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在于对历史事件的阶段特征把握不清。“巴拿马运河开通”说明交通运输的改善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是商品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是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的表现,“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则是资本国际化的表现。A选项不符合“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B选项不符合“巴拿马运河开通”“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C选项不符合“巴拿马运河开通”“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
【正解】D
7.(山东聊城模拟)某历史论文中主要有“‘萨凡纳’号——首艘横渡大西洋的轮船”“林则徐——没落王朝的守卫者”“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倡导者”“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处于世界的中央”等章节。据此判断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大清王朝的没落
C.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D.大英帝国的崛起
8.(安徽芜湖调研)下图是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结合大事年表,下列分析和说明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工业革命增强了资本主义改造世界的力量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C.社会主义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
D.此表反映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三种矛盾
9.(广东汕头模拟)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典例4
(北京卷)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主题二茶叶与世界贸易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主题三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
主题四茶叶与民族企业
(4)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易错分析】本题主要以茶叶问题为切入口,考查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和美国独立战争等,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概括材料、获取图表、文字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前三小题易错的原因在于不能找准回答问题的角度,从而使得答案不齐全。第四小题的易错原因在于不能从历史阶段特征的角度分析出企业的发展阶段,或者划分不科学,答案不准确。第(1)题,第一问,从原产地、饮茶风俗、商品交易等方面概括材料一即可得出答案;第二问,注意“经济条件”的限定语,可以从交通运输、农业手工业发展、商贸往来等角度分析。第(2)题,第一问,从商品、市场、资本角度概括材料二回答;第二问,从英国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形成等角度分析即可。第(3)题,原因可以联系材料并结合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分析;影响可以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第一问,可以从企业的性质、企业发展的阶段特征等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第二问,根据第一问的答案,从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时代特征、政府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等方面作答。
【正解】(1)史实:唐朝中后期饮茶渐成风俗;茶叶成为同少数民族交易的货物。条件:唐朝时期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唐朝商业贸易繁荣。
(2)作用:茶叶成为中西贸易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原因: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3)原因:北美人民反对英国高压政策,维护殖民地人民的自由权利;反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影响:进一步激化了殖民地和英国的矛盾;成为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4)发展阶段
①从企业性质角度
②从企业经营角度
中国经济状况:
(1)1900—1925年: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
(2)1925—1956年:民国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3)1956—1999年: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4)1999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企改革深入。
10.(上海十三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
据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称:
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大臣。而其时的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
自从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得到了相应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
材料二司马光在宋神宗初年所上的《论风俗札子》说道:“今之举人,发口秉笔,先论性命,乃至流荡忘返,遂入老庄。纵虚无之谈,骋荒唐之辞,以此欺惑考官,猎取名第。禄利所在,众心所趋,如水赴壑,不可禁遏。”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朝科举制度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
(3)请分析司马光对当时科举考试状况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