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省汶川遭遇了8级特大地震。彭州市是十个极重灾县(市)之一,受灾59.7万人,死亡956人,失踪35人,受伤577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73亿元。
恩格斯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纵观全球的地震灾后重建,不同国度和地区,因受其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呈现出特殊性和多样性,但每一次阵痛,无不孕育着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机遇。从2008年6月灾后重建工作一开始,彭州市就决定运用几年来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和办法,探索一条灾后重建和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在灾后重建中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争当“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在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也没有成熟理论参照和指导的情况下,彭州市边研究边实践,努力探索一条地震灾后重建的新路子,探索一条破解“三农”难题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书正是站在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大背景下,结合灾后重建的实际和近年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多角度进行了理论阐释,深刻剖析了灾后重建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寻求有效地推进灾后重建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剖析了彭州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抓住重建资金筹集、重建模式选择等关键和难点,积极探索、创新、推进灾后重建的新机制、新模式,构建灾后新的城乡建筑形态系统、现代产业系统、基层治理系统的实践,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地震灾后重建均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受到了成都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成都市科技局、彭州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和彭州市市委政策研究室的同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本书的最终形成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彭州市的灾后重建还在进行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统筹城乡发展与灾后重建的结合,将会为彭州人民带来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