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固原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原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用水缺口较大
1.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全市水资源总量5.67亿m?,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2.46亿m?,属于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地区。目前全市所辖四县一区中,西吉县城和市区所在地中心城市长期缺水,由于水资源不足,工业发展受到限制,农村有20多万人还存在饮水不安全的问题。
2.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将日趋严峻。工程性缺水、区域开源利用缺少投入,水质性、资源性缺水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缺水特征愈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固原市总需水量2.91亿m?,扣除实际可供水量1.47亿m?,还缺水1.44亿m?,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预计到2020年,全市国民经济需水量4亿m?,日益严重的民生问题更加突出。
(二)水利设施脆弱,调控能力不强
1.水库带病运行
全市现有中小型水库148座,绝大部分建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20世纪70年代初期,运行年久,淤积严重,调控设施老化失修,防洪标准低,调洪能力差。目前除了已除险加固、正在除险加固和已批准待除险加固的水库外,全市病险水库仍占56%。汛期洪水弃水达2.64亿m?,水库蓄水能力由20世纪80年代的1亿m?下降到2000年的0.52亿m?、2010年的0.31亿m?,降雨洪水资源利用效率很低,除了近年来降水量的急剧减少外,实施洪水利用和集雨工程缺乏基础性的支持和保障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2.灌区老化失修
库井灌区由于连片面积小,受国家灌区30万亩投资规模要求的限制,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太多,灌溉渠系老化失修,得不到及时维修、更新和改造。全市防渗衬砌的水利灌溉干渠占干渠总长度的71.37%,斗、支、毛渠防渗衬砌不足50%,农业用水长期为用水大户,多年平均用水量占到全市可供水量的75%;农田实际灌溉面积达不到有效灌溉面积,库井灌区灌溉面积由原来设计的3.97万hm?下降到2.26万hm?。
3.区域供水压力大
区域配水是生态移民的先行工程,更是移民工程的重点工作,生态移民搬迁,增加了迁入区水资源的配水压力,再加上发展工业扶贫项目,水资源配置只能在当地有限的水资源上想办法,在区域产业的战略定位上,往往是以水定产业让步于发展愿望决策。特别是遇到大旱年份,由于水综合调度工程体系建设薄弱,不能实现当地雨洪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致使区域供用水矛盾更加突出。
(三)水土保持治理国家补助标准低,治理成效缓慢
全市水土保持治理已逐步进入高难区治理,还有3000km?水土流失面积多处在自然条件恶劣、沟壑纵横、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治理难度越来越大。现有补助标准不能满足高标准治理的要求,也影响着水土保持治理的进度。再加上高标准、综合开发性治理需要高投入支撑,影响了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
(四)管理体制不顺,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
目前,固原市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格局还未确立,水务一体化管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长期以来形成的职能交叉、城乡分割、权责不清等问题仍然存在,致使水资源不能实现优化配置,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仅从水价看,固原市水价虽几经调整,但仍普遍不到位,水价形成机制不够合理,水价长期偏低,既助长了浪费水的行为,也使水利较难吸引社会投入,水利行业自我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二、各县(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州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1.灌区设施老化,水资源利用率低
原州区水资源历来短缺,来水、用水、需水不平衡。而库井灌区配套的水利设施又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建设标准低,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库灌区干支渠毁损严重,完好率低,末级渠道土渠输水,灌溉期间渗漏严重,无法正常输配水。灌区畦块面积大,通常在1~1.5亩且不平整,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3~0.4,灌水方式粗放,水分生产效率低。原州区水库运行大都采用空库迎汛的方式,部分水库防洪标准低,降水量比较充裕的7~9月份,洪水资源无法利用,致使水库蓄水量不足。井灌区设施不配套,实际灌溉面积萎缩。
2.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库井灌区水资源宝贵,用水成本较低,小麦等高耗水的夏粮作物种植面积过大。近年来,面对持续干旱,灌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虽然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雏形,但规模小,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不高,机械化程度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应用与推广步伐缓慢,生产方式落后,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方式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同时,一些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还没有得到解决,良种繁育、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缺乏大流通、深加工、名品牌的带动。库井灌区农户一直沿用粗放落后的灌溉及种植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低,作物单产低而不稳,产出效益不高。
3.管理方式粗放,运行机制不健全
多年来,库井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以国家投入为主,管理产权属集体所有,管护由乡村承担。虽然各地都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但农民的参与度不高。加上运行管理经费紧缺,还存在制度不健全、机制不灵活、管理粗放等问题,致使工程的最大效益没有发挥,急需创新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4.经济基础薄弱,脱贫任务艰巨
原州区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因素,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困难,社会投入有限,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分布有8个国定贫困县,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二)彭阳县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时空分布不均
彭阳县县域内水资源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921万m?,人均占有量不到300m?,人均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100m?,近年来持续干旱,目前实际资源量较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减少40%左右。全县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趋势。受降水影响,地表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冬季(12~2月)降水量较小,只占年降水量的3%,春季(3~5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8%,常有春旱发生。
