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程改革新方案的课程设置
根据新的课程方案,课程科目将由原来的7门设置为4门必修课。4门课程分别是: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该课程3学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该课程2学分,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该课程6学分,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课程3学分,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和以讲座、报告方式进行的“形势与政策”课。
3.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首先,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来提高教育质量。把课程建设作为加强“思政课”基本建设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启动重点课程建设工程,通过明确目标,制订规划,加强组织,规范建设,推动“思政课”课程建设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
(1)课程建设必须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作支撑。①积极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和创新,在国内外反映学术地位的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②积极鼓励教师面向当代大学生教育问题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工作。③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社会影响力的个性化研究。④积极鼓励教师申报承担各类研究项目。学校积极扶持对课程创新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研究项目,力争将我校“思政课”的“精彩一门课”和“精品课程”建设得有影响、有特色。
(2)在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中增强课程建设的超前性。加强同学校各应用性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推动我校社会科学与自然学科、工程学科的交叉渗透,在交叉渗透中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整体推进,寻求学术研究新的生长点,形成具有倍增效益的学科群落。努力实现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衔接。
其次,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以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针,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1)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德育的神圣使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紧密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大力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之“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通过课堂教学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
(2)以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整合教学内容。①“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可根据不同学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各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合适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②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工作和学生活动中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且敢于正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成长实际,从而寻求一种较易为学生接受的方式,通俗易懂地阐明伦理道德原理和行为规范,使学生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价值,获得稳定、健康的道德心理。③深入研究和思考我校人才培养、特别是理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发挥综合优势,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形成一个符合教育部大纲要求的“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新体系。
(3)围绕新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科学规划各教学环节。①教师集中备课,通过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让教师尽快掌握新大纲的基本要求,熟悉教材并共同探讨新课程内容。②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课堂教学可采用观看录像、分组讨论、演讲比赛等形式,课外教学(实践教学)可采用参观、见习、社会调查等形式,寓教于乐,提高教与学的效率。③合理确定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既要确保理论教学不“打折”,又要严格执行实践教学计划。④在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到期中阶段时,开展“名师工程”、“精彩一门课”等活动。⑤在课程讲授结束后,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⑥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科学评定课程成绩。第一,结合学生的现实状况,采取多种方式(例如:闭卷考试、小论文写作、问卷调查、抽题答辩等),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第二,课程成绩(学期总评成绩)以期末考核成绩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一般情况下,期末考核成绩占70%~80%,平时成绩占20%~30%。⑦积极推进试题库的建设。通过这些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争取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成学校教学运行、教研教改方面的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
(4)将“思政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延伸,充分发挥“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具体做法是:①聘请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深教师开设人文素质讲座或做专题报告。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心定期举办专题论坛。
(5)扎实推进实践教学,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体系。①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学生参与相互支撑的教学体系。②逐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实现课外教学活动项目化、制度化、阵地化,使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促进,在充分利用原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建设更多、更有特色的社会实践基地,使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创造充足的条件。
再次,加强教学研究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教学研究,尤其是加强新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要把这项研究工作推向深入,需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出发,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着重研究属于思政课教育教学范畴内的问题;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当前学术界对各种问题的研究现状,以使自己的研究更具体、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和价值性;要潜心钻研,抵制浮躁之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不断推向深入。我们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针对新教材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就如何开好第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该方案对教师的备课、授课、课后辅导、教学研究等教学过程与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我们将聘请著名专家就教学难点问题开展学术讲座,帮助我们把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讲深讲透。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除了要求加强教学研究的同时,还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教学方法是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方案、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为此,必须同时调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两个积极性,广泛采取启发式、案例式、研究式和参与式教学法,广泛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切实围绕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环节,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主动地接受教育。目前,我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所有课程已经全部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每位教师都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同时,教师经常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努力探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途径
课程改革新方案为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感、时代感和说服力,才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取得积极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不仅生活在校园内,而且还广泛地接触社会。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变迁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以及家庭和舆论导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具体说来,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校、家庭和社会要行动起来,建立全员参与的立体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最显著的特点是政治性强、理论性强、思想性强,教学中如用理论解释理论,不仅使理论空洞乏味,降低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功能,而且会削弱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和效果,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贴近学生实际状况,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
(1)备课要贴近学生。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现有接受知识的能力,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理顺章节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基础理论知识,如概念、原理,做到有的放矢,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和核心;②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关心的社会问题,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程度,以此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难点、疑点问题以及学生可能产生质疑的地方,并结合古今与中外、历史与现实、各行各业的实际,使之融会贯通,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2)讲授要贴近学生。①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概念、原理多抽象深奥,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课堂讲授如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学生不易接受和理解。但将这些概念、原理与学生专业或身边的生活结合起来,加大课程内容的具体可感性和实际应用性,这样会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贴近现实,符合生活,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学生政治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②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帮助和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先己后人、个人中心、追求功利等人生价值观问题,重专业轻政治理论的学习问题,生活上遇到的多种困难问题,关注并感到困惑的下岗、失业、腐败、贫富差距、国企改革等社会问题,课堂讲授应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的政治性和科学性,道德观和价值观,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解答人生价值的目的和意义,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之间的关系。奋发图强学习与克服生活困难的关系,对社会问题讲清产生的背景、性质与对策。
(3)方法要贴近学生。贴近学生实际状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挖掘学生的智慧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满足学生活跃思维的发展需要。①感性教学。在讲授的基础上伴以幻灯、录像,以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加大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和通俗化,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②课堂讨论。教学中就某些热点问题、有争议问题、趣味性问题、身边的生活现象,让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展开讨论,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③讲授与自学相结合。针对教材里某些清楚明了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提纲,留思考题,学生通过自学,能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④课内外结合法。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搞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生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又提高了观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