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给自己看病:疾病信号早知道
48472000000014

第14章 颈胸腹腰背病变早知道(2)

左前胸不适宜防冠心病

如有以下症状就有可能患有冠心病,需到医院进行检查。

1.进行一般的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2.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3.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须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4.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者;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5.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心跳缓慢应防病窦综合征

窦房结是人体心跳的起搏点,即发放心跳指令的“司令部”,由此才能产生正常的心律——窦性心律。一旦窦房结发生了病变,心跳就要出现异常,以致出现心跳缓慢等一系列异常情况,医学上称为“病窦综合征”。究其病因,冠心病约占60%以上。心率过于缓慢及心律失常,常造成心、脑、肾供血不足,患者除有虚弱无力、呼吸不畅、睡眠不安、肢体麻木等症状外,还可出现心悸、心绞痛、甚至心力衰竭;脑缺血则出现头晕、晕厥、甚至脑栓塞,肾脏缺血则出现少尿等。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从而危及生命。

病窦综合征的病程一般较长,治疗包括对因、对症治疗两方面。首先是积极治疗冠心病,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增加血流量。对症治疗可试用阿托品、麻黄素、异丙肾上腺素等,以提高基础心率。心率过于缓慢、病情严重者,应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有缓解症状和预防晕厥并发症的作用,并便于配合药物治疗。

乳房疼痛不可忽视颈椎病

引起乳房疼痛的原因较多,但我们这里所讲的乳房疼痛是由颈椎病引起的。当颈神经根受到损害后,可使该神经主管区域的肌力、感觉和反射出现改变,导致颈部活动受限,颈、枕、肩、臂部疼痛不适,一侧乳房深部的胸壁肌肉触压痛。

颈源性乳房疼痛系增生骨压迫第6颈椎、第7颈椎的神经根所致。开始感觉一侧乳房或胸大肌疼痛,呈间断隐疼或阵发性刺痛,向一侧转动头部时最为明显,有时疼痛难以忍受。这种疼痛如果发生于左侧,易被误诊为心绞痛;发生于右侧则易被误诊为胸膜炎。

事实上颈椎病的特异信号不尽于此,还有如视力下降、听力障碍、持续耳鸣、呼吸困难、恶寒怕热等等。认识这些信号有利于及时发现颈椎病,做到及早治疗。

学会接收女性乳腺癌的早期信息

乳腺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其发病原因与人种、家族史、饮食结构有关。但在谈癌色变的今天,一个让人振奋的好消息就是:乳腺和一些妇科癌症并不意味着死亡。如果能及早发现,在第一时间得到积极的治疗,其治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有的甚至能达到100%的根治率。疾病通常都会有早期信号,如果你及时留意了,就会避免一些不可逆转的损失。

1.家族中有人患有乳腺癌如果家族女性中有人患过乳腺癌,那么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较大;此外,第一次妊娠年龄>30岁的女性及从未生育过的女性;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绝经后体重超重的女性;患某些慢性乳腺疾病的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在12岁之前或停经在55岁左右的女性都比较容易得乳腺癌。长期使用雌激素以控制更年期症状的女性,许多年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会增加。一侧乳腺癌患者,对侧乳房生癌的机会也比正常人高5~7倍。

2.乳腺出现肿块这种肿块往往没有丝毫痛感,大小不定,质地比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楚,而且不容易推动。乳腺癌经常出现在右侧,半数长在乳房外上部,乳房外观无异常。如果发现乳房有肿块,就该到医院的普通外科或乳腺专科看病了。

不过发现乳房肿块也不要过于紧张,多数的乳房肿块是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等良性病变,不过最好还是去医院做一下检查。

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乳房里有无痛性肿块,需要注意的是检查时用手平摸平压,而不是抓。乳腺癌后期不仅有肿块,乳房上还有凹陷,乳头位置歪斜或内陷。女性也不必谈“癌”色变,发现乳房疼痛就以为是乳腺癌,其实大多数乳房疼痛是生理性改变而不是病理性改变。成年女性除了经常对乳房进行自我检查外,建议如下。

1.20岁至39岁的女性应每3年去医院请专业医师进行1次乳房触诊检查;2.35岁以上的女性,每年最少应到医院请专业医师进行1次乳房触诊检查;

3.50~60岁是乳腺癌发病率上升得最快的年龄段,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女性每半年就应到医院检查1次。

