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给自己看病:疾病信号早知道
48472000000022

第22章 大小便及分泌物异常(2)

3.根据粪便的色、质,判断是否有继续出血黑便如逐渐转为黄色,说明出血已经止住;如黑便持续存在,则说明出血有增加;由黑便经治疗转为黄色后又出现黑便,是说明有再次出血或疾病已复发。

4.还可以根据神志、面色等临床表现来判断出血量的多少一般说来,出血缓慢、出血量不超过300毫升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仅有轻微头晕、乏力等;临床上出现头晕眼花、心悸、面色苍白、脉搏加快、口渴等,说明出血量每天已超过400毫升;如继续出血超过1000毫升,将威胁生命。

胃肠好坏的“测试气球”——屁

放屁,听起来倒是很不雅,但它却是每一个人所必不可少的生理现象。

在大肠内,特别是在大肠到直肠一段,寄居着大约有100种、100多亿个细菌。这些细菌使食物容易分解。在食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集中起来排出体外就成了屁。在医学上,“屁”常作为衡量胃肠功能好坏的一种“测试气球”。若几天一直不放屁,不拉屎,阵阵腹痛,则往往是肠梗阻之兆,应尽早诊治。当然,有一些屁也非常珍贵,非放不可。在医院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外科医师会向腹部手术之后的患者问道:你放屁了吗?这是因为腹部手术的患者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若能频频放屁,就表明肠胃功能已恢复正常,它提示患者可以进食了。否则,到一定的期限之后若仍无屁放,则说明患者的肠蠕动尚未很好地恢复。

放屁过多过臭是有病吗

我们已经知道人不放屁不是好事,那么人放屁过多同样不是好事。当肛门排气量大大地超过平时,即为多屁。多屁可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不良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肝、胆、胰疾病等等。另外,多屁也可能是摄入过多的淀粉类与蛋白质类的食物(如豆类、土豆、蛋类等),或进食时狼吞虎咽,以及习惯性吞咽动作过多,经常吞咽口水,而摄入较多的空气造成的。这些均不属病态,无需治疗。

如果屁奇臭难闻,往往是消化不良,或进食过多肉食品的结果,需要节食和服用助消化药。另外,在患有晚期肠道恶性肿瘤时,由于癌组织糜烂,细菌作祟,蛋白质腐败,经肛门排出的气体也可出现奇臭。再是消化道出血时,血液在肠腔内滞积;或肠道内发生炎症时(如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小肠炎等),肛门所排出的气体,因细菌的分解往往比较腥臭。此外,臭屁还可能是进食大蒜、洋葱和韭菜等含有刺激性气味食物引起,这当然不是病态,可不必担心。

痰液颜色能反映什么病

通过口腔排出的痰液是呼吸道(支气管、气管、喉、鼻)黏膜分泌的黏液,正常情况下,呼吸道黏膜分泌少量黏液,使呼吸道保持湿润。另外,黏液还可黏住侵入呼吸道的病菌和灰尘、异物等,黏液中有“溶菌酶”,可以杀死病菌。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是不咳痰的,即使有,也多是出现在清晨起床后吐一口痰,如果痰量少,脱口而出,其色泽清而透明,说明肺部组织、气管黏膜组织的新陈代谢正常、无病。但当呼吸道发生病变时,或同一疾病的不同时期,痰液的量、色泽、稠度、气味等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用肉眼仔细观察这些变化,就可以辨别疾病。其方法如下。

1.白色可见于支气管炎或肺炎,这常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

2.黄色或黄绿色提示有继发感染。

3.绿色常见于黄疸、干酪性肺炎、肺部绿脓杆菌感染。

4.红色或棕红色表示痰中有血液或血红蛋白存在。

5.粉红色多见于急性肺水肿。引起肺水肿的原因很多,例如给患者静脉输液时速度太快,就可能使大量液体流入肺内而发生急性肺水肿。这时患者往往就会吐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的痰,严重者甚至还可以从鼻孔涌出来,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征象,如不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就会危在旦夕。

