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学
48473300000034

第34章 组织(1)

【学习目的】

掌握组织的基本概念;

了解组织活动的基本内容;

明确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及相关影响因素;

了解几种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

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联系;

理解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

【引例】

摩托罗拉公司组织结构的思考

20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公司不仅重视研发投资,而且在新产品的研发速度上也超越同行许多。英特尔公司花费2~3年的研究项目,摩托罗拉通常只要一年半即可完成,这种成效主要得益于该公司采用的组织结构。

摩托罗拉公司采用了将地区部门化与产品部门化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具体地说,包括4个地区类的业务组织,分别为欧洲与中东地区、日本地区、亚太地区及美洲地区;包括4个产品类的业务组织,分别为:半导体、通讯器材、一般系统技术和政府系统技术。二者交叉的结果,构成了公司的整体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模式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中,产生了极好的效果。然而,这种组织结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迎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中国的市场经济进程、美国的金融次贷危机、3G业务在全球各地市场的全面启动等,摩托罗拉的组织结构是否应当变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组织概述

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由若干个部分,若干个方面、若干种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开放式系统。这个系统和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一样,必须有一个组织形式和一个适应要求的组织结构。如果组织内部机构不合理,指挥失灵,人浮于事,内耗丛生,那么组织就难以高效地完成其使命。因此,组织工作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任何计划和决策都必须依靠一系列的组织活动来贯彻落实,只有做好组织工作,才能使决策方案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一、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人类在与自然界长期的抗争中,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的愿望。这样,人们为了生存的目标,建立厂各种生产组织。而作为社会的人,人还有自己的社会需要,为了实现各种社会目标,又产生了各种社会组织。正如巴纳德所说,由于生理的、物质、社会的限制,人们为了达到个人和共同的目标,就必须合作,于是形成群体,即组织。也就是说,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形成的群体或集合。

然而,对于组织一词的理解,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在我国古代,组织一词的含义是编织,即将麻织成布帛。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首先把组织这个词引申到社会管理中,认为组织就是把事物的构成部分组合为整体。我国《辞海》把组织定义为:“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在西方,英文中的组织一词源于医学中的“器官”,因为器官是自成系统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结构。牛津大学辞典小的组织一词定义为:“为特定目的所作的、有系统的安排。”现在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专指人群而言。

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西方众多的管理学家、学者都给“组织”一词下过定义。

古典组织理论学家韦伯在其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层级制组织类型,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认为组织是为达成一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形成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从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美国管理学家路易斯.A.艾伦将组织定义为:为了使人们能够最有效地工作去实现目标而明确责任、授予权力和建立关系的过程。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将正式的组织定义为:组织是一个有意识地协调二人以上的活动或力量的系统。并认为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共同目标、协作意愿和信息沟通。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开放的社会系统,具有许多相互影响共同工作的子系统,当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时,必然影响其他子系统和整个系统的工作。这种解释是把组织作为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辖体。

当代著名的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把组织定义为:“组织意味着一个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这里强调的是组织角色的性质、内容及对职务结构的刻意设计。

因此,组织一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名词含义,另一种是动词含义。名词的含义又有两层含义,一层名词含义是指组织机构,是指执行特定使命的各种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集合体,这是有形的组织体,具体包括各类盈利性组织(如工商企业和银行)和非盈利性组织(如学校、科研院所等),这个含义具有三种意思:第一,组织必须具有目标。因为任何组织都是为目标而存在的,不论这种目标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企业中的每一个组织机构的建立、撤销、合并必须服从于企业的目标。第二,没有分工和合作也不能称其为组织。分工和合作关系是由组织目标限定的,组织中的每个部门都专门从事一种特定的工作,各个部门又要相互配合。只有把分工和合作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较高的集体效率。第三,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分工之后要赋予每个部门、每个人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以便实现组织的目标。要完成一项工作任务,需要具有完成该项工作任务的权力,同时必须让其负有相应的责任。仅有权力而无责任,可能导致滥用权力.而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权力与责任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必要保证。另一层名词含义是指组织结构,任何组织机构都应该有它的框架体系安排和内部结构特征.这是一种无形的组织体。正像自然科学领域石墨和钻石一样,它们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二者的力量和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内部结构不同。石墨是“层状结构”,而钻石的碳原子之间具有独特的“金刚石”结构。组织也一样,其内部结构不同,效能就不同。结构相对来说是稳定的、连续的、逐渐变化的。大的变化都发生于剧烈变革的时代,其中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剧烈变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必然要引起有关的组织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化。决定组织基本结构是组织中高、中层管理者的责任,但所有管理者在他的职权范围内都会对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由于组织结构相对稳定,所以它一经建立就形成一种框架,这种框架或者方便了管理者的工作,或者给管理者的工作带来障碍。因此,要经常地对组织结构进行检查和调整,使之有利于达到组织目标。

组织的动词含义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职能,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确定组织内各要素及相互关系的活动过程,也就是设计一种组织结构,并使之运转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所需的管理职务的设计以及确定各管理职务之间的关系。

