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布氏杆菌鉴别染色法(科兹洛夫斯基氏染色法)
染色液的配制:
A液(2%沙黄溶液):沙黄2.0g
蒸馏水lOOml
混合溶解,滤过即成。
B液(1%孔雀绿溶液):孔雀绿1.0g
蒸馏水lOOml
混合溶解、滤过即成。
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滴加2%沙黄溶液,将载玻片置火焰上加热,微温至产生蒸气约1~3min,冷却、水洗;滴加1%孔雀绿溶液染色l~2min,水洗、干燥、镜检。
结果:布氏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或细胞呈绿色。
5.12螺旋体染色法(钩体镀银染色法)
染色液的配制
A.吐温80储存液:吐温8010mL
95%酒精lOOmL
混合即成。
B.固定液:吐温80储存液2mL
甲酸(80%~100%)5mL
95%酒精10mL
现用时混合即成。
C.染色液:硝酸银5.Og
蒸馏水lOOmL
混合即成。
D.显影液:对苯二酚200.0g
吡啶2.5g
松香饱和液lmL
无水亚硫酸钠50.0g
蒸馏水90mL
E.松香饱和液:松香lOOg
乙醇lOOmL
取A、B、C放在一个清洁干燥的lOOmL烧杯内溶解,另将D、E放在另一个烧杯内溶解,可略加温,然后将两杯溶液混合,使成乳状液,即可使用。此液装入黑色瓶内,外包以黑纸。经几天或稍长时间后,变为深黄色,便大部分失效,应另配新液。
染色法:
①涂片、干燥、滴加固定液1~2min,水洗;
②将载玻片放于60℃水锅的架上,加染色液染5min,弃去;
③加显影液待出现黄色或棕色,水洗、干燥、镜检。
结果:背景为黄色或棕色,螺旋体为黑色或褐灰色。
5.13真菌染色法
5.13.1过碘酸锡夫氏染色法
染色液的配制。
甲液:1%过碘酸水溶液。
乙液:碱性复红0.1g
95%酒精5mL
蒸馏水95mL
依上程序溶解即成。
丙液:二亚硫酸锌(Zinc hydrosulfite,Zn02S4)1.0g
酒石酸0.5g
蒸馏水100mL
混合溶解即成
丁液(饱和苦味酸液):苦味酸1.22g
蒸馏水100ml
混合即成。
染色法:制片、干燥;加甲液染10min,水洗;加乙液染2~3min,倾去;加丙液染30~40min,至载玻片呈淡粉红色,水洗;加丁液染3min,充分水洗。
结果:真菌组织染成鲜红色。
5.13.2乳酸酚棉蓝染色法
染色液的配制:
纯石炭酸20.Og
乳酸20mL
甘油40mL
蒸馏水20mL
棉蓝0.05g
将1、2、3、4混合,加温溶解,再加棉蓝,摇匀即成。
染色法:取洁净载玻片中央加染色液2滴;用接种针挑取培养物检样放于染色液中;左右手各持一接种针待将检样布匀,覆盖盖玻片,微加温后镜检。
结果:真菌为蓝色。
5.14马夏维洛(Maechiaveilo)染色法:此染色法用于立克次氏体、病毒包涵体的染色。
染色液的配制:
复红液:O.25%碱性复红水溶液,pH7.2~7.4,过滤即可。
柠檬酸液:0.5%柠檬酸水溶液。
美蓝液:1%美蓝水溶液。
染色法:
①涂片或触片加热固定。
②滴加复红液染色4min。
③用柠檬酸液迅速洗去染料,脱色数秒后,立刻用自来水冲洗。
④用美蓝染色15min。
⑤水洗、干燥、镜检。
结果:立克次氏体呈红色,组织胞浆呈淡蓝色,细胞核呈深蓝色。
6.细茵大小的测量细菌的形体微小,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千倍左右才能看见,通常微米作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1um=1/1000mm)。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同一种细菌也可因菌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大小可有差别。一般球菌的平均直径为1.Oum左右,杆菌为2~8um×0.5~lum,螺旋菌为0.3~lum×1~20um。使用显微测微计来测量,以生长在适宜的温度和培养基中的幼龄培养物为标准,并以多个菌体的平均值或变化范围来表示。确定和比较细菌大小时,各因素、条件和技术操作等均应一致。
测量细菌大小的装置称为测微计,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接目测微计,二是接物测微计。
接目测微计,为二个圆形玻片,中央部刻有50~100个等分小格,小格的长度不定,随接目镜与接物镜的放大倍数不同而异。因此,测量细菌大小之前,必须应用接物测微计来确定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使用时将接目测微计装入接目镜的中间部。
