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
48454100000024

第24章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2)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灵魂,是社会道德的根本。它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广泛性要求和先进性要求于一体。处于不同层次的人们,其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是不同的。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时刻谨记“八荣八耻”中“以为人民服务为荣,以背离人民群众为耻”,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为社会和他人多做好事。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中,集体原则起着准绳的作用。它统帅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所有规范与要求。集体原则要求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组成集体的各成员之间的独立性与差异性,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集体主义是组织的有致性,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义务的双向性的集中体现,其本质意义表现为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利益集团。集体主义的原则所要维护的集体利益,是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社会主义的集体原则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集体利益体现着全体人民的意愿,体现着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从集体主义的总体上和本质上来说,集体主义是真真正正地存在着的。在这种大前提大背景下,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要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是无可厚非、理所当然的。但是,集体主义并不是要求个人无条件的牺牲自身利益,而是要求人们要尽可能地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兼顾起来。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的实现要依赖于集体利益的维护和发展。集体利益的实现为个人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另一个意义来说,集体利益的实现实质上也是个人利益的实现。所以,个人利益离开了集体利益,是无法实现与进行的。另一方面,集体利益受到损害,那么个人利益的实现也难免受阻。

社会主义的集体原则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个人利益都是存在的。虽然,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及利己主义是根本不相同的,但是个人利益也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由社会的整体利益的角度来看,只要是与社会整体利益在价值目标上能相一致的,能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个人利益,都属于正当的个人利益。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既不压制和约束个人,也不抹杀个人利益,而是要求组成集体的各个成员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更好地满足以及保障正当的个人利益。只有保障正当的个人利益,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才能调动全体人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使社会主义的整体利益得以实现,使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地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的集体原则强调促进集体和个人的不断完善。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它代表着全国人民并且被全国人民所承认的真真实实的一个集体。然而,在不同层次的集体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因而不能完全的体现出组成集体的各个成员的利益。这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也背离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原则。因此,强调集体主义,就要正视并努力克服各种不能体现集体各成员利益的缺陷,不断地完善集体主义和个人,妥善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以保证集体和个人不断进步与发展。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作为无产阶级的一种伦理原则,不是一般的原则。它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准绳。不能因为当前我国还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还存在利益的多元化的状况就否认集体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和加强集体主义价值导向的重要性。

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特征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产物,是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升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美好道德的光辉,其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下,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当前的国情和经济体制的要求,它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概括了我国时代精神的道德。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为人民服务是核心,反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服务的本质和要求,而集体主义原则反应了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无产阶级的利益,为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准则和依据。

其次,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热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其具体规范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由此可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渗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和约束着各个领域的人们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整体性。同时,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从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到集体主义的原则,从“五爱”的基本要求到三个基本规范,层次分明,反映出社会主义道德对上至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下至普通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从底层到高层,层层渗透。

此外,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还具有民族性。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在的社会主义道德更是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扬弃和发展,他的三个具体规范从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和民族文化。

三、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时代精神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引起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传统道德中的效率观和义利观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受到了冲击与挑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正逐步确立。因此,加强道德的建设,已经成为时代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人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不断膨胀,致使国家意识和整体意识及无私奉献精神削弱,而对这样一种新情况,就更需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强有力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来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补充具有时代特点的内容。因此,我们更要注意赋予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以新时代的内容,使其体现出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历经几千年历史的沉淀积累形成。在其具有科学合理的方面的同时,也不能避免地具有了时代的阶级的特点。古代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与今天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不同,我们必须对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进行扬弃与发展,将其优良道德融入到当今的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之中,使其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要求,从而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既体现出优良道德传统,又反映出时代精神,从而始终充满生命力。

第三节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道德状况不仅决定着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方向,还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我国深入开展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期,面临着不同思潮的冲击,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其思想道德状况也在种种撞击下呈现出积极和消极并存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