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观赏园艺学
48476400000030

第30章 切花的栽培(2)

(四)繁殖及栽培技术

1.繁殖方式唐菖蒲可用播种、分球、组织培养法进行繁殖,以分球繁殖为主。通常在其切花生产中,多采用分球法繁殖,可在春季3~4月进行。应使用直径2~3cm的球茎做种。唐菖蒲球茎有两个月左右的休眠期,为了进行促成栽培,可以先在0℃的条件下处理3周,再于30℃的条件下处理3周即可打破休眠。为了提高种球的品质,必须定期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出脱毒复壮的新子球。以花瓣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和NAA。

2.栽培技术

(1)露地栽培目前我国栽培唐菖蒲以露地为主(仅有少量保护地栽培),因而圃地的选择十分重要。栽植前应对种球进行分级,在分级时要清除患病种球和芽眼受机械操作损伤的种球,同时挑出品种混杂球。把球茎放在40℃温水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添加如下药剂:0.4%的咪酰胺+1%的敌菌丹+0.2%的腐霉利,三种混合溶液浸泡30分钟。

唐菖蒲常规栽培的时间,要根据地域、品种、供花时间等因素,酌情确定。为了均衡持续地向市场供销鲜切花,栽种时可分批分期进行,也可用种球的大小来调节花期,一般情况下,相同品种大球开花早,小球开花晚。

苗期要进行合理追肥,尤其是磷钾肥,不但可以提高花和球茎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苗期追肥以化学肥料为主,适于唐菖蒲苗期追肥的化学肥料有: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硫酸钾、氯化钾、磷酸铵、磷酸二氢钾等。追肥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二叶期为花芽分化期,此时应追施一次氮素肥料。在孕蕾期和开花后要追施以磷钾为主的肥料。

唐菖蒲既怕涝,又怕旱,出苗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对生根发芽有利。花芽形成期和孕蕾期,保持充足的水分,对提高花枝的质量十分重要。唐菖蒲生长到7片叶后,将抽出花穗,随着花穗体积的膨大,植株上部重量也迅速增加,此时如遇大风天气,植株很容易倒伏,这将影响切花质量。因此应采取防倒伏措施。

(2)保护地栽培唐菖蒲生长的最适温度为白天25~27℃,夜间12~15℃,最低不应低于10℃。如果夜温低于10℃,则会出现较多的“盲蕾”。因而,在北方地区,为了周年供应唐菖蒲切花,必须进行保护地生产。温室栽培唐菖蒲的土地及其他准备工作与露地栽培差别不大。但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

唐菖蒲是喜光作物。冬季生产,常因光照强度不够而产生“盲蕾”,尤其是在花芽分化及以后的几周时间,累计日照强度不应少于1000J/(m?·天)。因此,温室内栽培唐菖蒲应备有补充光源。也可使用100W的白炽灯泡,每8~10m?安装一盏,一般补足8h即可。

唐菖蒲喜温暖但不要闷热,否则,易发生病虫害。在温度升高时,要增加空气流通。将顶部“通风口”拉开5~6cm宽的缝隙,逐渐“放风”。应提倡喷灌或滴灌,这样,除了可以较好地保持土壤的结构外,还可提高环境湿度。

若要10~12月产花,需在7~9月定植。这一时期气温较高,且多雨,因此,重点在防止球茎感病。通常可采取两种措施以降低保护地的温度,从而减少球茎感病的机会。一是地面铺稻壳或稻草等隔热材料,以降低土壤温度;二是拉遮阳网,以降低环境温度。一般到9月中旬,即可除去遮阳网。

7月定植用的球茎,要在普通阴凉通风的室内贮藏已经打破休眠的球茎。8~9月中旬定植用的球茎,则需贮藏在5℃左右的冷库内,定植前几天取出,并细心挑出感病球茎。

对于10~12月定植的种球,管理需格外精心。首先,要尽可能选择比较耐低温和低光照的品种,因冬季温室内光线相对较弱,且日照时数少。而温度偏低和日照量不足是唐菖蒲冬季开花不良和出现“盲蕾”的主要原因;栽植密度要比春、夏季小,每平方米不得多于40个球。其中,10月定植,采用新球茎的,可用化学方法打破休眠,将2~3℃下冷藏至少1周的球茎放入密封容器,按每升容积4ml,向容器中加入40%的乙烯利,容器在乙烯利中浸泡3~4分钟,然后用密闭容器在室温下封存24小时,取出后立即定植。11月以后定植,可采用低温打破休眠的新球茎。因为新球茎在7~8月收获后,经过3个月自然休眠期,休眠已经解除。

(五)用途

唐菖蒲花茎修长挺拔,花色鲜艳,花形多变,花期较长,小花由下而上陆续开放,是不可多得的切花好材料。唐菖蒲极易与其他花朵搭配,而且在大型花篮和花圈的制作中,用于外缘,具有其他品种无法代替的特殊效果。加之栽培容易,可以周年生产,故成为我国切花的重要种类,广泛应用于插花、瓶花、花篮、花束等多种花卉制品中。

四、康乃馨

[学名]Dianthus caryophyllus L .

