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动物的危机与保护
48461200000001

第1章 动物,人类最好的朋友(1)

人,是世间最强大的动物,但人不能持强凌弱,任何生命都有权利生活在世界上,人如果善待它们,植物会送给你勃勃生机,动物会用它的绝招,婉转美妙的鸣叫给你带来欢乐,其实,美丽是所有生命共同创造的,而我们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拙。人类的创造力和大自然的创造力相比也实在是捉襟见肘,我们要敬畏自然,善待一切生命,因为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而我国的动物种类与数量非常之多。据统计,我国现存的兽类共有450余种,占世界兽类总数的10.6%。我国还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指原产地在中国的物种),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我国的濒危动物种类还会增加。

大自然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所有动物。但人类在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妄图把动物们都端上桌,成为盘中的盛宴,笼中的观赏动物。

在我们的身边,生物濒临灭绝的速度正在疯狂增长,原因大多是栖息地遭到破坏,这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的“功劳”。工业社会到来之前,鸟类平均每300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每8000年灭绝一种。但是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出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动物、1/9的鸟类、1/5的爬行动物、1/4的俩栖动物、1/3的鱼类,都濒临灭绝。

生物物种和其群族千万年间在自然界中生存,已经适应了栖息地的环境,其数量一般不会发生急剧的扩散和缩减。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改造能力的加强,自然和生物之间已经不能维持平衡,最终导致物种灭绝:

(一)生境丧失与退化

人类的破坏性是毁灭性的:可以把高耸的山峰夷为平地,可以让湍急的河流改变走向,可以让全球的森林覆盖率在短短百年间就减少50%,这导致了许多物种在认为干涉下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家——生境,数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在濒危的所有脊椎动物里面,由于栖息地退化、丧失而沦落到灭绝边缘的就高达67%。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情况还有恶化的趋势。

在全球所有61个热带国家里,半数以上的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其中以亚洲国家最为严重,由于胡乱砍伐森林、破坏湿地、开垦农田、开发海洋油气,这些原本非常适宜动植物生存的国家中,孟加拉94%、香港97%、印度的80%、斯里兰卡83%、印度80%的自然环境已经和从前呈天壤之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动物们无处生存,等待着它们的只有灭绝这一令人伤心的结局。

物种灭绝在凉席爬行类生物和四面环海的岛屿之中发生地最为普遍,这是因为爬行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而岛屿相对封闭。以马达加斯加半岛为例,在人类登岛之前的,这里是动植物的天堂,特有的生物物种比例达到85%,而在第一个人类踏上这里至今的1500年间,原始森林植被被破坏超过90%,生物更是遭到灭顶之灾,岛上原有的60种特有末后类动物锐减到28种,其中灭绝的包括体大如猫、极具研究价值的指猴。习惯了在岛屿上生存的生物在另觅去处的过程中也遭遇了难题,当它们离开熟悉的环境,向其他地方迁移时,很容易被人类发现并消灭,而且还有可能成为打破生物链的外来物种,威胁到迁移地区原有的生态平衡。我国为了保护国宝大熊猫的生存,特地为它们开辟了绿色走廊。

(二)过度开发

脊椎动物的生存情况也不容乐观,有37%的野生动物因为被当做食材、药材、或毛皮可以制作衣物等原因而惨遭杀戮,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珍馐,贵夫人们披在身上的毛皮......大象、犀牛、黑熊、老虎、藏羚羊,多少野生动物们在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甚至连深海霸主鲨鱼也不能幸免,仅仅是因为有人想一尝鱼翅的鲜美,这种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4亿年的软骨鱼类就被人类残忍的割掉鱼鳍,而失去鱼鳍的鲨鱼大多因为占船舱体积而又被扔回海里,这样的鲨鱼已经不能游,它们被扔回海里后就一直下沉到海底,最终被活活饿死,而鱼翅的味道其实和粉丝相差无几。另一种世界最大的动物——鲸鱼,因为自身厚重的脂肪可以制造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也被捕杀到数量岌岌可危,这其中以日本每年捕鲸量最多。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捕杀和自己分享同一个地球的动物,不计后果地开发它们的“商业利益”,最终导致越来越多的动物灭绝。据统计,全球的野生动物黑市每年的交易额都高达100亿美元,而且还在持续增长,很多盗猎者在暴利面前良心泯灭。以北美旅鸽为例,这种原来随处可见的鸟类,随着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并持续开发的百年间,被捕杀灭绝,最后一只旅鸽在1914年9月死去,美国人才惊觉这种原先可能三五成群在自己院子里觅食的小生物已经永远地在地球上消失了,他们忏悔地建造了北美旅鸽纪念碑,碑文中写到:“因为人类的自私和贪婪,北美旅鸽灭绝了。”

(三)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的行为对岛屿物种几乎造成了致命打击。波利尼西亚人在公元400年左右登陆夏威夷,和他们一起登上岛屿的还有猪、犬、鼠等,这导致44种夏威夷当地的鸟类灭绝,占全部鸟类总数的半数以上。1778年,新的欧洲殖民者登陆夏威夷,他们又带来了马、羊、牛、猫等新物种,加上工业社会的欧洲人盲目砍伐植被、开垦农田,使得鸟类失去栖息地,本地原生鸟类灭绝的数字又加上了17种。他们还带来了新种类的老鼠,使得岛上鼠类迅速繁殖,人们又引进猫鼬,想要控制猖獗的鼠,不想这些猫鼬在消灭老鼠的同时,又把岛上一种不会飞的秧鸡给“消灭”了个干净。新西兰的斯蒂芬岛上的一种异鹩更是由于灯塔看守人养的一只宠物猫而被灭绝,人们在记录这件事时不禁感叹:“一个物种,被一只猫消灭。”15世纪,随着欧洲国家的全球航海殖民扩张,毛里求斯先后被葡萄牙人(1507年)和荷兰人(1598年)当做中转站,他们还带来了猪和猴,先后使得原有的8种爬行动物和19种鸟类灭绝(包括渡渡鸟)。另外,盲目引种对脊椎动物的威胁也达到19%。

贴士:动物、植物、人类,都是有生命的。虽然动物帮了我们这么多,但是有的人却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有意无意地去伤害它们。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他们也会知道什么是痛,什么是爱!人类所拥有的一切,他们也拥有!