2.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且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的趋势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8921万m?,75%保证率水资源量5273万m?,95%保证率水资源量2606万m?。2011年各类工程供水量为2069万m?,占75%保证率水资源量的39%,占95%保证率水资源量的80%,水资源利用程度相对较高。
3.小(二)型水库及部分水保骨干坝淤积严重,蓄水能力下降
彭阳县部分小型水库及水保骨干坝建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库坝淤积严重,有效库容锐减,致使库坝拦蓄能力下降,蓄水量锐减,无法发挥对水资源的调蓄功能。存在问题的小(一)型水库已全部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及水保骨干坝尚未除险加固。在防洪运用中,存在问题的水库防洪标准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小(二)型水库防洪标准,输、泄水建筑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毁和老化现象,严重威胁着大坝的安全运行,防洪压力大,蓄水能力下降。
4.用水结构单一,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彭阳县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7.4%。工业用水仅占总用水量的1.5%,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仍然未向高效益、高效率的方向转移。
5.生活用水矛盾突出,供水保证率不高
彭阳县无论是县城供水,还是农村饮水,地下水都是主要水源。然而,受干旱的影响,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水源出水量普遍减少30%,有时达到50%以上。有些水源坝蓄水量也大幅度减少,供水工程供水范围大大缩小,生活用水保证程度不高,并且没有备用水源。
6.灌溉方式较为落后,现多为地面漫灌,灌溉定额偏大
小畦灌溉虽经十余年推广,但规模不大,标准不高,田块面积仍然较大,且田面不平整;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灌区只建有干、支渠,缺少斗、农渠,干渠开口多,难以管理;支渠间距大,田间毛渠输水距离长,渠道衬砌率低;衬砌渠道经多年运行,缺乏维修资金,损坏严重,渠道输水损失率较高。
7.设施老化
机井经多年运行,机泵老化失修严重,供电线路规格小,变压器老化损坏严重,能耗高、效率低。
(三)西吉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量少质差,时空分布不均。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120万m?,人均占有量不到170m?,人均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不到60m?,近年来持续干旱,目前实际资源量较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减少30%左右。全县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趋势。受降水影响,地表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冬季(12~2月)降水量较小,只占年降水量的2.7%,春季(3~5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8.2%,常有春旱发生。
(2)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且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8120万m?,75%保证率水资源量4611万m?,95%保证率水资源量2146万m?。2010年各类工程供水量为2639万m?,占75%保证率水资源量的57%,大于95%保证率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程度相对较高。
(3)用水结构单一,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西吉县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1%。工业用水仅占总用水量的3%,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仍然未向高效益、高效率的方向转移。
(4)县城水源地超采严重,机井出水量逐年下降,生活用水保证程度不高。西吉县城所在地以上葫芦河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471万m?,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29万m?。该区域现状城镇生活及工业取用地下水139万m?(含乡镇生活用水);现状井灌区面积为1.2万亩,农业灌溉开采地下水达到216万m?;现状农村人口为7.4万人,农村人畜取用地下水78万m?。该区域共取用地下水433万m?,现状开采水量已超过多年平均可开采水量104万m?。
(5)县城用水紧张,且存在与农业争水的现象。近年来随着西吉县干旱程度的加剧、人口的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急剧增加,水源机井出水量锐减,导致县城供水严重不足。县城西区低处居民一般能达到5小时的供水时段,而高处居民仅为1~2小时的供水时段。东区以东三岔以下的区域,3~4楼居民只晚上有水,而5楼以上居民几乎常年没水。如遇非正常情况,地势较高的区域基本无水可供,县城用水紧张,居民生活用水十分困难。
为解决县城用水危机,西吉县先后征用农用机井7眼作为城市生活用水水源,进入农业灌溉期及建筑业施工期,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建设、工业、服务业用水矛盾更加尖锐,限时限量、大面积停水等现象时常发生。
(6)生活用水水质严重超标。西吉县现有水源机井除沙岗子水源地4号井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外,其他征用的县城供水机井及新打的4眼机井水质均不满足饮用水标准,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等超标,天然水质较差,再加上地下水埋深浅,受化肥、农药污染也日趋加重。2000年之前征用县城建局院内水源机井时,水质矿化度已超标。一期沙岗子水源工程实施后,水质有所改善,但后来因沙岗子水源的枯竭和近年来城内水源机井的大量并入,以及水源地长期超采引起的水质恶化,水质矿化度进一步超标,目前矿化度已高达2400mg/L。
2.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无序开采,缺乏管理约束机制。夏寨水库至月亮山区域为西吉县城供水的主要水源地,长期以来对水源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力度不足,乱采乱用现象普遍。经统计,近10年间,各类机井从100多眼增加到504眼,形成河沟川道区间每平方公里32眼机井的井群密集区。近年来,机井出水量严重不足,各类用户为满足用水需求,加大了开采力度,形成越缺越采、越采越缺的恶性循环,对水生态及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供水管网布局不合理,主管老化失修,串巷管道混乱,二次污染及爆管频发,水损严重。
(3)供水终端用户计量设施落后。
(4)水源地保护措施不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县城水源区内建成了相对集中的淀粉生产加工及采砂企业,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渣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对水源区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另外,对水源区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也对水源造成了污染。缺乏必要的水源保护机制及水质监测预警机制,造成水源区水质日益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