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48464500000006

第6章 佛心是宽容(2)

白隐禅师仍然是淡然如水,他没有任何表示,也没有乘机教训他们。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禅师轻声说道:“是这样吗?”就好像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佛心领悟

当我们被别人冤枉时,如果费尽心机地去解释,往往会越描越黑,事情会越闹越大。其实,遇到这种事情时,没有必要去理会,要相信总会有真相大白的时候。把心放宽一些,装装糊涂,宽恕对方的过错,往往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佛林百科

二十八天

三界共有二十八天,即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色界四天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在此三界二十八天中,只有欲界的四王天与忉利天,因依须弥山的地界而居,故称地居天,夜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处,故名空居天。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佛陀格言

宽容别人,同时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广阔的空间!

有一天晚上,一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

这位老禅师也不声张,他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着。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小和尚顿时惊惶失措,木鸡般地僵立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但是,更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老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就这样,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此时此刻,小和尚一定知错明过,那就没有必要再饶舌训斥了。以后,老禅师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可是禅院里所有的弟子都知道了这件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佛心领悟

做人要有度量,要懂得宽容。当别人犯了错误的时候,训斥并不一定能起到作用,有时宽容一下,给别人提供一个冷静反省的空间,反而会使其改过。

佛心慧语

古德云:佛是众生药。有众生病即用,无众生病用药,即药返为病,甚于有病者。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把谩骂归还给对方

佛陀格言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无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有一个婆罗门愤怒地冲进精舍来。因为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故使他大发怒火。

佛陀默默地听着他的无理谩骂,等他稍为安静时,向他说道:“婆罗门呀!你的家偶尔也有访客吧!”

“当然有,何必问此!”

“婆罗门呀,那个时候,偶尔你也会款待客人吧?”

“那是当然的啊。”

“婆罗门呀,假如那个时候,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那些菜肴应该归于谁呢?”

“要是他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只好再归于我!”

佛陀以慈眼盯着他一会儿,然后说道:“婆罗门呀,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坏话,但是我并不接受它,所以你的无理谩骂,那是归于你的!婆罗门呀,如果我被谩骂,而再以恶语相向时,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样,因此我不接受这个菜肴!”

然后佛陀为他说了以下的偈:

“对忿怒的人,以忿怒还牙,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忿怒的人,不以忿怒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忿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能胜于自己,也能胜于他人。”

后来,这个婆罗门就在佛陀门下出家,不久成为阿罗汉。

佛心领悟

世上什么样的人都有,有时我们会遭到别人一些无理的谩骂,这时不要以牙还牙,只需将对方的谩骂归还给对方即可,也就是说,不接受对方的谩骂。这样一来,我们不但战胜了自己,而且也会战胜对方。

佛林百科

七垢

七垢是指七种烦恼,垢就是烦恼的别名。一、欲垢,即欲使他人知道自己的功德。二、见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执著分别的见解。三、疑垢,即对于自己的功德生起疑惑。四、慢垢,即以自己的功德去跟别人校量而生出轻慢他人的心。五、憍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起贡高欣喜的心。六、随眠垢,即自己的功德为他人所盖覆而生烦恼。七、悭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起悭惜的心。

不必在意一些小事

佛陀格言

不为小事而执著,是对自己的一种宽容。

仰山和尚是为山禅师的学生。有一年,师徒两个一年没见了,彼此都十分挂念,等到见面时,为山禅师向仰山问道:“这一年你都做了些什么事?”

仰山说:“我开了片荒地,然后种了一些庄稼和菜,每天挑水浇地,锄草除虫,收成很好。”

为山禅师赞许地说:“你这一年过得很充实呀!”

仰山和尚便问:“老师您这一年都做了什么事?”

为山笑着答道:“我过了白天就过了晚上。”

仰山随意说道:“你这一年也过得很充实呀!”刚说完,就觉得自己这们说有欠妥当,话语中似乎带着讽刺的意味于是涨红了脸,情不自禁地咂了咂舌头,心想:“我这样说,老师一定以为我在取笑他,这样说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他的这一窘态早就被为山禅师看破了。就在仰山盘算如何补救的时候,为山禅师责备他说:“只不过是一句话,你为什么要看得那么严重呢?”

仰山仔细一想,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偶然的小疏忽,或无意的小过失,只要不是成心那样做的,如果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那就随它去吧,没有必要老是把它放在心里。”

想到这里,仰山便对老师说:“我们开始上课吧!”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

佛心领悟

世人无尽的烦恼大多都是由一些小事而引发。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太过于执著而已。不必把一些小事情或小过错老放在心上,让它们成为过去吧,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宽容。

佛心慧语

要做个受人欢迎的人,做个被爱的人,就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的。

——证严法师

付出和收获

佛陀格言

学会施舍,才能真正得到。

有一个商人遇到了难处:他的生意越做越小。于是,他前去请教一位禅师。

禅师说:“后面的禅院有一架压水机,你去给我打一桶水来!”

半晌,商人汗流浃背的跑来,说:“禅师,压水机下面是枯井。”

禅师说:“那你就去给我到山下买一桶来吧”。

商人去了,回来后仅仅拎了半桶水。

禅师说:“我不是让你买一桶水吗,怎么才半桶呢?”

商人红了脸,连忙解释说:“不是我怕花钱,山高路远,实在不容易啊!”

“可是我需要的是一桶水,你再跑一趟吧!”禅师坚持说。

商人又到山下买了一桶水回来。

禅师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解决的办法了。”于是带他来到压水机旁,说:“将那半桶水统统倒进去。”商人非常疑惑,犹豫着。

“倒进去!”禅师命令。

于是,商人将那半桶水倒进压水机里。禅师让他压水看看。商人压水,可只听那喷口呼呼作响,没有一滴水出来,那半桶水全部让压水机吞进去了。

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那整桶的水全部倒进去,再压,果然清澈的水喷涌而出。

佛心领悟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想收获,就先要付出。一个人付出了多少,就会收获多少。付出和收获永远是成正比的,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佛林百科

九种大禅

九种大禅是九种大乘菩萨所修的禅定,即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烦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净禅。

共享美好的事物

佛陀格言

学会分享吧,与别人分享美好的事物,是一种很好的布施。

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

来过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赞叹:“好美的花儿呀!”终于,有人开口,向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院子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开得最鲜、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家里。

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二连三。在禅师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都要给。没过几天,院里的菊花就很快送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像没有了阳光一样寂寞。

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说道:“真可惜!这里本该是满院香味的。”

禅师笑着对弟子说道:“你想想,这样岂不是更好,三年后一村子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心头一热,望着禅师,只见他脸绽放出比开得最好的菊花还要灿烂的笑容。

禅师说道:“与别人一起共享美好的事物,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这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幸福。”

佛心领悟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生活中,我们要乐于奉献,即使到最后我们一无所有,与人分享的快乐也会时时激荡在我们心头。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幸福。

佛心慧语

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

——证严法师

为自己而照亮别人

佛陀格言

为别人点一盏灯,就是为自己点燃一盏灯。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碰我了。”

僧人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佛心领悟

我们总是想要别人对自己好,而事实上,我们只有先对别人好,别人反过来就对自己好。也就是说,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

佛林百科

七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前五众是出家众,后二众是在家众。

七佛:指过去的七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宽容别人的错误

佛陀格言

对别人宽容,就是给别人和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