6.铁锈色常见于大叶性肺炎。

7.棕色表示可能是心脏病患者的肺部有慢性充血或肺部出血后含有变性血液。

8.巧克力色提示可能患了阿米巴痢疾。其原因是阿米巴原虫钻入肝脏引起肝脓肿,尔后再钻入肺内,使肺内支气管破溃所致。因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肝脓肿的浓液如同巧克力的颜色,故患者咳出的痰也是巧克力色。

9.黑色或灰色提示气管中粉尘较多,痰液内含有灰尘、煤尘或烟尘,常见于煤矿、锅炉工人或生活在多煤烟区及大量吸烟者。这些人在劳动和生活中应加强自我保护。

痰液性状异常与疾病信号

1.黏液性痰(即无色或淡白色透明的黏液状)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早期及慢性支气管炎,其痰多较黏稠,有泡沫。

2.黏液脓性痰(即淡黄色块状)多见于感冒、支气管炎及肺炎恢复期。

3.浆液性痰(即稀薄透明带泡沫状)多见于无严重合并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痰量多,易咳出。

4.浆液脓性痰(痰分三层,上面为泡沫脓块,中间为稀薄浆液,下面为浑浊的脓渣及坏死物质)多见于合并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痰以晨起为多。

5.脓性痰(即黄色或黄绿色黏稠的块状,或不透明的脓液状)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空洞、肺癌晚期并发感染时。

6.血性痰(痰中带血丝、血块)可有下面几种情况,一是痰中带鲜红血丝,多见于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有时咽部有炎症时也可出现这种现象。二是黑色血痰,多见于肺梗死。三是咳出血性泡沫样痰,可见于肺水肿。四是长期痰内带血或伴有胸痛、乏力、消瘦,要警惕支气管肺癌。

痰液数量异常与疾病信号

1.痰液少,但比正常时多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早期症。

2.痰液多量大可见于肺脓肿、肺结核并发空洞、肺水肿、支气管扩张等症。

3.痰液由少变多提示疾病没有控制,或者有新的感染。

4.痰液由多逐渐变少提示病情趋向好转。

5.痰液由多突然减少同时伴有体温升高等症状,很可能是支气管有阻塞现象,造成引流不畅。此时要引起重视,首先要查明原因,其次要加强呼吸道的引流措施,使痰液排出,而不是盲目地增加或更换抗生素。

观察汗同样能预测全身疾病

出汗是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当我们觉得热的时候,或者在做运动的过程中,出汗可以通过汗液的蒸发帮助机体把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但是,汗出得异常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角度来看,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血汗同源,因此出汗过多,会耗气,也会伤及津液而损于心血。以下种种异常出汗,就是某些疾病在体表的表现。

1.多汗有的人特别爱出汗,即使是在大冬天,手脚也总是湿乎乎的。

像这样出汗过多就是一种病态,叫多汗症。多汗症发病率很高。据统计,每500人中就有1人患此病。此病可能和基因有关,也就是说这种病有遗传性。

出汗是由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的,人体的汗腺多达500万个,其中223万个汗腺分布在手掌,所以紧张的时候手心容易出汗。专家认为,多汗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汗腺分泌过剩。

2.自汗即平时容易出汗,活动后更厉害,常伴有精神疲惫、肢体乏力、气短怕风等症状,多半因为胃气虚弱、体表不固所致,应益气固表。

3.盗汗即入睡后出汗,醒来汗止,常常伴有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失眠、口干咽燥等症状,大多是由于阴虚内热、阴津外泄而为,应滋阴清热。

4.冷汗每当人在生病、受惊吓或心绪格外紧张,生理心理功能失常时便会不断地排出大量淡而无味的汗,触之发凉。出汗后常心有余悸之感。

5.黏汗汗出黏腻,发稠发热,系重感冒或其他病症高热,服用解热退烧药后的一种病汗。此种汗表明身有湿热不清,需去湿热,方可痊愈。

6.黄汗汗色变黄,多因大汗后冷水冲浴,寒湿之邪入内,导致汗液疏泄失常,汗中尿素等含量增多。

7.血汗又名红汗。汗液淡红,如洗肉水样。中医认为,凡气血、阴阳偏盛或偏衰,肝火旺盛和阳衰不能固表者,每致汗液变红。现代医学认为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

