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问题的分析:测查结果中48.6%的同学表露出由于环境的改变,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
源自中学应试教育的误导:由于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考出好成绩,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
自身位置感的失衡:毋庸置疑,能够考入大学的学生在他们的中学时代都是比较优秀的。但是考上大学以后,在众多的都很优秀的同学中间,每个人的优秀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就需要同学能够及时调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很多同学就是不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而使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压抑状态,甚至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一部分学生在高手如云的新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在心理产生一种失落感。
对专业的困惑和大学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如何定学习规划,心中忧郁、焦虑。
对生活及其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独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感。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使同学们不能很快很好地适应,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意识问题的心理分析:测查结果中表露出我校38.2%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
竞争和攀比的盲目性与非理性: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高校有许多的学生组织,有许多的社团活动,班上有各种的活动,新生对这些既新奇又困惑,满怀信心地去参加一些社团,由于缺乏经验,遭受挫折,从而陷入痛苦的自我否定的深渊。
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与自我监控的模糊:在大学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容易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3)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心理健康调查是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在调查的基础上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进一步为大学生的成长进行适当的教育。为落实这项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注重对参加测试的学生的信息反馈:参加测试的绝大部分学生希望能从测试结果中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因此及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参加测试的学生,反馈时为学生讲解各项分值的意义,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帮助他们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反馈信息时,我们注重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事情,关键是要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心理帮助,消除对心理问题的误解和恐惧。
同时,我们将学生的信息反馈到各个院系,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结合起来,使各院系及时了解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学校的学生工作提供了便利。
建立全方位影响与多渠道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设立班级信息员制度。通过对2005级新生班的班级信息员的建立,各班心理互助小组的成立,系级信息员负责人的选定,校内信息员的分组,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宿舍。
整顿大学生心理协会,加强协会会员的工作积极性,配合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完成学校分派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充分发挥协会会员工作的创造性,影响和带动同学塑造健康心理。
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内部机制,成立中心办公室、咨询部、测试部、学术部、技术部、信息调研部、培训部等多种机构。
同时,开设“朋辈咨询室”,选拔优秀的中心骨干成员(经过三期培训)进行友伴咨询,进一步加强工作的有效性。
加大对中心、班级信息员、心协会员的培训力度,本学期的培训工作将于十一月底开展。
开设“心灵影院”,坚持每周六晚上放映一部心理题材的电影,为同学过健康有益的周末提供条件。同时,面向全校征稿,搞好影评工作。
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在全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每一位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坚持每天面向全校大学生开放心理咨询室,除教师咨询室外,建设好“朋辈咨询室”,将学生自愿咨询和中心主动约谈相结合。
坚持办好两周一期的《温心小报》,提供成员交流和学习的阵地。
开设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班级信息员集合有心理共性问题的同学与中心联系,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新生入学以后,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做到对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以及对心理危机的早期觉察和干预。
新生入学时,许多人对自我都抱着较高的评价和期望。而进校后,由于环境的改变,要鼓励他们对自我重新定位,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进而发展自我的潜能。
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对于大学新生来说,重点是要让他们树立对心理咨询正确的认知,充分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并有效地利用这一手段,使其更健康地成长。目前中心除现场咨询外,开通了电话咨询、邮件咨询、信函咨询和QQ咨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开展非面对面的心理问题的探讨。
同时,对有相同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障碍、抑郁、焦虑等学生,由班级信息员将他们组成心理小组,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对个别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长期的个人现场心理咨询或者向专业医疗机构推介,建议家长领回家休养。
结合“五二五”和“一一·二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型宣传周系列活动:每年上半年的5月25日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下半年的11月25日为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届时我校将分别确定宣传主题进行为期一周的大型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点面结合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到每个学生。
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测试,我们更清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积极的自我锤炼的过程,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我们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这样他们就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韧不拔的心理品格。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压力。
学校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各院系的配合是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从整体看,我校2006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高于平均分,趋于正常化。心理健康因素测试结果,从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中的四个因素进行评估(即F兴奋性、C稳定性、O忧虑性和Q4紧张性),个性特征表现为情绪稳定、轻松兴奋、有自信心、心平气和。心理健康标准平均值为22分,低于12分表明心理不健康。2006级心理健康因素测试结果平均值为25分,高于常模均分。低于22分有621人占19.73%,低于12分的仅有18人占0.57%;专业成就因素、创造性因素与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因素与常模均分无显著差异。
三、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形式,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校逐步建立了6个结合的教育模式。
(一)心理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
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之中,心理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都是育人,两者相辅相成。心理素质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中介和基础,而德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和根本,必须把二者密切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整体实施。这就是,在德育工作中注意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两课”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在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为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奠定坚实的基石。特别是把“发展健全的心理素质”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纳入了学校德育的系统之中。
(二)理论教育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教育普及心理学基本理论,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们根据大学生心理实际,组织开设了心理素质教育必修课和系列选修课。在全校师范生中开设《普通心理学》必修课,在全校新生中开设《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青年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系列心理素质选修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和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心理信息调研部,通过学生心理委员的报告,咨询室咨询结果反馈等途径,对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开展系列调查研究,每年都要提交研究报告并有针对性地开设主题讲座、团体心理辅导、“五二五”、“一一·二五”等系列主题活动和大型主题宣传,以此为平台,把理论教育与调查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三)心理测量与心理咨询相结合
为了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校引进心理测量表和微机统计软件,对每届新生以及其他学生进行智力、创造力、学习能力、个性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等十多种心理测定,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各个方面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心理档案1万余份,对筛选出有心理问题者,予以重点关注。同时广泛开展心理咨询,在学校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咨询电话热线,每天面对全校学生免费开放10个小时以上,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组成心理咨询队伍,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交往、择业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心理素质教育点面相结合
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要坚持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的教育原则。无论是心理测试、普及心理学知识以及各方面的心理训练等,都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全体学生通过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对少数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重点的心理咨询,心理指导或转介治疗,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心理,从而体现心理素质教育的整体效应,力求赋予每一位学生以健康的心理。
(五)学习策略指导与心理素质优化训练相结合
进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仅重视普及心理学知识,启发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指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帮助大学生加强良好个性、意志品质以及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等等,而且通过优化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举办心理沙龙和心理影院等,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
(六)工作创新与交流协作相结合
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研究教育的新问题,收集教育的新信息,总结教育的新经验,探索教育的新路子,创设教育的新情境,开拓教育的新局面。通过省教育厅和省委教育工委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的指导、学习参观兄弟院校经验等,以及参加或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相互交流信息,共同探讨问题,彼此协助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绵阳师范学院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突出的学科优势,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有力的组织保障,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学校升本以来,接受了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多次检查,在历次检查中,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获得检查组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早,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师资雄厚,措施得力,成效明显。此外,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上反响良好,先后与绵阳市新华劳教所共建犯罪行为矫正实验室,到中国核物理研究院等单位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