(四)环境污染

1962年,《寂静的春天》(美国雷切尔·卡逊著)一书首先引起了全世界对农药危害的关注。化工废弃物、有害气体、不可降解的化学产品、白色垃圾、制冷去污剂、温室效应、酸雨红潮、噪音污染......这些不仅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危害,也威胁到动物的生存。

科学家研究得出,鲸鱼的通信行为被海洋中的军事信号所干扰,取食能力下降。他们还发现,凉席爬行类动物正在迅速灭绝,气温不断升高、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照射强烈、肆意排放的工业给水、栖息地的锐减使对环境质量要求极高、适应性不强的爬行动物无法生存,而且这些危害是潜移默化的,很难被发觉,但却会慢性导致物种的毁灭。如果我们再不着手保护,那么夏天的蝉语蛙鸣很可能成为老一代人的记忆,后代们可能再也听不到了。以上原因使许多动物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保护动物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大事。

人类在树林里,设下各类繁多的捕捉网,如粘网、排网、套圈等。这些网像一张张血盆大口,无情地吞食着人类的朋友——动物。

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请不要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给城市留一份灵性,给大自然一份生机。

美丽的大自然,绿色的地球和森林,不仅需要人类的保护,也离不开人类的朋友——动物的保护,我们要爱护和保护它们,这样我们生息的环境,才能永远保持绿色。

我们真希望有一天,人类和动物能和平共处一起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战。但愿未来世界是这样的:天空蓝蓝的,大海绿绿的,云朵白白的,空气十分清新。花革树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人类和动物和平地相处着。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不同的动物种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不仅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一定的功能,而且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许多资源。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其对包括动物在内的自然界的索取也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环境危机也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过度索取引发的大量动物物种的灭绝,不仅会导致生态失衡,甚至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有学者指出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自身的生存危机,如果人类不能调整自己的行为,那么人类的灭绝的加速并不是不可能的,人类的灭绝也并不意味着生物世界的终结。著名古生物学家D.V.阿格尔教授甚至预言,在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中,啮齿类动物将是优势的动物种类。

可喜的是,人们已经开始认真审视自我行为,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并通过法律和条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其他生物同自然的关系迥然不同。首先,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一切索取和作用基本上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自主的、有意识、有选择的理性行为。第二,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和作用是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进行的,这就大大增强了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另外,由于人类世代相传的后天获得的知识和本领具有积累性和滚动发展性,这就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一种永无止境并且逐渐加速的可能性。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认识,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重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它突出人对自然的改造作用,重视人与动物以及自然界中其他物质的区别。“认识自然界具有内在价值的唯一生物,人的利益是环境道德的唯一标准。正因如此,人类对大自然不想人类对自己群体内部一样具有直接道德义务,而是具有间接道德义务。”只有人类才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负有权利和责任,其他生物则不存在这种权利和责任,既没有内在价值也没有什么尊严。另一种看法则尽可能淡化人在自然中的特殊性,强调人与动物的共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在人与自然之间应存在着伦理关系,人不过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道德地”对待自然,生态伦理的主体不应仅仅是人,还应包含自然在内,人不过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大自然中的其他存在物也具有内在价值,其他生命的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完整也是环境道德的相关因素。因此,人对非人类存在物也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这种义务不能还原或归结为对人的义务。”

贴士:人是属于自然的。全面、一般地来看,人类只是生物的一种,而生物是自然的一部分;特殊地来看,人类是优势物种,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形成了高度的社会性,科技也得到了巨大而发展,这是人与其他物种不同之处所在,可以说人类是自然的杰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最后渐渐形成三种典型的观点:

(一)古典人类中心主义。古典人类中心主义主张自然界与人类有主客之分,是人类对人类生存系统中人与环境主客体关系的一种认识理念。在这种认识理念下,人是最高级的存在物,一切以人为核心,人类行为的一切都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的利益作为唯一的尺度,只依照自身的利益行动,并以自身的利益去对待其他事物,改天换地,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宰,挣脱自然对人类的束缚,谋求人类的幸福。

(二)自然中心主义。又称作“生态中心主义”。在这种认识理念下,人之于自然的中心地位遭到了绝对的否定,认为一切生命体都与人一样具有目的性、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和能动性。而且,把自然当作是最高的主体,人应当以生态为中心并顺应自然,人对于自然的作用甚至是一种“宇宙之癌”,意即人在宇宙中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做出的行为如同癌细胞一样过分扩张,剥夺了其他生物的空间,破坏了自然的和谐。

(三)现代人类中心左义。这是一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产物,主张人是价值世界的中心。它从人类整体的永续性的角度去具体地理解和确立人自身生活的自觉意识。在将人的内在目的性作为自己行动的最高原则和最后的基本依据的同时尊重自然客观发展规律,把自然不仅看作对象而且看作人类自身价值的载体,倡导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合理保护、利用自然,提高人类的自身素质,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相和谐,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和谐,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和谐,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