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48465100000005

第5章 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和尝试的机会(4)

让孩子去超市帮助购物

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正好是一个让孩子锻炼决策能力的好场所。孩子常接触日用品和食品,可以让他来选购这些东西。比如酸奶有各种牌子和口味,买哪种也许父母无所谓,但是孩子却有自己的喜好,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让孩子来决定。

当然,父母可以提醒孩子要照顾家里其他人的嗜好,也可以引导孩子在决定买多少的时候考虑哪些因素。比如:保质期有多长,家中的冰箱有多大容量,吃了一段时间后是否要换口味,等等。最后的决定可以由孩子自己做出,但是父母仍有很多机会表达自己的考虑。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只要尽力而为做出比较合适的决定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十全十美。当然,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决定不是可以随意做出的,如果太随意就会出现错误。另外,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做决定的后果,从而使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判断能力。

教子故事

两父子抬驴

很久以前,有一家父子俩要出远门,家里很穷没有车,只有一头毛驴,父子俩就只好赶着毛驴上路了。当他们路过一个村庄时,父亲骑在驴上,儿子牵着驴走。村子里的人议论说:“瞧这爷俩,老子骑着驴,让儿子在地上走,真是个狠心的爹呀,一点都不知心疼孩子!”骑在驴背上的父亲听见人们的议论低下了头,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出村后,他下来牵着驴,就让儿子骑在驴上,继续赶路。

当他们走到第二个村子时,这个村子里的人看见了,有几个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你看这孩子真不知道孝顺老人,他骑在驴上到好,瞧他爹累的……”这话刚好让儿子听见,儿子觉得有点难为情,心想:是呀,爹年龄大了,应该让他骑着,我还年轻走点路算什么?既然我骑着他们说我不孝顺老人,爹骑着别人又说爹不心疼我,那就干脆都别骑了,这样也好,让驴子歇一下!于是出村后儿子赶快从驴背上下来,同父亲一起牵着驴子继续赶路。

一会,他们到了第三个村子,村里的人都嘲笑他们:“这爷俩真笨,有驴不骑牵着走,真是傻透了。”儿子转念一想:是呀,驴子本来就是给我们做一些事情方便用的,怎么牵着不骑呢?出村后,父子俩商量了一下:既然一个人骑驴一个人步行,骑驴的总被别人说,干脆咱们爷儿俩都骑上吧。于是,父子俩兴高采烈的骑上驴,谁知没走多远就把小毛驴累得气喘吁吁满身大汗。

爷俩都骑着毛驴走到第四个村庄时,村里的一个老人说:“你们真不懂得爱惜牲畜,爷俩都骑着驴,看那毛驴都累成什么样了?以后还想再叫它帮你们拉磨驼东西拉犁耕地吗?”父子俩慌忙从驴背上跳下来一看,驴子果然大汗淋漓,他们心疼的不得了。可这怎么办呢?这爷俩愁坏了:一个人骑不行,两个人都骑也不行,两个人都不骑也不行,怎么办呢?想啊想啊,最后儿子开口了:“爹,把驴子的四个蹄子捆上,我们还是抬着它吧!这样也好让他好好歇一下!”父亲想想也是,就去找了根小树干当棍子,七手八脚地把毛驴放倒捆上,一前一后地抬了起来。

当他们路过山前的一个小村庄时,村里的人都跑出来看他们,甚至有的笑得前仰后合。一个小孩子跑上前来问他们:“你们笨死了,怎么抬着驴子?干嘛不骑呀!”父子俩低着头,一言不发地匆忙穿过村子,他们走出村子后不远已经累得不行了,再也走不动了。“咕咚”一声,把驴子扔在地上。这父子俩真的没有办法了——一头驴子骑着不行,牵着不行,抬着也不行,放了它吧,又是有点舍不得,毕竟养了那么些年,宰了它吧,又有点下不了手!怎么办呢?前边还有好几个村庄,这一头毛驴到底该怎么过去才不受别人笑话或议论呢?这爷俩实在想不出办法了……

7.允许孩子犯错

小白非常喜欢喝牛奶。有一次他打开冰箱,用右手去拿大罐牛奶,结果没拿稳,手一松,就把整罐牛奶打翻了,不一会儿,厨房的整个地板上都是牛奶。

看到这景象,小白吓坏了,靠在墙角一句话也不敢说,他觉得妈妈可能会臭骂他。妈妈听到声响走到厨房看到了满地的牛奶和一声不吭的小白,笑着说道:“哇,我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壮观的牛奶海洋,好漂亮!”

小白听妈妈这么一讲,突然就不害怕了,对妈妈说道:“妈妈,我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

这时,妈妈又对小白说:“没关系,每个人都会有不小心的时候,那现在你愿不愿意和妈妈一起把牛奶打扫干净呢?”

