场时,咆哮不止的狂风将雪堆成巨大的雪块,温度急速下降,成群结队的牛只都会背对着风暴,步履蹒跚而缓缓地移向下风处,它们只会群挤在一块,任凭风雪吹袭,导致集体死亡。然而,有一种叫做赫里福牛的,遇到狂风暴雪时,它们则是肩并肩、头并头地一起面对暴风雪的肆虐。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它们的死亡几率反而大幅降低,损失也减到最小。

高明的管理者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时,总能不躲避,勇于迎难而上,所以往往能化危机为良机。真正坚强的管理者,不但在遇到困难时不害怕困难,而且在没有遇到困难时,还积极主动地寻找困难。这是具有更强的成就欲的人,是希望冒险的开拓者,他们更有希望获得成功。

被赶出家门的小狐狸

沙漠中的狐狸养了一窝小狐狸,小狐狸长到能独自捕食的时候,母狐狸把它们统统赶了出去。小狐狸恋家,不走。母狐狸就又咬又追,毫不留情。小狐狸中有一只是瞎眼的,但是妈妈也没有给它特殊的照顾,照样把它赶得远远的。因为妈妈知道,没有谁能养它一辈子,小狐狸们从这一天起便长大了,那只瞎眼的小狐狸也终于学会靠嗅觉来觅食。

在领导团队时,你所要做的就是放手,让组织成员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一个普通人只有通过不断地犯错误并改正错误才能成为人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条法则不仅仅适用于自然界,在人类社会中同样适用。

买油

从前,在山中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要求去买食用油。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到城里了厨师指定的店中买了油。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及严厉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和尚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庙门口时,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坑。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洒掉三分之一的油。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得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当他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点儿了。

厨师拿到装油的碗时,当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

小和尚听了很难过,开始掉眼泪。另外一位老和尚听到了,就问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和事物,并且需要跟我做一个报告。”

小和尚想要推掉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作报告。

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就在他边走边看风景的情形下,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油交给厨师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损失。

其实,我们想要比较快乐地完成工作任务,也可以采纳老和尚的建议:与其天天在乎自己的成绩和物质利益,不如每天努力享受工作的乐趣;在享受每一次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而作为领导,就要学习那位老和尚的做法,让下属在“享受”中工作。

最完美的树叶

一位方丈想从两个徒弟中选一个做衣钵传人。

一天,方丈对徒弟们说,你们出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徒弟遵命而去。

时间不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方丈一片并不漂亮的树叶,对师傅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自己看到的最完整的树叶。

二徒弟在外转了半天,最终空手而归,他对师傅说,自己见到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

最后,方丈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完美是相对的,为了寻求一片最完美的树叶,将会失去许许多多的机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在工作上过于苛求,任何事情也不会有结果。

管理者皆期望着一个美丽且完美的事情,然世与愿违,你逾求完美,则逾得不偿失。

鼹鼠与鹰王

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

鼹鼠听到这些消息后,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警告:“这棵橡树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

嘿,这真是咄咄怪事!老鹰还需要鼹鼠来提醒?你们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难道能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鼹鼠是什么东西,竟然胆敢跑出来干涉鸟大王的事情?

鹰王根本瞧不起鼹鼠的劝告,立刻动手筑巢,并且当天就把全家搬了进去。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正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外出打猎的鹰王带着丰盛的早餐飞回家来。然而,那棵橡树已经倒掉了,它的鹰后和它的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看见眼前的情景,鹰王悲痛不已,它放声大哭道:“我多么不幸啊!我把最好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所以,命运就对我给予这样严厉的惩罚。我从来不曾料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准确!真是怪事!真是怪事!”

谦恭的鼹鼠答道:“你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树根十分接近,树根是好是坏,有谁还会比我知道得更清楚的呢?”

杰克·韦尔奇就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CEO后曾做出一项规定,在生产一线,决定要由离事实最近的人做出。因为离事实最近的人才最了解事实真相,提出的忠告或解决办法也才会最可行。这对所有的领导都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禅师为椅

有一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张椅子。禅师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遵守寺规,越墙出去游玩了。老禅师便搬开椅子,蹲在原处观察。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着老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

但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太凉,快去多穿件衣服。”

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告诉其他的师兄弟。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在领导者手中,有时候萝卜比大棒有更大的管理效用。宽容就是一只硕大味美的萝卜。从个人角度来说,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这个空间愈广大,自己的性情愈有转折的余地,就愈加不会动肝火、闹情绪,愈加不会纠缠于无谓的小事。

在管理上,领导者应该宽容那些略有瑕疵的员工,尤其要能容忍员工的短处,甚至“偏袒”员工的短处。其原因当然不是喜欢或者纵容员工的短处,而是另有所图。

命令无效

一位卓有成效的企业管理者有着极强的凝聚力,虽然他很少命令员工去做这做那,但他的员工始终兢兢业业地工作。有人请教其奥秘,他说:“只要记住对任何人说话时,总是以建议的方式来表达就行了。因为命令无效,请教事成。”

即使是管理者,也不能随便对下属发号施令,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度只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而换个口气,以建议性的方式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则会使人感到被尊重,愿意与其合作。这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领导者素质的体现。

愚笨的伐木者

有一个年轻的伐木工人。身强力壮、精神饱满。

第2天,他同样地努力工作,事实上,他觉得他比第1天工作更努力,但是只砍了8棵树。“明天,我要早一点开始。”他想,所以他提早上床睡觉。

到了第3天,他尽全力地工作,但是只砍了7棵树。

到了第4天,数目减少为5棵树。

到了第5天,他只能砍倒3棵树,而且在黄昏之前就觉得精疲力尽。

隔天早上,他正在费力砍树的时候,一个老人经过,问他:“你为什么不停下来磨一磨斧头呢?”

他回答:“没时间,我正忙着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