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所作为,可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可以孝敬外公外婆,可以帮助妹妹,同时希望可以更有能力为社会作贡献,可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资助案例五
魏雷雨,内江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7级学生,2009年度李嘉诚助学金受助者。家住四川省简阳市五指乡,父母均是农民,家庭无固定的经济来源。年人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并且父亲长年患病。家中有两个子女读书,消耗了家里绝大部分的收入,祖母也年事已高。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房屋由于年久失修而损毁严重,给本来就困难的家庭造成了更为巨大的困难。
经过学校和老师的调查和了解,看到了魏雷雨的实际困难,他幸运地得到了李嘉诚助学金的资助,解决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困难,使他能够安心地学习。他决心以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来回报李嘉诚先生和一直以来关心他的老师。在生活上继续保持勤俭节约,坚持勤工俭学,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周围的同学,用另一种方式学习和践行李嘉诚先生的助人品德。在学习中遵守校规校纪,努力学习课内外知识,学习成绩良好,并有文章发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的这种精神也鼓舞了身边的同学,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魏雷雨那样,用汗水改变贫困,用知识改变命运,用优异成绩回报社会,用自己的努力搏出属于自己的路。
贫困让魏雷雨,以及情况类似的同学们的求学之路多了许多坎坷,然而,也正是贫困,正是李嘉诚先生及社会众多爱心人士的关心,让这些同学们多了一份难得的人生阅历,多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宜宾学院
资助案例一
一个农村孩子的蜕变
陈敏,宜宾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2008级学生,家住四川省射洪县,家中有父母、两个姐姐和高龄的奶奶,全家靠务农维持生计。2008年那场地震震塌了家中房屋,使得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债台高筑。那年也是他第一次踏进大学的校门,是同样并不富裕的亲友帮忙才凑足了他的第一次学费。入学后,他一直沉默寡言,脸上总挂着僵硬的表情,常常呆坐在寝室望着窗外发呆,偶尔也心不在焉地翻翻书,很少与其他同学说话,行为孤僻。老师们看到他这种情况,明白了他的苦处,当李嘉诚基金会捐助名额分到学校的时候,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填写李嘉诚助学金申请资料时,他握着笔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眼睛红红的。他认认真真地填好表格,双手递还给老师。从那之后他开始变了。慢慢地开始加入同宿舍同学的聊天,甚至还主动邀请他们一起出去玩,也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了,他身边的人多起来了,脸上以前那种僵硬的表情也不见了,换成了满面春风哼着小调来往于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看到他这种变化都为他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他开始走出地震的阴影,走出地震带给家庭贫困的阴影,他开始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中。他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明显增强了,第一学年期末考试,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体育成绩更是遥遥领先。他还积极参加党校培训班,并在党校毕业演讲中取得三等奖。他说,没有李嘉诚助学金就没有今天这般阳光灿烂的他,他坚信他的明天会更美好!
资助案例二
爱心传递
陈晶,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2006级1班学生,家住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凤仪乡红梁村,因土地贫瘠,家中农作物常年歉收,家中又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失去劳动能力多年,迫于生计父母远赴广州打工,但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母亲失业,父亲的微薄工资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生活十分艰苦。在“5·12”特大地震中,处于受灾地区的家中的房屋已成危房无法居住,家庭情况十分困难。根据文件精神,经过严格评选,她成为本次李嘉诚特别助学金受助人之一。
此次帮助不仅缓解了陈晶在经济上的困难,同时也让她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脸上也恢复了昔日的笑容。在获得资助之后,她一贯秉承以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学习上认真刻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获得院级奖学金;在生活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心帮助他人;在工作中她也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受到同学、老师和领导们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她非常感激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也非常感激学校和老师们对她的关爱。她说:“今天,您给我们一份关怀,一份帮助;明天,我们将把这一份爱传承下去。”而她的确也做到了,接受到帮助的她,作为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会团总支主席团成员、党务秘书处秘书长,不但在温暖中成就自我,而且还带着爱心去“走进乡村小学”,帮助那里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学校受灾同学都重新鼓起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了新的生活目标。最具代表性的是她的室友罗莉,一名羌族的女孩,家住北川,在“5·12”地震中失去了亲人,开始的时候她情绪低落,是陈晶细心开导最终让她重新振作起来,定下了考研继续深造的目标,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晶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作风,热心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品德感动了同学,她的乐观上进的精神感染了全校。正因为表现优秀,她被评为宜宾学院2008~2009学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资助案例二
拯救绝望的声音
冉宏伟,宜宾学院美术系2008级4班学生,来自大巴山深处巴中市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是典型的淳朴农民,天天守着自己的土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着贫苦的家辛苦的操劳,过着紧巴巴的生活。可是上天好像故意在开玩笑,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他家房屋受损,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进入大学后,因为家庭的贫困、生活的压力,以及环境的改变和远离父母、亲人的不适,他并没有像中学一样认真努力学习,逃课、沉醉网络、不按时完成作业常有发生。老师、同学们及时向他伸出了友爱之手,帮他指明了当前和以后努力的方向,办理了李嘉诚基金会捐的特别助学金。他开始反省、沉思,痛下决心改过自新。经过努力,他从原来班上的倒数10名,已经上升到中等偏上,在党校毕业考试中,他获得了全班第一名,被评为优秀学员;在全校“指点青春,激扬文字”原创征文比赛中,他的《眷恋六十年》荣获一等奖。因为出色的表现,他被同学们推荐为班长。他在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努力做好一个班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组织班上每一次活动,认真处理好班上每一件事务,热情完成系上和老师交代的每一个任务。这不但使他改变了恶习,还使他各方面能力大大提升。在带头示范方面,他尽力做到最好,从不缺席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早操、寝室所涉及的方面,同时也努力带动其他同学向先进看齐。
