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菲尔今年7岁了,嘴巴越来越厉害,大人说一句她能回十句,爸妈都被她气得没办法。
昨天晚上,她到邻居家和小伙伴玩。该吃饭了,爸爸要她回家,可她玩兴正浓,怎么也不肯回家。爸爸没办法,只好强行将其抱回家。回家后她大哭不止,反复说一句话:“为什么我要听你的,为什么你们大人就不听我的?”
饭桌上,爷爷好意给她夹菜,说:“好好吃饭,以后菲尔要上大学的。”菲尔却撅着嘴:“上什么大学,有什么好上的。”妈妈接过话茬:“不上大学将来怎么有饭吃?”菲尔:“回家吃好了。”妈妈:“以后妈妈老了,不会挣钱了,家里没吃的。”菲尔:“那你不是还没老嘛?外婆家有吃的。”奶奶:“到时候外婆更老了,活都干不动了呀!”菲尔:“那太婆(外婆的妈妈)都70多了还在干活呢!”说完还白了妈妈一眼。
延伸阅读
顶嘴是孩子表达自身判断的一种方式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就再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与父母顶嘴的现象常会发生。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小家伙喊出了“不”呢?专家指出:顶嘴是孩子表达自身判断的一种方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他们的独立性就会逐渐显露。这时如果父母采用不太合理的管教方法,势必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而且会影响孩子将来的人际关系。那么遇到孩子顶嘴的情况,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办呢?
认真分析孩子顶嘴的原因
一旦发现孩子有顶嘴的习惯,父母就应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不要轻易责备孩子。不讲方式、场合地批评孩子是一些父母的通病。有些批评十分尖锐,却不完全正确,结果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埋怨,甚至记仇。所以批评孩子前先要弄清缘由,不要乱批评。需要批评时,要注意语气、场合和方式。批评时要循循善诱,使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面对孩子的困难和挫折,要真心帮助解决。这样,孩子就没有理由再与你顶嘴了。
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
家长应多与孩子谈心,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喜欢什么。
父母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对话形成的。因此,父母最需要主动注意且虚心地倾听孩子的话。父母要善用商量口吻与孩子对话,尽力理解孩子的感情和想法。不要有“我是大人”“我要教育你”或者“要树立权威”等想法。即使孩子的话可笑或者是错误的,父母也要认真地听下去,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
与孩子说话要有耐心
不少父母在同子女沟通时,主要说孩子,如:“你……所以不对。”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当孩子说:“我在学校受到了批评”时,父母不要马上问:“你又犯了什么错误?”而应表示同情地说:“怎么不高兴了?”待孩子说明了详细情况后,再通过对话,寻找使孩子反省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要伤害孩子的感情
父母还要注意对话方式,因为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表达同样的意思,可能使孩子喜欢听,也可能刺激和伤害孩子的感情。例如,孩子放学回家晚了,如果父母说:“你怎么每天都这么晚回家?”孩子就会产生反抗情绪,必然会顶嘴,“晚了又怎么样?”若父母说:“怎么晚了?真使我担心。出了什么事吗?”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好意。
此外,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父母应经常听听孩子的意见,努力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用“我想……”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评价,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温存、抚爱,从而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顶嘴,其实是一种多么错误的方法!
总之,父母只要从关心的角度出发,站在孩子立场上考虑和理解孩子,并注意沟通的方式,孩子自然就不会再顶嘴了。
教子故事
对权威的质疑
一天,一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老鸵鸟向年轻的鸵鸟讲演,说它们比其他一切物种都优越。所有的听众都大叫起来:“说得好,说得好!”只有富有思想的鸵鸟奥利弗没有欢呼。它说:“我们也是有缺点的,比如,我们不能像蜂鸟那样向后飞。”
“蜂鸟向后飞是撤退,”老鸵鸟说,“我们向前走是前进,我们永远向前进。”
“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我们用4个脚趾走路,而人得需要10个。”这个老鸵鸟提醒它的学生说。
“可是,人可以坐着飞行,而我们却根本不可能。”奥利弗说。
老鸵鸟严厉地看了看奥利弗:“人飞得太快,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后者很快就赶上前者,并且会发生相撞!”
