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也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光有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共同主题。我们应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际,认真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实践教育,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主要是指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提高业务能力而开展的教学实践,也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实践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最有效途径,但随着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例如,一些师生对实践教育重视不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还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形式,轻效果;有的实践教学与教学环节联系不紧密,缺乏目的性与针对性,等等。找准症结,才能切实解决问题。我们认为,要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更富有实效性,就必须把实践教育纳入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学分,提供必要经费;要加强组织和管理,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实践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可在社团,也可在基地,可在平时,也可在假期,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要有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建立和发展实践基地、促进社会实践制度化。具体说来,应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配合,需要人、财、物的投入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需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作为学校首先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实践教学课时应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总课时一定的比例,把社会实践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二是建立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支持。要以学校的名义和一些厂矿、公司、企业、经济开发区、农场、农村社区、革命老区等建立起长久的社会实践基地,这是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社会实践基地形式可以多样,如建立大学生社会服务基地、劳动实践基地、参观调查基地等,基地的建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平台,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保证必要的经费和物力上的支持。根据社会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应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学校将其纳入学校经费预算,按学生的一定比例,拨出适度的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解决活动经费的困难,也减少了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会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使用办法,保证专款专用。四是强化过程管理,重视规范考核。社会实践教学要规范化,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而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这是避免社会实践教学走过场的重要措施。要明确规定学生至少参加一次实践活动,上缴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报告,在学期成绩评定上规定社会实践成绩占的比例,这才能调动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的考评上,可采取多重评价的办法。由教师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考核过程。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由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的内容也要多样化,社会实践课程的考核不能只单纯注重成绩,更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以保证教学考核的客观性。在考核的内容上包括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保证考核内容的全面性。
(2)成立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强调“高等学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要有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校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宣传、教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部门要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为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成立由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牵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由相关职能部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委员会、各院系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小组,共同作为社会实践教学的领导机构。它们的任务是定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计划,指导检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经费筹集与使用监督等,以加强对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实施和监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制订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实践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参与成员及分工、进程和预期效果等内容。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制订个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计划。从而在组织机构和制度上保证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而不是走过场的一种形式。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再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如果没有人去运作和参与,都不会自行起作用。社会实践的人员问题,任课教师理所当然是社会实践教学实施的主体,但各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等也可充当社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有其自身的要求和特点,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必须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培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怎么选题、设计问题、怎么联系调查对象、怎么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和调查研究报告等,从而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社会实践的相关知识、调查研究的方法。社会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递交的论文、调查报告收集、批阅、评分,并整理归档。学校成立社会实践优秀论文、调查报告编辑部门。编辑部门负责评审教师推荐上来的优秀论文和调查报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织出版实践优秀论文、优秀社会调查报告集。实践教学活动其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与学原著、学党章、学雷锋活动等有机结合;可与校园文化建设或配合团委、学生工作部门开展有关活动有机结合;也可与重大节日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与假期参观考察如参观革命老区、革命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院、旁听法庭审判、调查研究、服务社会、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活动等有机结合。作为走出校门,投身社会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可有集中进行的,也可分散进行的。学生作为实践教学活动参加的主体,可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参加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
第五节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新方案,努力
探索增强实效性的新途径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要求,从2006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将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整和改革,这首先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实施课程改革新方案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是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需要。在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国际形势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着良好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是因为,当今世界两大社会形态并存,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并存,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敌对势力时刻不会忘记在意识形态上与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时刻不会忘记向我国大学生兜售其政治观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因此,高校必须改进思政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通过深入学习科学的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正确分析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准确识别和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并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曾向全国大学生明确指出:“从20世纪进入21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直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批具有很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宝贵人才,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使他们了解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能够认真学习并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受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一些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时十分迷茫,理想和信念变得模糊,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丧失。因此,必须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促进其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动课程改革新方案的实施
坚持以人为本是增强实效性的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积极推进体现主体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首先,学生是价值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坚持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又要尊重、关心和帮助学生。要坚持从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从为学生服务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优势。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价值主体,必然要以学生为评价主体,要以大学生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其次,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独立感悟、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
(三)实施课程改革新方案的具体措施
1.建立课程改革新方案的工作领导小组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和指导,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财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任委员;日常教学管理由教务处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心共同负责,并协商相关院部做好新课程方案落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