接物测微计,在载玻片的中央,有一圆形小玻片,在上面刻有100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为lOum,其全长为lmm。
测量时,首先固定镜筒的长度,然后在油镜下使接物测微计与接目测微计的小格重叠。借以求出接目测微计的一个小格的绝对值。例如,接目测微计的7个小格与接物测微计的一个小格重叠时,则接目测微计一个小格的值为7:10=l:x,x=10/7,x=1.43,即1个小格为1.43um。然后,取下接物测微计,放上欲测标本,检查标本上细菌的长或宽相当于接目测微计的几个小格,即为菌体的长或宽。
二、细菌的生化试验
细菌在含有一定化合物的培养基中生长后,由于细菌的分解与合成作用,可使该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细菌产物的性质随细菌种类不同而异,可借助于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出来,这种方法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又称生物化学特性检查法。
细菌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受其本身的酶控制。若某一细菌含有某一种酶,该菌就可以把相应的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而出现可见的反应。若无此酶,则无此反应。细菌的种类很多,它们所含有的酶也各不相同。因此,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来检测这些产物的性质,有助于对细菌的鉴别和鉴定。细菌的生化反应在种、型鉴别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是继形态学鉴定之后的又一重要鉴别依据。可以用生化试验方法鉴定细菌,这是细菌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介绍常用的生化试验方法。
1.糖类代谢试验
1.1糖发酵试验
1.1.1原理:细菌分解糖可产生有机酸或CO2和水,产酸可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检验,产气可见试管内倒立的小发酵管中蓄积的气体。如为半固体糖发酵,则可见到颜色改变和气泡在半固体中。
1.1.2培养基:
A.普通糖发酵培养基
蛋白胨1.0g
氯化钠0.5g
所需糖、苷或醇类物质0.5-1.0g
1.6%溴甲酚紫酒精溶液0.1ml
蒸馏水100ml
取蛋白胨、氯化钠和水,混合加热熔解,调整pH为7.6,再加热10min。加入1.6%溴甲酚紫指示剂后,将上述的蛋白胨液分成若干份,如需要4种糖,就分成4份,分别加入各种糖。待糖溶解后,分装于有倒立发酵管的小试管内,每管液体要高于发酵管,如无发酵小管,可用半固体糖发酵培养基代替。加上塞,包装好,115℃蒸气灭菌20min,取出后既可应用。
B.厌氧菌糖发酵培养基
蛋白胨2.0g
氯化钠0.5g
硫乙醇酸钠0.1g
所需糖、苷或醇1.0g
琼脂0.1g
1.6%溴甲酚紫酒精溶液0.1ml
蒸馏水100ml
除指示剂外,各成分加热熔解后,调整pH值为7.2~7.4,加入指示剂,分装试管,经115℃灭菌20min。
另外,厌氧菌的糖发酵试验亦可用普通糖发酵培养基,接种后应放在厌氧环境中培养。
C.血清半固体糖发酵培养基
0.3%肉膏(pH7.6)100ml
琼脂0.3g
所需糖、苷或醇0.5~1.0g
0.5%酸性复红2ml
兔血清或小牛血清10ml
取肉膏汤lOOml,加入琼脂,煮沸熔化后,加入糖及指示剂,115℃灭菌20min。待培养基冷至50℃,加入已经56℃30min灭活的兔血清lOml,分装于无菌试管,无菌检查后备用。
1.1.3试验方法:取18-24h的试验菌接种于培养基中,置37℃培养1—7d,多数细菌在24h即可观察结果。指示剂由紫色变为黄色,这表示糖类发酵产酸,以”+”表示。若试管内倒置的小管内同时有气泡出现,则表示产酸和产气,以“?”表示;若指示剂颜色未改变,则表示对糖类不发酵,以“-”表示。
半固体糖发酵培养基作穿刺接种,除观察产酸和产气外,尚可观察细菌的动力。
1.2葡萄糖代谢型测定:又称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H/L试验
1.2.1原理:氧化型的细菌是在有氧时分解葡萄糖,无氧时不能分解;发酵细菌是在有无氧时都能分解葡萄糖;产碱型细菌是在有无氧的情况下都不能分解葡萄糖,或产生碱者呈深紫色。
1.2.2培养基:蛋白胨0.2g
氯化钠0.5g
磷酸氢二钾(K2aPO4)0.03g
葡萄糖1.0g