[英文名]carnation

[别名]香石竹、丁香石竹、荷兰石竹、康纳馨、荷兰翟麦、麝香石竹

[科属]石竹科石竹属

(一)形态特性

康乃馨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100cm,但在切花栽培中作一、二年生栽培。茎直立,多分枝,基部半木质化。全株被有白粉,茎节膨大。叶对生,基部抱茎,线状披针形,全缘,上半部向下弯曲。花单生或2~3朵呈聚伞状排列,花径8~9cm,花梗长;花瓣5,连生,倒卵形,瓣片先端有不规则齿裂,具白、粉、紫等色。栽培中常为重瓣。果卵形。自然花期4~6月。果熟期5~7月,在栽培中极少结果。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于欧洲南部地区,2000年前普尼氏(Pliny)称香石竹起源于西班牙。13世纪,摩尔人就已栽培重瓣香石竹。据说,由诺尔曼人传入英国。20世纪初传入我国,1986年以来,香石竹生产面积增长迅速。香石竹喜冷凉气候,生长适温白天20℃,夜间10~15℃,对25℃以上高温适应性差。低温区可在加温温室内栽培,温暖地区可在无加温温室或塑料大棚内栽培。喜空气干燥,湿度大易生病害。喜光照充足,为中日照植物。适于疏松透水,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中生长,pH值为6~6.5为宜。

(三)品种

香石竹栽培品种甚多,有的耐寒力强,适宜于露地栽培,在长江流域以北、黄河以南可以露地越冬,常作2年生栽培,有的耐寒力弱,须温室栽培,略呈亚灌木状,可四季开花,适宜于保护地切花栽培。

1.大花香石竹即现代香石竹的栽培品种,花朵大,每茎上1朵花。于1938~1939年育成,经美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国育种家的努力,威廉·西姆系的芽变品种已达250个以上,如有斯塔纳沙、斯塔诺卡。已有很多品种引入我国除此之外,还有:淡粉西姆、粉比萨、红橘、橙后、黄尘、黄西姆等。

2.散枝香石竹即在一支主花枝上有小花数朵的品种群。主要品种有:粉戴安娜、粉利安娜、桑塔纳、李奇、红艾西、红卡普利、银星、阳光、黄格恩斯、花玛丽塔、黄里奥等。

(四)繁殖及栽培技术

1.繁殖方式

香石竹可用扦插、压条、组织培养法进行育苗。在其切花生产中,主要采用组织培养法繁殖,可以周年进行。

2.栽培技术

(1)定植株行距10cm×10cm;25cm×25cm或30cm×30cm。每亩定植数为7000~10000株或12000株。定植地应有避免雨水、冰雹袭击和灼热阳光直射的棚、膜与遮荫防护。香石竹经常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从不同时期养分吸收量的变动来看,初期变化较少,以后逐渐增多。香石竹从定植到开花所需时间,因光强、温度与光周期长短而变化,最短100~110天,最长约150天。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可适当调节定植的时间。一般3月扦插的幼苗,5月定植在大田,9月中下旬开花;5月扦插的幼苗,最迟6月定植,12月开花。

定植后,幼苗易倒伏,因而要尽早张网,使茎能正常直立生长,一般用尼龙绳编织的花网,网格大小与栽植苗的株行距相适应。第一层网距地面约15cm,随着植株的生长,花网要逐渐升高,并经常把茎拢到网格中。一般要设4~5层花网,层间距离约20cm,保持茎的伸直生长。

(2)施肥香石竹的整个生育期,都要有充足肥料的供应,追肥要淡而勤施。冬季保护地栽植,在适合的温度下,其养分需要量为夏季的2~3倍,作为参考的追肥量,100L水溶液中所用的化学肥料量为:硝酸钾411g、硝酸钙245g、硝酸铵82g、硫酸镁164g、磷酸82g、硼砂41g。施肥间隔为2~3周。科学的施肥应是以香石竹叶片的营养分析为基础,随时调整追肥中各种元素的比例。

