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鸡汤——最妙趣横生的管理学智慧
48476700000015

第15章 左手领导力右手执行力(3)

瞎子打猎

从前有个瞎子,他的邻居是一位猎人,打了飞禽走兽后,常请他去吃酒。席间,瞎子常向猎人请教打猎的秘诀,瞎子把这些秘诀牢牢记在心里。后来,猎人去世了。瞎子觉得现在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懂得打猎。于是,他专门对学习打猎的人传授经验。一位年轻的猎人把他带上山,请他现场指导。

树林里跑出一头野猪,瞎子以为是一只狼。瞎子说:“你知道打狼要打哪里吗?”“狼是铜头铁腰麻杆腿。所以,棒打狼腿,猎物可得。”

年轻的猎人告诉他:“刚才是一头野猪,听见人说话,早吓跑了。”瞎子赶紧说:“野猪吗?你只能往它的嘴里打,因为它的皮肤像铠甲一样,子弹打不透。”

年轻的猎人有些不耐烦了。当前面又出现一个猎物时,他轻轻喊了声“兔”,就悄悄摸了过去。瞎子把“兔”听成了“鹿”,高声喊道:“要打卧鹿!不要打跑鹿!因为它在树林里乱跑乱跳,会把鹿茸撞坏。”瞎子的喊声把兔子吓跑了。

年轻的猎人再也不听瞎子胡说了,一个人到山上寻找猎物。瞎子还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讲述打狐狸、打獐子的要领。后来,他凭声音断定:猎人确实走远了,就有些害怕起来。

山的那边突然传来一声虎啸,瞎子早把打虎的经验忘记了,掉头就跑。他一下子掉进年轻猎人在他的指导下设置的陷阱,只好在井底大喊:“救命啊!”

管理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只学习一点理论就好为人师是许多领导者的毛病,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实践与理论是两码事,对于管理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实践要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应对更加突兀的变化。作为主管,切忌像那位盲人一样,以半生不熟的理论去指导丰富多彩的管理实践。

把包装纸扔进垃圾箱

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相貌平平的姑娘,朋友们都认为不般配。

但第一次见面后他却决定继续与姑娘保持联系。理由是:当他们看电影的时候,那个女孩吃完了手中的冷饮,把包装纸缠在木棒上始终拿在手里,直到走出影院才投进垃圾箱。她做得非常自然,不像是故意做出来的。仅此一个细节,便俘获了青年的心。

半年后,他们喜结连理。

行动,哪怕一个小的举动,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本质。那些把细微的小事都能处理得很好的人,一定是个品德高尚的人,也很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在管理实践中,通过小的举动判断下属的优劣虚实是一个领导者不能不具备的素质。

撞钟的和尚

有一个小和尚在一座名刹担任撞钟之职。他自认为早晚各撞一次钟,简单重复,谁都能做,并且钟声只是寺院的作息时间,没什么大的意义。就这样,敲了半年钟无聊至极,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

有一天,方丈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

小和尚听了很不服气,心想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方丈告诉他说:“你的钟撞得很响,但是钟声空乏、疲软,没什么力量。因为你心中没有‘撞钟’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所代表的深刻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为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不虔诚,不敬业,怎能担当神圣的撞钟工作呢?”

对于“撞钟”这一看似简单的任务,如果心中无钟,落实在行动上就是“钟声里无佛”。其实我们平常的工作大都似撞钟,如果像那个小和尚一样“做一天小和尚撞一天钟”,再简单的工作也不会落在实处。

没有伟大的事情,只有需要满怀信心去做的细微事情。没有什么伟大的人,只有伟大的挑战,而必须面对的只是你我一样的人。如果你洗盘子,你就好好洗;如果你扫马路,你就认真地扫;如果你作画写诗,你就认真地做,你没准儿就会成为齐白石、莎士比亚。伟大的事并不是伟人把它做伟大的,而是平凡的人把它努力做到最好,让它成就了那份伟大。

马蹄钉

里奇蒙德伯爵亨利带领的军队正迎面扑来,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查理派了一个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

“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国王的敌人正在推进,我们必须在战场上迎击敌兵,有什么你就用什么吧。”

铁匠埋头干活,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

“我需要一两个钉子,”他说,“得需要点儿时间砸出两个。”

“我告诉过你我等不及了,”马夫急切地说,“我听见军号了,你能不能凑合?”

“我能把马掌钉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几个那么牢实。”

“能不能挂住?”马夫问。

“应该能,”铁匠回答,“但我没把握。”

“好吧,就这样。”马夫叫道,“快点,要不然国王会怪罪到咱们俩头上的。”

两军交上了锋,查理国王冲锋陷阵,鞭策士兵迎战敌人。“冲啊,冲啊!”他喊着,率领部队冲向敌阵。

远远地,他看见战场另一头几个自己的士兵退却了。如果别人看见他们这样,也会后退的,所以查理策马扬鞭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头战斗。

他还没走到一半,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查理也被掀在地上。

国王还没有再抓住缰绳,惊恐的畜牲就跳起来逃走了。查理环顾四周,他的士兵们纷纷转身撤退,敌人的军队包围了上来。

他在空中挥舞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

他没有马骑了,他的军队已经分崩离析,士兵们自顾不暇。不一会儿,敌军俘获了查理,战斗结束了。

从那时起,人们就说: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

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

任何工作都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许多看起来不重要的细节最终却破坏了大局。有道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万事之始事无巨细”。的确如此。细节就像人体的细胞一样举足轻重,谁能把握住细节,谁就能悄然成功,于无声处听惊雷,在细节中见真知。从细节中往往可以找到管理的突破口!无视细节,让人误大事;留意细节,让人成大事。抓住瞬间即逝的机会是你区别于他人的唯一可能。冷静留意和分析你身边的小事情,或许,大道理、大智慧就藏于此。

我们得牢记:“忽视小节,让人失去大机会”,“太多的小毛病往往会使人平庸一辈子”的训诫。

甩手运动

开学第一天,一位先生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先生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三百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先生问学生们:“每天甩手三百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先生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

一年过后,先生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每天行动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贵在坚持,知之者众,身体力行者少。越简单的事情越难以持之以恒。

会掩饰的猫

有一只猫,对于自己的过失总是百般掩饰。

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打了一下,它说:“是我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认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它又在表演潜水了。”

每个人身上都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自己的缺点,却要百般掩饰。百般掩饰自己的缺点,无疑是让蛀虫在自己身上蛀洞,最终只能毁了自己,毁了团队。所以我们说,正确认识自己是领导者实施自我“领导”的第一步。

蜗牛的梦想

有一只住在森林里的蜗牛,对它平淡的生活感到很厌倦。于是它打算振作起来,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有所作为。

蜗牛曾听人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既然有很多人游览泰山后,能悟出不少高深的道理来,蜗牛也跃跃欲试,便决定去泰山一趟!当它准备启程时,突然想到了泰山距这儿何止千里,它若是爬过去怎么也要用上三五千年!一想到这儿,蜗牛便放弃了去泰山的计划。

接着,蜗牛又想到了人们常常夸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蜗牛认为去这么好的地方,肯定也会有所作为的。当它准备行动时,又想到桂林比泰山还要远很多——即使它是只兔子,到不了那儿也会老死的,于是又放弃了去桂林的想法。

在后来的日子里,像这样的想法蜗牛无时无刻都在思考着,但它觉得去哪儿对于它来说都不太现实。没过多久,蜗牛就死在树枝上,被蚂蚁们讥笑着搬回家作了过冬的食物。

北京天桥的老艺人们有这样一句行话:“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又练又说才是真把式。”事实上道理也是如此,“想”和“做”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好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