琼脂0.5g
蒸馏水100mL
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0.3mL
除指示剂外,溶解以上各成分,调整pH值为6.8~7.0,加入指示剂,分装试管,经115℃灭菌20min。
1.2.3试验方法:将试验菌穿刺接种,每株菌接4支,其中2支用无菌石蜡(约0.5~1cm厚)封盖,以隔绝空气为闭管(厌氧)。另2支不加石蜡为开管(需氧)。同时设有不接种的闭管作对照。经37℃培养1、2、4、7d后观察,氧化型产酸者仅开管产酸;发酵型产酸者,则开管和闭管均产酸。如产气则在琼脂柱内产生气泡。开管闭管均不产酸者为产碱型。
1.3葡萄糖酸盐的氧化试验
1.3.1原理:假单胞菌和肠道杆菌科的细菌,可氧化葡萄糖酸为2-酮基葡萄糖酸。葡萄糖酸无还原性基团,氧化后形成酮基,则可将斐林试剂中蓝色的铜盐还原为砖红色的Cu2O沉淀。
1.3.2试剂:
pH7.2的磷酸缓冲液
斐林试剂:甲液:结晶硫酸铜34.64g
蒸馏水加至500ml
乙液:酒石酸钾钠173.0g
氢氧化钾125.0g
蒸馏水加至500ml
使用时将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当日使用。
1.3.3试验方法:用pH7.2的磷酸缓冲液配制含有1%的葡萄糖酸钠(或葡萄糖酸钙)溶液,分装于刻度试管,每管2ml。取试验菌18~24h的菌苔加入盛有2ml l%葡萄糖酸钠液试管至3ml,制成混悬液,置30℃过夜,每管加0.5ml斐林试剂。放入沸腾的水浴中加热10min,试管中液体由蓝色变为黄绿、绿橙色或出现红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不变色者为阴性。
1.4甲基红试验(M·R试验)
1.4.1原理:M·R试验是测定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的程度。若所产生的酸足以降低pH值到4.2或更低,此时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红色。甲基红变色范围为pH4.4红色至pH6.0黄色。
1.4.2培养基:蛋白胨0.7g
葡萄糖0.5g
磷酸氢二钾0.5g
蒸馏水100mL
各成分溶解后,调整pH值为7.2~7.4。
1.4.3试剂:甲基红0.02g
95%酒精60ml
蒸馏水40ml
分装试管。经115℃灭菌20min后备用。
先将甲基红研磨溶解于酒精中,再加蒸馏水即成。
1.4.4试验方法:将试验菌接种培养基中,37℃培养48h。取少量培养液于另一小试管中,并加几滴试剂,如培养液呈现红色,则甲基红试验为阳性;黄色者为阴性,仍继续培养4—5d再进行试验。
1.5维培二氏试验(VP试验)
1.5.1原理:某些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并将酸转化为乙酰甲基甲醇或2,3-丁稀二醇等中性物质。若在其中加碱并充分振荡,两种物质可被氧化为二乙酰,它再与培养液中的胍基结合生成红色化合物。
1.5.2培养基:同M·R培养基。
1.5.3试剂及方法
A.Barritt,s试剂法:甲液:6%a-萘酚酒精溶液。
乙液:40%氢氧化钾溶液。
取M·R试验的同一培养物约2ml,加入甲液lml,乙液0.4ml,充分混合,观察结果。
B.O,Meara,s试剂法:
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40.0g
肌酐(Creatine)0.3g
蒸馏水100ml
取上述同一培养物约2ml,加等量试剂充分振荡试管混匀。
C.硫酸铜试剂法
硫酸铜1.Og
浓氨水40ml
10%氢氧化钾960ml
硫酸铜溶于40ml浓氨水中,加10%氢氧化钾即成。试验时加等量的试剂于培养物中混合。
上述几种方法,在5min内呈粉红色反应为阳性;如为阴性反应,置37℃4h后,再行观察。
1.6.淀粉水解试验
1.6.1原理:许多产生淀粉酶的细菌,能把培养基中的淀粉水解为无色糊精等小分子,或进一步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呈现蓝色。
1.6.2培养基:营养琼脂(pH7.2~7.4)100ml
可溶性淀粉0.2g
装入三角烧瓶,经121℃灭菌20min。
1.6.3试剂:鲁格(Lug01)氏碘液(见革兰氏染色法)。
1.6.4试验方法:将培养基熔化后,冷至50℃左右,倒成平板,凝固后,取试验菌点种于平板上,每皿可点种3—5个菌株,37℃培养48~72h。形成菌落后,在平板上滴加鲁格氏碘液,必须以铺满菌落周围为宜。菌落周围出现无色透明圈,说明淀粉已被水解,平板仍呈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