8.鼻汗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缓缓淌下,汗珠晶莹可见,多见于肺虚患者。

9.手足汗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凡脾胃湿热、血虚、阳亏、中阳不足,均可导致手足多汗。严重的无论寒暑,手足汗均多。

遇有上述种种汗出异常之症,不可盲目敛汗、止汗。既不要背上思想包袱,又不可掉以轻心,应以“治病必求其本”为原则,及时到医院,请医师辨证施治,以使疾病早日康复和恢复正常的排汗功能。

为什么有的人出汗有臭味

许多人以为,出汗多就会有臭味,其实两者并不相关。汗是汗腺分泌的一种稀淡液,其中水分占99%,其余的是氯化钠、钾、硫、尿素等。汗液本身并没有气味,只是当汗液与皮肤表面的细菌混合后,才会产生臭味。身体某些部位,如腋窝、脚部、腹股等,细菌容易积聚,汗腺较多、汗液亦较难蒸发,因此气味更浓烈些。或许你会问,既然细菌无处不在,而出汗又是正常现象,为何有些人即使大汗淋漓亦不会有体臭,有些人一出汗就散发臭味呢?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与人的体质有关。除了腋臭因素外,中医认为肝热者体温略高,容易出汗,汗水呈赤黄,有臭味。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肝脏是主要的排毒解毒器官,负责处理和分解有毒物质,属于一个过滤器官。我们日常若饮食不当,如进食过量燥热精制的食品,或吸烟嗜酒,体内会积聚不少有毒物质,加重肝脏的负担。排毒的途径除大小便外,就是透过皮肤毛孔。因此,有肝病的人,排出来的汗带有臭味。同时,他们所穿着的衣服,特别是内衣,会有黄色的汗斑、小便亦会赤黄。肝病严重的人,小便甚至会变茶色,内衣也沾上茶色。另外,肝热的人体温略高,因此特别容易出汗,而高体温亦会加速皮肤表层细菌的滋生。在多汗和多细菌两项因素下,就难怪有汗臭出现了。

经常大汗淋漓当心4种病

有些人出汗总是出奇得多,吃顿饭、做点事就满头大汗,稍一紧张就汗流浃背,尤其夏天穿得少,衣服总是渗着“盐渍”。其实,出汗是一种调节体温、散热的方式,天热多汗是正常现象,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汗多些,有的少些,这都属于正常范畴。但也有人多汗是非生理性的,医学上称为“多汗症”,一般是由发热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精神因素等引起。

“多汗”往往只是一些疾病的外在表现,引起多汗症的疾病主要有以下4种。

1.甲状腺功能亢进一般来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代谢增高,周围血流量增加,必然会促进肌体的散热,出现多汗症状。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出汗多就是病症之一。糖尿病如并发自主神经病变,就会出汗较多,尤其是上半身出汗多。患者由于糖代谢障碍,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使汗腺分泌增加而出现皮肤潮湿多汗,血糖高导致代谢率增高也是多汗的原因之一。

3.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阵发性,有时也可以持续出汗,但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变白可同时发生。还会出现心慌、手颤、四肢发凉等。但本病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症状。

4.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也有多汗现象,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多汗。

因此,莫名其妙的多汗既不要等闲视之,也不要过分紧张,首先要搞清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出汗。建议及时就诊,由医师做出诊断,以对症治疗。

手上汗液分泌过多是不是病

一般手上多汗症的原因分成两大类。绝大多数是原发性,只有极少是数继发性。所谓原发性手汗症是指没有特定的原因,就好像有的人长的比较高,有的人比较矮,出汗量的多少每个人有所差异。手汗太多可能严重影响到学习、社交、工作等活动,造成莫大的困扰。儿童手掌多汗会造成写作业时需要一直擦手以免弄湿作业,考试时流汗的速度更会加倍;参加才艺班弹钢琴时,琴键都弄得湿漉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与困扰愈来愈大。长大后不敢与人握手,连牵手都有问题,造成情绪及社交上的畏缩,不论是文书工作、外务,或是绘图、电工等几乎难以进行。所以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