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故事经典(一)
48464100000018

第18章 卖鱼郎变老鹰

有一位年轻人靠卖鱼为生,天天早出晚归,在市场上辛苦卖鱼。有一天,他一面吆喝,一面环视四周,注意是否有人来买鱼。

突然,一只老鹰从空中俯冲而下,敏捷地在他的鱼摊上叼了一条鱼后立刻转身飞向空中。卖鱼郎很生气地大喊大叫,可是,什么作用也起不了,只能无奈地看着那只老鹰愈飞愈高、愈飞愈远……

他气愤地自言自语:

“可惜我没有翅膀,不能飞上天空,否则一定不放过你!”

那天他回家时,经过一座地藏庙,他就跪在地藏庙前,祈求地藏菩萨保佑他变成老鹰,能展翅飞翔于天空,以报夺鱼之仇。

从此以后,他每天经过地藏庙,都会如此殷切地祈求。

一群年轻人看到他天天向菩萨祈求,就很好奇地相互议论,其中一人说:“这位卖鱼的人,每天都希望能变成一只老鹰,可以飞上天空。”另一人就说:“哎哟!这个傻瓜,满脑子不知在想什么,让我们给他点教训尝尝!”

大家交头接耳,想了一个方法要欺负他。

第二天,其中一位年轻人先躲在地藏菩萨像的后面。

卖鱼郎来了,照样虔诚地祈求、礼拜。

这时,躲在菩萨像后面的那位年轻人就说:“你求得这么虔诚,我要满足你的愿望,你可以到村内找一棵最高的树,然后爬到树顶试试看。”

卖鱼郎以为真的听到地藏菩萨的指示,非常欢喜,赶快跑进村里找到一棵最高的树,然后爬到树上。

那棵树实在太高了。他愈往上爬,愈觉得担心。他爬上树顶,向下看。“哇!这么高!我真的能飞吗?”

那群年轻人也跟着来了,他们在树下故意七嘴八舌地喊道:“你们看,树上好像有一只大老鹰,不知道它会不会飞?”

“既然是老鹰,一定会飞嘛!”

卖鱼郎听了,心里很高兴,他想:我果然已变成一只老鹰了!

既然是老鹰,哪有不会飞的呢?

于是展开双手,摆出展翅欲飞的架势,优美地从树顶跳下去。

可是,奇怪的是他的身体向下坠落,而不是向上的。

幸好,他落在泥浆地上,陷入烂泥巴和水草之中,只受了点轻伤。

那些年轻人跑过来,幸灾乐祸地取笑他。

他说:“你们笑什么?我是两只翅膀跌断了,不是飞不起来啊!”

感悟

一个人只有守好了自己的本分,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只想得到大本事,却没有守好自己的本分,不自量力地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是非常危险的,也是非常愚蠢的。

佛学常识和尚头上戒疤的起源和意义

和尚头上的戒疤是和尚受戒时用艾火烧上去的,戒疤越多,受的戒越多,相对而言资格也比较深。戒疤最少1个,最多9个。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炷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炷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简单地说,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所构成的“精英文化”拥有强大得多的能量。发明烧香疤(俗称“烫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个佛学家,但他的这个小发明,流传之广和深远却是慧能以后任何著名高僧的学说所不能比拟的。

古代戒疤也是区分是不是真正的和尚的标志,只剃个光头冒充和尚一看头上没有戒疤就会露馅了。

佛禅故事脾气改变的原因

有一位年轻的父亲严厉地责打孩子,这惊动了正在里屋念经的他的母亲。

母亲把怒不可遏的他带到自己的屋里,指着木鱼说:“下次你要打骂孩子之前,先来这里敲敲木鱼,我不要你念经,只要敲几下木鱼就可以了。你知道吗?你的脾气之所以暴躁,是因为你的心不够平静。”

不久,孩子又犯了错,气愤的父亲决定不惜打断一根棍子,也要严加惩戒。但是,他突然想起自己母亲的话,于是提着棍子走到母亲读经的地方。

“敲几下木鱼就可以了?”他实在不明白其中的禅理,但仍然拿起了那小小的木槌。

“喀!”木鱼发出清脆却又非常圆柔的声音,平常母亲关着门念经,只觉得木鱼的节奏十分清晰,却没想到眼前敲打起来,是这般响亮,但却一点也不刺耳。

这时,母亲说:“看看木槌,在那硬硬的褪头上包着布;再看看木鱼,在那下面有着厚厚而柔软的锦垫,所以你敲它,不必用多大力气,便能发出深远而厚实的声音。”

父亲放下木棍走出去,把跪在地上的儿子扶了起来,拉到了沙发旁。

后来,他还买了一个木鱼放在办公室,门外的部属常听见里面偶尔发出两三声“喀喀”的音响。他们认为,这位最近大大改变暴躁脾气的主管,一定是因为学习了禅理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