“说得好,说得好!”其他的鸵鸟又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在危险的时刻,我们可以把头埋进沙子里,而使自己什么也看不见。”老鸵鸟慷慨激昂地说,“别的物种都不能这样。”
“我们怎么能知道我们看不见别人,而别人能不能看见我们呢?”奥利弗问道。
“胡扯!”老鸵鸟叫道。
除了奥利弗,其他的鸵鸟也跟着喊叫:“胡扯!”但它们并不知道“胡扯”是什么意思。
就在这时,鸵鸟们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并且越来越近,这是一群大象正迅速向这边飞奔。惊恐万状的老鸵鸟及其他鸵鸟都迅速地把头埋进沙子里,奥利弗则迅速躲在了一块巨石后面。等象群过后,奥利弗看到一片片的白骨和鸵鸟毛——这些都是那个自以为比其他物种都优越的老鸵鸟及那些自以为是的鸵鸟们留下的。
看到自己的优点,让自己有一种优越感,这是件好事。但是,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一定还要看到自己的弱点。因为,很多事情之所以会失败,往往是弱点所赐,和优点没有任何关系。正因奥利弗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敢于面对权威,才为自己赢得生存的机会。
14.给孩子一些鼓励
夏利是个运动神经不怎么发达的孩子。一天,学校要进行百米竞赛,夏利输得很惨,在同学们的讥笑声中,夏利哭着跑回家!
妈妈看着夏利红红的眼睛,关切地问道:“夏利,怎么了?”
“妈妈,我今天又跑倒数第一了!”
“你为什么跑倒数第一呢?”妈妈笑着问道。
“因为我跑不快!”夏利红着鼻子说道。
“那你想跑得快吗?”妈妈问道。
“当然想了!”夏利大声叫道。
“那我们以后每天早上起来跑步,你说好吗?”妈妈建议道。
夏利为了不再让同学们笑话,于是坚定地点头说:“好!”
第二天,母女俩一大早就出去跑步。刚开始的时候,夏利还是慢慢地跑,她一直觉得自己的腿不够长,所以,只能小心翼翼地迈着步伐。
妈妈跟在夏利身边,发现了夏利的拘束之后,边跑边说:“我们夏利的腿那么长,应该试着把步子迈开一点呢!”
“妈妈,我的腿很长吗?”夏利困惑地问道。她一直都觉得自己的步伐小,是因为自己腿不够长呢!
“当然了!我们夏利的小腿长长的,最适合跑步呢!”妈妈笑着鼓励道。
夏利听了吗妈妈的话,迈起步子来也觉得轻快多了。
虽然累得满身是汗水,妈妈还是笑着鼓励道:“夏利,就这样,快速地奔跑,把跑步当成一种享受!就像是要飞起来一样,只要慢慢坚持着,你一定不会再是倒数第一!”
听着妈妈的鼓励,夏利把心中对跑步的拘束全都抛开了,然后全速朝终点跑去!
这样,夏利一直坚持着,直到再次开始百米竞赛时,夏利在同学们的惊讶声中,成为第一个越过终点线的人。
延伸阅读
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有自尊心,干得好的时候就希望得到家长的夸奖,干不好的时候也希望得到家长的鼓励与支持。所以,在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过程中,父母要经常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吝啬自己的鼓励与嘉奖。如果孩子表现地很出色,你一定要表示认可,并给予奖励,这样,孩子才有动力继续努力坚持下去。
如果孩子干得不好,你也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所以,当孩子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就一定要多多鼓励,耐心地教他多多练习,最好是能一起参与进去。这样,你既可以体会到学习的难度,也就能更好地体会孩子的辛苦,还有利于拉近你与孩子的距离。这样就能更好地指导孩子,鼓励孩子!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种种的困难与问题。当孩子没有信心或者是想要放弃时,父母就该陪在孩子身边,帮孩子度过学习的迷茫期,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在孩子跑步摔倒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在孩子身边,说一声:“加油!”用掌声鼓励着,用语言让孩子凭着自己的力量站起来!