腰围大小能预测疾病与寿命

科学研究证实“裤带越长,寿命越短”。腰细者活过70岁以上占大多数,且很少患心血管疾病。科学家在调查了600万人的体重与寿命关系时发现,稍胖的人从体能、抗病力到抗癌力,均比瘦人优,因而寿命高,而肥胖者,健康状况则不容乐观。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也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近10年来,我国人群的体重指数和超重率正在增长。

流行病学研究还显示,在我国人群中,随着体重指数由低到高,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都在升高如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空腹血糖升高等,而且人群中具有两个以上危险因素者的百分率也在升高。而心血管疾病正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素之一。

腹部疼痛部位与疾病信号

腹痛是一种可牵涉机体多个系统、性质复杂的症状,因此正确查明腹痛产生的病因是非常重要的。要正确找出病因,腹痛的部位本身会提供重要的信号。如一些腹部的病变与腹痛的部位存在着对应关系,胃痛多发生在上腹中部偏左,肝脏和胆囊病变常导致右上腹部疼痛,阑尾炎早期上腹部或脐周疼痛,然后转移到右下腹痛。再具体点来看。

1.右上腹疼痛此部位痛常见于肝炎、胆囊炎、肝硬化、胆结石、肝癌等。肝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有些患者右肋下痛持续几个月后才被确诊为肝癌。

2.右下腹疼痛如隐痛、腹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有下坠感且大便带血,继而出现贫血、乏力、腹部摸到肿块,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间歇性隐痛是大肠癌的第一个报警信号。下坠感明显,伴大便带血,则常是直肠癌的信号。

3.上腹部疼痛人们习惯叫它“心口痛”。平时一向很好,逐渐发现胃部(相当于上腹部)不适或有疼痛,服止痛、止酸药物不能缓解,持续消化不好,此时应警惕胃癌的发生。胃癌引起的腹痛无规律,开始为上腹不适、膨胀及沉重感。按胃炎治疗,症状可暂缓解。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上腹痛有一定时间规律,具有定期发作的特点。胃溃疡多在餐后0.5~1小时出现腹痛,十二指肠溃疡多在空腹及夜间痛。

上腹疼痛不一定与胃病有关

我们已经知道,上腹部疼痛最常见于胃病,但需要指出的是上腹痛并非都是胃痛,也可能有以下3种。

1.胰腺炎及胰腺癌这种腹痛多为持续性,逐渐加重,常有后背牵涉痛,平卧时可诱发上腹痛,当坐位或上半身前倾时疼痛可减轻。

2.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常突然发作的上腹绞痛,绞痛后右上腹痛呈阵发性持续加重,可向右肩部或右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等。可因摄入高脂食物、过度受凉诱发。章患者可有轻度黄疸。

3.肝炎及肝癌常为右上腹部疼痛以持续性胀痛为主,左叶肝癌可有剑突下疼痛。

急性阑尾炎起初有上腹痛,多于数小时后转移为右下腹痛。常与急性胃炎相混淆。

有一章心肌梗死患者会感到上腹痛、恶心而误找消化科医师看病。但同时伴有胸闷、大汗等症状。

由此可见,引起上腹痛的疾病有许多种,各种疾病都有其独特的症状及特征,只有及时到医院经医师检查明确诊断才能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酿成悲剧。

腹痛是腹部脏器惹的祸吗

有的人认为腹部疼痛是由腹部脏器引起的,其实未必。虽然大多数腹痛是由腹内脏器疾患引起,如腹部受凉、胃肠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炎症、结石、梗阻等,但某些腹壁和腹膜后的疾病也可以出现腹痛的症状,如带状疱疹、腹膜后肿瘤、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嵌顿等,甚至腹部以外的一些疾病,同样可能出现腹痛。例如下叶肺炎或胸膜炎引起上腹部疼痛;心绞痛、心肌梗死引起左上腹疼痛;急性食管炎或食管痉挛时,疼痛也可放射到上腹部;睾丸扭转、睾丸炎都可引起下腹剧烈疼痛。由此可见,腹痛的确是个十分常见的临床症状。引起腹痛的原因涉及到身体的各个系统。有的病因轻微。有的却很严重,甚至在很短时间内对生命构成危险。因此,对腹痛应及时查明原因,决不能等闲视之。

腹痛时间、性质与疾病信号

1.腹痛持续时间持续性的腹痛与阵发性的腹痛往往代表着不同类型的病因:前者以炎症为主,如胃炎、胆囊炎、肝炎、阑尾炎、腹膜炎等;后者以梗阻、痉挛为主,如肠套叠、胆结石等。

