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鸡汤——最妙趣横生的管理学智慧
48476700000012

第12章 领导者看多远,团队能走多远(5)

妻子气极,大骂他愚蠢,说她只不过是在哄儿子玩,不能当真的!

丈夫平静地对她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在这件事上你骗了他,等同于教他去骗别人。你若是一味地哄骗儿子,儿子以后还有可能相信你的话吗?孩子也会因为你的不守信用而变坏的!”妻子只好帮忙一起杀猪。从此以后,妻子再也没有随便哄骗过儿子。

良好的信誉是企业无形的资产与生产力,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由于内部的、外部的、主观的、客观的诸多原因,企业时常会面临许多信誉风险,处理不当很可能将企业之舟完全倾覆。

一个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如果不守信誉,便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纵使能风光一时,也经受不起岁月的考验。许多驰名全国乃至国际的品牌,无不是以脚踏实地、诚守信誉而为人们所称道的。

偷懒的代价

有头驴经常驮盐过河,有一次它一不留神在河里滑倒了。由于盐遇到水溶化了许多,故而,当驴从河里爬起来后觉得背上的分量变轻了,心里很是高兴,心想:“若是以后经常这样,每次我背的东西便都可以变轻了,那我可就省大劲儿了。”

于是,驴便利用这个窍门偷了许多次懒。可是有一次,主人让驴驮了一大袋棉花。虽然棉花的体积很大但却十分轻,多次吃到过偷懒甜头的驴已经形成了习惯,即使是如此轻的棉花它也想偷懒,于是它故技重施。结果可想而知,棉花一遇水便将水吸附到了上面,虽然棉花的体积变小了,但却比原来重了许多倍。驴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负重根本没有心理准备,一头栽进了河里,再也没能爬起来。

故事中的驴正是因为不能审时度势才断送了自己性命:它分不清哪种物品遇水能够变轻,哪种物品遇水会变重;哪种行为能够让自己真正省力,哪种行为会令自己更吃力。

无论是军事上还是商战中,能够依靠审时度势地判断,逢凶化吉、转害为利的人,才能称得上是高瞻远瞩的智者。

作为一名优秀的决策者,千万不要像故事中的驴(鲁莽而不能审时度势)一样,令自己和企业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地步。应该积极培养自己审时度势的能力及战略眼光,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的销售活动更加顺畅。

拔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由于是个急性子,做什么事都缺乏耐心。

种稻子的季节刚到,这个农夫就种了两亩稻苗。可是每天去田里看稻苗时,他总觉得稻苗好像没有变化。农夫好容易耐着性子等了一个月,看到稻苗只长高了一点点,便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心想:“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收获呀!”

有一天,他想到了一个能让稻苗长得快些的好办法,便赶紧跑到稻田里,把他家的稻苗一棵棵地都向上拔出来一大截儿,这样看起来稻苗果然比原来高了许多。

农夫干了一整天才全都忙完,而且他逢人便说:“我的稻苗长得可快了,比你们的都高出一大截儿!哈哈。”

第二天,当农夫再去地里看时,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原来他的稻苗全都被太阳晒死了。

大多数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之初,大概都有“不惜以任何方式让企业存活为第一要务”的想法。这的确是任何一个管理者创业之初关注最多的方面,或许是太过分地关注这方面了,导致了许多企业不能正确对待扩大销售与企业发展、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开始急功近利起来:以虚假宣传和过分地欺骗消费者,来追逐企业短期的暴利。

事实证明,管理者为迅速开拓业务而采取的急功近利的不明智之举,不但不会起到积极的效果,反而欲速不达,直至走向反面:丢失品牌效应、丧失顾客信任度、遭到消费机构的查处,直至销声匿迹。

管理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踏踏实实地组织生产、开展销售活动,以品牌优势和质量优势站稳市场,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终于找到了一只盛水的水罐。尽管乌鸦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喝水,可是水罐里的水浅,水罐瓶颈又长,它根本喝不到水。

乌鸦又渴又急。这时乌鸦看到地上有许多零散的小石子,突然间,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用嘴衔着这些小石子一粒粒地投进水罐里,由于石子一粒粒投进水罐,水罐里的水位慢慢地升上来了,乌鸦终于可以喝到水了。

聪明的乌鸦运用智慧为自己解了渴。

现代的营销活动强手林立,经营者若想在竞争中取胜,没有高人一筹的措施和技巧是很难成功的。有很多时候竞争双方的胜败并不取决于自己和对手的强弱,而主要取决于经营者智谋的高低,经营方式是否有效。因此,经营者一定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市场变化的实质出发,以发展的眼光把握竞争方向,才能赢得市场。

治驼绝招

从前有个人,只学了几天医术就自己开了诊所,并吹嘘他从医几十年、医术高明,任何疑难杂症只要到了他的手里都能药到病除。他还诓骗大家,说他有祖传秘方,特别善于治疗驼背。他见人就炫耀:“那些驼背的人无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养成的,无论背驼得像弯弓还是像虾米的,只要经过我的治疗,早上治的,晚上就能像箭杆一样直了,老人小孩无一例外。”

为此他还让别人帮他做了几面假的锦旗,并在上面写上什么“妙手回春”、“再世华佗”之类的话来增加可信度。很多人都被他的宣传所蒙蔽,因此他骗得了不少钱。

有个驼子很想治好驼背,听到他的宣传便给了他一大笔钱请他治疗。这个驼子还许诺,如果真的能将他的驼背治好,他还将重重地答谢。

这个人一拍胸口,说:“这个就包在我身上。”只见他找来了两个厚木板,一上一下将驼子夹住,自己则跳到木板上蹦来蹦去。果然驼子的驼背变直了,可是人却被压死了。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虚假广告——夸大其词、无中生有的比比皆是,将整个宣传市场搞得乌烟瘴气,使得广大顾客对广告宣传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在这种局面下,企业在制定宣传策略时最好不要随波逐流,打起诓骗消费者、追求短期效益的大旗,那样只能将企业逼上绝路。

殊不知,当顾客用了之后没有任何效果感到上当受骗时,同样会在自己的亲朋好友甚至不熟的朋友面前进行攻势、范围更大的反面宣传。

脚踏实地,以产品取胜才是企业发展的长远之计,千万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的高额利润而毁了整个企业的前途。

不吃羊的狼

在北方有一个牧羊人,他每次放羊回去时都发现有一只狼紧紧地跟在羊群后面,但是这只狼只是跟着,并没有吃过他的羊。开始时,牧羊人特别留意这只狼的动静,很怕趁自己不备这只狼把羊吃掉。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狼还是显得那么和善,一点要吃羊的企图都没有表现出来。于是牧羊人便糊涂地以为这只狼和其他的狼不一样,是专门来保护羊群的,便不再提防着狼了。

有一天,牧羊人要出门办事,便把羊群交给狼来看管。当牧羊人办完事回来的时候,发现他的羊大部分都被咬死了,而狼却不见了。牧羊人不禁叹息:“世界上哪里会有不吃羊的狼呀,我太愚蠢了!”

牧羊人的羊之所以轻易被狼吃掉,主要还是因为牧羊人被狼伪装出来的表面现象迷惑了,没能看到狼的本质——即使再善良的狼,也还是会吃羊的。不为纷繁的表象所迷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透过繁荣看到萧条,或在暗礁险滩中看到一帆风顺,目光长远,灵活机动,抓住主要矛盾,纲举目张,方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