资助案例三
不畏困难迎难而上
姚晓军,宜宾学院教育技术学2006级学生,家在四川省南部县永定镇同心村7组,父亲早年因患重病逝世,母亲年老多病,年长的哥哥被迫放弃大学学业,提早地承担起了家里的责任,全家仅靠哥哥在外务工实难维持日常生活。“5·12”汶川大地震中房屋损毁严重,部分坍塌,使家庭生活陷入绝境。家境的贫寒曾使他对大学望而却步,然而贫困却又更加激发了他对大学的渴求,由于家庭的贫困常常给他造成困扰,在学习的同时始终不忘减轻家里的负担,在这个时候,他获得了李嘉诚助学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没有了后顾之忧,他在学校里也更加地努力。除了学习外,他还加强各方面的锻炼,先后担任了宜宾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和宜宾学院校园电视台的学生记者,通过这些工作让他在不断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其他的同学,其工作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在校园电视台工作中被评为2008~2009年度的优秀学生记者,并进入成都电视台《这里是成都》栏目,成为一名见习实习生。
作为贫困生,他深知母亲和哥哥供他上大学付出了不少艰辛,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从来都没抱怨过,而是把它当做自己的一笔财富,在贫困生活中养成的很多习惯,也成为自己的一种优势。踏实苦干也正是电视台指导老师最看重的一点。在见习之余还要不断坚持学习,他不仅自己如此,还带动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也确立积极的学习目标和端正的生活态度,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和获得李嘉诚助学金分不开的,感谢李嘉诚助学金,为他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资助案例四
自强不息奋发图强
傅升源,宜宾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来自四川省巴中市的一个偏远的农村,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全家以务农为生,爷爷奶奶年龄已大,劳动力减弱。在2008年“5·12”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中,他家房屋受损严重,没有资金来全面维护,9月份其爷爷住院花了近2万元,家里极度困难,甚至学费也无法按时缴纳。于是,在保证正常的学习之下,他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家教来挣取生活费,有时他还在周末去发传单挣取一些零花钱,日子过得比较艰苦。正在这时候,从学校传来了好消息,李嘉诚基金会准备捐助一批灾区学子,而他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名受助者,每个月200元的生活费给了他雪中送炭般的帮助,生活上的困难减轻了,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生活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2008~2009学年,获得了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大二下学期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学习之余,他曾担任过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习部副部长、心理部部长。工作中他认真勤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虚心向同学、老师学习请教,热心为同学服务。2009年暑假他放弃了两个月休息,参加2009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在老师的细心辅导和团队的努力拼搏下,经过三天四夜的努力奋斗,他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四川赛区三等奖。
四川文理学院
资助案例一
杜娜,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2007级舞蹈专业学生,来自贫困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境的贫寒曾使她对大学望而却步,然而贫困却又更加激发了她对大学的渴求。经过十几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入大学这个美丽的人生殿堂。
作为贫困生,她深知父母只凭借双手的辛勤劳动换取微薄的收入来供养一名大学生而付出的艰辛。虽然家庭贫寒,但她从不抱怨,而把这当做自己的一笔财富,在贫困生活中养成的很多习惯也成为自己的一种优势。在学习中,“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训时常在她耳边响起,她倍加珍惜每一分钟,刻苦研读专业书籍,掌握专业知识,连续三年的专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连续获得学院二等、三等奖学金。同时,她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家的温暖,同学们知道她生活窘迫,老师也时常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鼓励她,2009年,她有幸获得李嘉诚基金会助学金。资助不仅仅解决了她的经济问题,而且点燃了她奋斗的激情。她获音乐系书法大赛中钢笔组第二名、粉笔组第三名,参加编排的舞蹈在四川省星光灿烂少儿舞蹈大赛中获得作品金奖。
面对取得的荣誉和成绩,她并没有停下奋斗的步伐,她深知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国家和社会的助学政策,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她相信这不仅仅是一种爱心,更是李嘉诚先生对下一代的期望和寄托。
资助案例二
唐乙方,四川文理学院体育系2007级4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家住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由于工厂效益不好,其父母早年双双下岗,经济条件十分窘迫,再加上家中父母身体欠佳,母亲患有慢性疾病无法再就业,年老体弱的爷爷需要照料,家庭重负全落到了父亲一人肩上。下岗后,父亲多次外出务工,由于没有文化,外出打工并没有实质上改善他们家的经济条件,经济支出依旧入不敷出。其家庭以城市低保和父母打零工为生计。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房子垮塌,墙上的一道道裂痕现依旧是她心中的隐患。
此时,雪中送炭的便是,李嘉诚助学金的帮助,让她看到了社会的温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从此她更加地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及校外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学校省吃俭用,化压力为动力,化爱为能量,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各门功课均达到优良水平,在班里次次名列前茅,三次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热心帮助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通过自己对党深刻的认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她逐渐成为一名出色的健美操运动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活动,获得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称号,代表学院获得2008年“英派斯杯”第四届四川省全民健身舞蹈拉拉队一等奖,2009年参加健力宝亚运拉拉队选拔赛成功晋级全国南北对抗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