2.腹痛的性质腹痛有绞痛与隐痛、喜按与拒按等不同的性质。绞痛多见于胆结石、肾结石、胆管蛔虫等急性梗阻性疾病,隐痛则多见于慢性胃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喜按的腹痛多见于内科疾病,而拒按的腹痛多见于外科疾病。

除此之外,腹痛伴随的症状对正确诊断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腹痛伴随恶心、呕吐、大便不通,可能是肠梗阻;腹痛伴随黄疸、发热等症状,可能是肝胆病变;腹痛伴随小便频数、排尿困难,可能是膀胱、尿道、前列腺的疾病等等。

不能用腹痛程度衡量病情

医学专家指出:不能用腹痛程度来衡量病情。腹痛常常是患者首发或最突出的一个症状。但并非腹痛严重,病情就重,腹痛轻微、病情就轻。一方面,腹痛是一个主观感觉,不同个体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差别巨大;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方面:痛的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比例。例如,当急性阑尾炎发展到坏疽的时候,尽管阑尾即将穿孔,疼痛的程度却大为减轻、因为此时局部神经麻痹了;再如,一个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几乎没有一声痛的呻吟,实际病情却已十分危重。所以,不能用腹痛的程度来衡量病情的轻重,一声不吭的患者病情可能是最危险的。

腹痛所传递的内脏疾病信息

1.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癌。

2.小肠及结肠疾病,常见的有肠梗阻、阑尾炎、肠炎、痢疾、肠道寄生虫病、肠癌。

3.胆管和胰腺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胰头癌。

4.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癌。

5.腹膜炎,常继发于胃肠穿孔,脾破裂,阑尾穿孔,胆囊穿孔。

6.胸部脏器引起腹痛,如大叶性肺炎早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易常误诊为腹腔脏器病变。

7.泌尿生殖器官疾病,如肾及输尿管结石、子宫外孕、输卵管炎、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膀胱炎、泌尿系感染、痛经等等。

8.全身疾病引起的腹痛,如糖尿病。

腹痛该如何进行自我诊断

1.饱餐、饮酒后突然发作上腹部剧痛,应考虑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

2.右上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放射至右肩,多为胆囊炎、胆石症。

3.上腹正中偏左剧烈腹痛,伴呕吐、疼痛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放射到侧腰部,应考虑急性胰腺炎。

4.开始在上腹部痛,数小时后转到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多为急性阑尾炎。

5.停经6周左右,突然下腹部痛伴阴道出血者,要考虑子宫外孕。生育年龄的女性发生腹痛时,一定要考虑妇科的急腹症。

6.侧腹或下腹阵发性绞痛,放射至腰背部、会阴部的,伴有尿频、血尿为输尿管结石。

7.腹痛伴腹泻,应考虑急性肠炎、痢疾、副霍乱等传染病。

8.阵发性腹绞痛或发展为持续腹痛,伴呕吐不止的,腹胀、不排气、不排便,可能为肠梗阻。

急腹症有哪些危险信号

医学上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统称为急腹症。其中有人们熟悉的胃穿孔、阑尾炎、肠梗阻、胆石症、胰腺炎,也有人们不太熟悉的“肠系膜血管疾病”及内科或妇科疾患。腹痛因人而异,症状千差万别。以下5点可作为急腹症的危险信号,必须尽快送医院进一步救治。

1.程度逐渐加重或不能忍受的腹痛;

2.伴有剧烈的呕吐或呕血;

3.伴高热;

4.伴有腹膜刺激症状,如腹部肌肉硬如板状,腹部不能触摸,患者取屈膝、弯腰的姿势以减轻腹痛;

5.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如出冷汗,四肢湿冷,面色苍白发青,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不要让上腹痛耽误了心绞痛

有一天,有一位刘姓老人觉得全腹疼痛,到了夜间情况更加严重,还伴有便秘。到医院检查,腹部柔软,没有任何异常。心电图检查发现,老人有明显的心肌劳损、心动过缓病症。最后确诊腹痛的原因就是因为心绞痛,而便秘又加重了心绞痛的发作。事实上在医院像这样的病例还确实不少,医学专家一定要注意区分腹痛和心绞痛,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典型的心绞痛部位应该在胸骨后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横贯前胸,界限不清,常会放散至左臂内侧或至颈部、咽部或下颌部。然而不典型的心绞痛部位多种多样,患者可以出现牙痛、乳房痛,甚至腹痛。这其中尤以腹痛为主,患者也常常因此到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门诊就医。如果对心绞痛缺乏认识,“头痛治头,脚痛医脚”,就很容易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