只要孩子是在认真地做游戏、涂画或摆弄玩具等,哪怕做错了,把物件弄坏了,也不要生气,反而要肯定、支持和鼓励。因为,孩子的在破坏玩具,摆弄积木时,正表示着孩子的大脑在思索着,我们不该扼杀孩子天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以及属于孩子专有的思索能力。
在对孩子多鼓励与支持的同时,家长还要对孩子少一点责备与数落。如果,你每次一看见孩子不及格的试卷就大声说道:“你真是个没有救的孩子,你的脑袋是石头做的吗?这么简单的都不会做,我的脸面都要被你丢尽了……”诸如此类的话很多很多。
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在这样的谩骂之后,孩子容易自暴自弃,不但不改正自己的毛病,不去思索怎么改进自己的学习,还会变得沉默寡言,变得不再与父母交流思想。这样与父母的隔阂就会日益加深直到没有回转的余地,父母也会对孩子越来越失望,并且表现地更加无可奈何。
曾有某位教育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一个在父母的责备与数落中成长的孩子,会认为反正做什么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久而久之,就失去激情和愿望,变得消极而怪僻。
相反,一个在父母鼓励之下成长的孩子,就变得积极多了,也开朗多了。比如,在孩子成绩不及格的时候,你不该只知道批评孩子,而是为孩子应该找出原因,帮孩子多多分析。你可以说:“孩子,能告诉我们原因吗?为什么不及格呢?是不是太难了?”只有真正为孩子着想了,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与鼓励,这样,孩子就会试着提高自己的能力了。
因此,父母要经常地给予孩子帮助与支持,有了进步就嘉奖,遇到挫折了则要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进取心,造就良好的学习心态与生活习惯。
教子故事
善于创造鼓励的机会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表演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15.给孩子一个笑脸
小寒是个不爱笑的孩子,老师跟他说了很多微笑的方法,他就是学不会。看着小寒呆呆困惑的小脸,老师叫来小寒的父母。
老师指着手上的书本说道:“我们这一堂课都上了将近一周了,还是没有见小寒笑过,微笑对孩子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他发自内心地笑出声来的话,他的个性也会有所改变,不知你们有没有发觉,你们的孩子,几乎不会微笑!”
看着远处独自坐在草地上的孩子,妈妈力不从心地说道:“我们也不希望孩子从小就这样啊,只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已!”
“你们会对孩子微笑吗?”老师看着担忧地父母,问道。
“我们整天都在忙工作,一回来就精神疲惫,哪有精力对孩子微笑啊!”父亲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他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妈妈呢?你不会对孩子微笑吗?”老师疑惑地问道。
“整天对着工作已经筋疲力尽了,一回来还要做饭给孩子吃,没有多余的心情去微笑!”
“那,你们不妨过去,看看孩子在干吗?”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爸爸妈妈走到小寒的身后,却惊讶地发觉孩子在画画,“小寒,你在画画什么呢?”妈妈问道。
“今天老师又要我笑了,可是,我不会。所以,我按着老师的话,把笑脸画下来了。妈妈,你微笑的样子是这样的吗?”小寒指着地上的笑脸,好奇地问道。
“不是,妈妈微笑的样子比这个好看多了!”妈妈伸手抱着儿子,笑着说道。
“原来妈妈微笑的样子是这样的啊!真的比小寒画的好看多了,妈妈,以后,你每天都对我笑一次好吗?这样,我以后就不会被老师责备了!”小寒扬着小脑袋小心翼翼地要求道。
“好,以后,我要每天对小寒笑一次!”妈妈承诺道。小寒微微地扬起了嘴角,点头欢呼着:“妈妈万岁!”
延伸阅读
一个笑脸,一份鼓励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的面貌在于一笑:如果这一笑增加了脸上的魅力,这脸就是美的;如果这一笑不使它发生变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这一笑损害了它,它就是丑的。”中国也有句话说:回眸一笑百媚生!可见,微笑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面部表情可影响人的情绪,你愤怒,心中就是一片怨怒,情绪也会跟着不稳定,这个时候,你该尝试着把嘴角上扬,试着微笑一下。因为你微笑,心里是平和愉悦的,微笑能起到缓和情绪的作用。一个人最美的时候是他在发出内心真正微笑的时候——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小孩还是大人,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