小白使劲点了点头。

然后,妈妈就拿着抹布、清水等用具,带着小白一起把厨房打扫一遍,整个厨房也变得干净无比,这时,妈妈又把小白先前打翻的塑料牛奶罐,装满了水,放进冰箱,然后又告诉小白要用两只手一起拿牛奶罐,才不会打翻牛奶。

延伸阅读

让孩子自己从失败中找经验

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犯错,可是没有不出问题就能顺利长大的孩子。成长,就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

未成年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就是成年人,也难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更何况是非观念不强的小孩子?但是,有些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不犯错误,一旦孩子说了错话或做了错事,就揪住不放,非得痛打三十大板方肯罢休。这样一来,孩子小小年纪就被搞得无所适从,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很深的创伤。

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应该的,而且必须对孩子严格要求,才能出正品。但是,对孩子严格要求,不等于不让孩子犯错误,只是在孩子犯错以后,该怎样面对和及时处理。

不过度保护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容易因过度保护、希望孩子表现超前的期待、生活忙碌,而直接帮孩子处理大小事物,结果反倒剥夺孩子的练习机会。然而孩子本就需由不断的尝试、修正,达到社会认可和自我认同的平衡,藉此累积自信心。同时,孩子如能有充分表达自己或探索的机会,他会感觉到被信任,对建立自我概念都有很大的助益。

让孩子自己从失败中找经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自我独立意识,开始更多考虑我想做什么,而不是你要我做什么,这自然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犯了错的孩子,一些家长雷霆大发,甚至会大打出手。有的父母只看到孩子身上有毛病,一味求全责备,整日唠叨,孩子反感,结果事与愿违。

其实,人生是一个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孩子在成长、成人的过程中,既需要把大人的忠告当作自己的间接经验,更少不了从自己亲身的经历中得来的直接经验。只有他切身体会到自己那样做不对,父母的告诫才不会被当成耳旁风。

给孩子做好表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应该言传身教,时时处处给孩子做出表率。“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的说法,虽然有些片面,但是,父母的言行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孩子成长的好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孩子犯错,家长切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不是体罚,就是打骂,甚至跟孩子冷战……有时候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就一头雾水地遭受皮肉之苦。这是导致孩子撒谎,使孩子继续犯错的重要原因。

批评不超限

有一次,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由于气愤,马克·吐温不仅没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同样的道理,孩子犯了错,父母揪住不放,很容易引起孩子心理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一件事做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不耐烦——反感讨厌,被“逼急”了,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孩子犯一次错,家长最好只批评一次,不能重复批评,更不能老账新账一起算。如果要再次批评,也应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以免孩子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而产生厌烦心理、逆反心理。

不要孩子刚刚犯错误就急于说教

有的孩子犯了错自己在短时间内还没有认识得到。此时,去说教可能会产生顶撞的情绪。可以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自己反思一下,想一想自己错在哪儿了,这也是自我反省的过程。之后,家长们再去循序渐进的教育,这样孩子才会心服口服。

孩子犯错难免,家长不纠正,孩子就会继续犯错;纠得过了头,就有可能导致孩子往反方向发展,甚至走向极端。所以,家长对待犯错误的孩子应该有个度,采取正确的纠正方法,让孩子既能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也知道自己该怎样改正错误,这样才能避免孩子继续犯同样的错误。

教子故事

捕麻雀的孩子

一天,靠炒卖股票发家的一个富翁,看着他8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捕雀。

捕雀的工具很简单,是一只不大的网子,边沿是用铁丝圈成的,整个网子呈半球形,用木棍支起一端。木棍上系着一根长长的绳子,孩子在立起的网下撒上米粒后,就牵着绳子躲在屋内。

不一会儿,就飞来几只麻雀,孩子数了数,竟有13只!它们大概是饿久了,很快就有8只麻雀走进了网子底下。富翁示意孩子可以拉绳子了,但孩子没有。他悄悄告诉富翁,他要等那5只进去再拉,再等等吧。

等了一会儿,那5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4只。富翁再次示意孩子快拉,但孩子却说,别忙,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

可是接着,又有3只麻雀走了出来。富翁对他说,如果现在拉绳子你还能套住一只玩儿。但孩子好像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他说,总该有些要回去吧,再等等吧。

终于,连最后一只麻雀也吃饱走出去了。孩子很伤心。

富翁抚摸着孩子的头,慈爱地教训道:“欲望无穷无尽,而机会却稍纵即逝。很多时候,贪婪不但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反而会让我们把原先拥有的东西也失去。”

人有一定的占有欲望是正常的,但当这种欲望过于强烈时就成了贪婪。贪婪是要不得的,与贪婪为伍,不但会毁掉自己的人格,还会失去正在得到或已经得到的东西。

明智的父母应该知道在孩子身上花钱,不如花时间。如果工作实在离不开,就常回家看看孩子,或每日打个电话,听听孩子有了什么进步,受了什么委屈,有了什么烦恼和快乐。这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