因此,可对组织的概念作如下概括:组织就是围绕一项共同目标建立起来的集体机构,它对机构中的全体人员指定职位,明确职责,协调其工作,在实现规定目标中获得最大的效率。由此可见,组织的职能就是把组织的总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然后把它们合并给单位或部门,同时把权力分别授予每个单位或部门的管理人员。因此,从本质上说,组织就是研究企业中人与事的合理配合。

二、组织的要素

组织的要素主要包括:人员、共同目标、人员职责、协调关系和交流信息。

1.人员

人员是组织构成的核心要素,只有人才能使组织运转起来,并使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

2.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对企业来讲,主要指经营目标,它是组织的基本要素。组织作为一个整体,首先要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统一指挥、统一意志、统一行为。这种共同目标应既为客观所需要,又要被各个组织成员所接受。应尽量消除组织中成员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之间的背离,同时又必须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作适当的变更。

3.人员职责

为实现共同目标,就必须建立组织机构,并对机构中的全体人员指定职位,明确职责,使每一个部门都有一个有能力的人来领导,同时,又把每个人都安排在他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岗位上。

4.协调关系

协调关系是把组织成员中愿意相互合作、为共同目标作出贡献的意志进行统一,这种“意志”称为协作意愿。没有协作意愿就无法把各个人的努力统一起来,也无法使每个人的努力持久下去。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责任关系、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

5.交流信息

交流信息是将组织的共同目标和各成员协作意愿联合起来,它是进行协调关系的必要途径,这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个人的协作意愿只有通过信息沟通将两者联系和统一起来才具有意义和效果。有组织目标而缺少沟通,将无法统一和协调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合理行动。因此,信息沟通是组织内一切活动的基础。

三、组织的类型

由于人们社会活动的多样性,组织有多种类型,有盈利性组织和非盈利性组织、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生产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等。

1.盈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

盈利性组织主要是指企业组织。企业经营运作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虽然现代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但如果没有利润目标,企业也就失去了行动的方向。企业如果不能获利,也就无法照章纳税,更无力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追求利润的动机不应单纯视为组织自私的动机。

与盈利性组织相对应的是非盈利性组织。非盈利性组织的宗旨主要是向社会提供服务,比如提供教育、医疗服务等。在提供服务的同时非营利组织常常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主要是用于维持组织的生存,不必向政府纳税。有时一些非盈利性组织也从事营利活动,这些活动往往迫使政府加强对它们的控制,这可能会降低它们的运营效率。所以,非盈利性组织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

在这里“公共”的含义除了说明公司所有者之外,通常是指“对外部开放”。在我国,公共组织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投资者可以通过经纪人、代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投资买入股票,成为公司的股东。除此以外,国有独资公司也属于公共组织,因为公司只有一名股东即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部门,因而其必然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如铁路企业,公共事业等都属于公共组织的范畴。

3.生产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

这两种类型的组织都属于盈利性组织。生产型组织通过组织产品的生产销售来获取利润,服务型组织主要是通过组织销售产品或提供一些服务来获取利润,如商业企业、修理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公共事业等等。

组织设计与组织结构

一、组织设计的原则

设计组织的结构是组织活动的基础工作。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不同的组织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但都需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

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使目标活动的每项内容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部门,即“事事有人做”、“对事不对人”,而非“人人有事做”。因此,在组织设计中,应首先考虑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要求因事设职,因职用人。

同时,我们也必须重视人的因素,而不是忽视人的特点和能力。特别是在当今追求“以人为本”的大环境条件下。首先组织设计工作往往并不是全新的组织设计,大多数是组织的再设计。这时就不能不考虑组织中现有人员的特点;其次,对组织中一些特殊的人(如某一方面的技术专家)来说,勉强他做不喜欢的事情比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结果要糟糕得多;最后组织为将来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人才储备,这时可能更需要因人设职,虽然目前没有效益,但对未来却是至关重要的。

2.分工明晰原则

分工是指将整体功能划分为若干类别的功能单位,分别由相应的人专门从事一项或少数几项功能,使得个人专项技能得以强化和组织整体绩效得以提高。分工明晰是指人员对自己所承担工作的责任、权利以及由此带来多少利益的明白了解。分工明晰一方面对每个成员而言,有助于员工对业务性质、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职责及权利有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员工团体而言,员工可对其他人的责权利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可避免工作中处于盲目状态,事事都要请示。

3.权责对等原则

员工为了完成岗位规定的工作,必须要有取得和利用一定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的权力。对成员的约束要求在取得权力的同时,赋予成员相应的责任。没有明确的权力或权力小于工作的要求,则任务可能无法完成,职责不能履行;若权力超过了其应负的责任,则可能导致不负责任地滥用权力,给组织带来危害。

4.指挥统一原则

指挥统一原则,是指一个下属成员只能接受一个上级主管的命令和指挥,同时,他也只向同一个上级主管报告工作。如果一个下属同时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上司的指挥,就会出现多头领导或越权指挥的局面,令出多门,使下属无所适从。例如一个下属接受两个上司的指挥,一般会出现以下三种现象:

1)当两个上司的命令一致时,下属执行任务时可以做到两全其美;

2)当两个上司的命令矛盾时,下属执行其中一个上司的命令,必然招致另一个上司的指责;

3)当两个上司的命令不是很一致时,下属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协调和处理之间的冲突,造成效率上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