香石竹对光的要求是已知植物中最高的一种,适于香石竹光合作用的最低光照强度约为21500lx。北京地区10月上午9时,光强10000~12000lx,中午20000~30000lx,这种光强仍能适合香石竹的生长。过度遮荫,若光强仅2000~4000lx则会生长缓慢、茎秆软弱。香石竹虽为中日照植物,但白天加长光照到16小时,或晚上10点到凌晨2点用照光来间断黑夜,或全夜用低光强度光照,都会对香石竹产生较好效果。

(4)摘心摘心是栽培香石竹的基本技术措施。通常在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从基部向上第六节处摘心,时间在种植后1个月左右,主茎上的小芽清楚可见。通常在8月下旬第二次摘心。生产中采用以下4种摘心即单摘心、双摘心、单摘心加打梢、半单摘心方式,不同摘心方法对花产量、质量及开花时间有不同的影响。

(5)修剪是对植株第二年生产的更新,修剪时间应不晚于6月下旬。一年苗龄的植株在地表上25~30cm处剪除。剪除前1周停止灌溉,直待修剪过的植株出现新梢生长时,再进行灌溉。停止灌溉的时间为20~30天。生产中2年苗龄的植株很少修剪,而要换茬。若须修剪,则应在距地表45cm处剪去,剪下的植株残体应及时清除,保持环境的清洁。

(五)用途

香石竹是著名的“母亲节”之花,代表慈祥、温馨、真挚、不求代价的母爱。主要做切花用,为世界公认的四大切花之一,在母亲节、情人节、圣诞节等世界性的重要节日里,香石竹都是必不可少的应时切花。

五、非洲菊

[学名]Gerbera hybrida hort

[英文名]gerbera

[别名]菖白枝、灯盏花、扶郎花、菖拉白、太阳花

[科属]菊科大丁草属

(一)形态特征

本种为园艺杂交种。1878年英国人在南非发现,1887年引到英国,以后逐渐推广到世界各国,非洲菊的育种工作始于英国人林其。以后法国和意大利人亦大量进行非洲菊的杂交育种研究。非洲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60cm,叶多数基生,叶柄长10~20cm,叶片矩圆状匙形,羽状线裂或深裂,顶端裂片最大,缘具有疏齿,叶背被白绒毛。头状花序单生,直径约10cm,花朵高出叶丛。舌状花1~2轮或多轮,位于外层的舌状花二唇形,外唇舌状伸展,线状披针形,先端具3齿裂,内唇细小2裂;位于内层的舌状花较短,细管状。管状花亦呈2唇形,外唇3裂,内唇2裂。花朵橙红、黄红、淡红至黄白等色。盛花期5~6月或9~10月,如栽培环境合适,全年均可开花。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南非德兰士瓦地区。非洲菊性喜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环境,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在强光下花朵发育最好。生长期最适温度为20~25℃,冬季休眠期适温为12~15℃,低于7℃停止生长。耐寒性不强,在华南地区可露地越冬,华东地区需覆盖越冬,北方寒冷地区需保持越冬。

(三)品种

(四)繁殖及栽培技术

1.繁殖方式

非洲菊可用播种、分株、扦插、组织培养法进行繁殖,在切花生产中主要采用组织培养法繁殖,可以周年进行。

2.栽培技术

非洲菊根系发达,栽植床至少需要深25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层,以微酸性为好。定植前应施足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匀,做成一垄一沟形式,垄宽40cm,沟宽30cm。植株定植于垄上,双行交错栽植。株距25cm。栽植时应注意将根颈部略露于土表,否则易引起根颈腐烂。定植后在沟内灌水。

定植后的管理植株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冬季若能维持在12~15℃以上,夏季不超过26℃,可以终年开花。冬季应有强光照,夏季则应注意适当遮荫,并加强通风,以降低温度,防止高温引起休眠。露地栽植要注意防涝。生长旺盛期应供水充足。小苗期则保持适度湿润,以促使根系发展。花期浇水要注意勿使叶丛中心钻水,否则易引起花芽的腐烂。非洲菊为喜肥花卉,其N、P、K的比例为15∶8∶25。追肥时要特别注意钾的补充,在每100m?种植面积上每次使用KNO?0.4kg、NH?NO?0.2kg或(NH?)?PO?0.2kg。春秋季每5~6天追肥1次,冬夏季每10天追肥1次。若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则应停止施肥。

(五)用途

非洲菊花朵硕大,花枝挺拔,花色丰富,切花率高,栽培管理省工,在温暖地区能周年不断地供应鲜切花,是插花、瓶花常用的材料。它的别名扶郎花,具有扶助新郎的寓意,故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婚礼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