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
48453700000041

第41章 其他军事常识(3)

在南方,叶茂的竹丛不仅生长在河流岸边,也常生长在与地下河有关的岩溶大裂隙、落水洞口的地方。在广西许多岩溶谷地、洼地,成串或独立的竹丛地,常常就是有大落水洞的标志。这些落水洞有的在洞口能直接看到水,有的在洞口看不到水,但只要深入下去往往就能找到地下水。

另外,在地下水埋藏浅的地方,泥土潮湿,蚂蚁、蜗牛、螃蟹等喜欢在此做窝聚居;冬天青蛙、蛇类动物喜欢在此冬眠;夏天的傍晚,因其潮湿凉爽,蚊虫通常在此成柱状盘旋飞绕。

(二)鉴定水质的方法

由于水在自然界的广泛分布和流动,特别是地面水流经地域很广,一般情况下难以保证水源不受污染。在野外没有检验设备时,我们可以根据水的色、味、湿度、水迹概略地鉴别水质的好坏。

(1)通过水的颜色鉴定。纯净的水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碗盛水观察,通常水越清水质越好,水越浑则所含杂质越多。水色随含污情况不同而变化,如含有腐殖质呈黄色,含低价铁化合物呈淡绿蓝色,含高价铁或锰呈黄棕色,含硫化氢呈浅蓝色。

(2)通过水的味道鉴定。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带有一些异味。如含硫化氢的水有臭鸡蛋味,含盐的水则带咸味,含铁较高的水带金属锈味,含硫酸镁的水有苦味,含有机物质的水有腐败、臭、霉、腥、药味。为了准确地辨别水的气味,可以用一只干净的瓶装半瓶水,摇荡数下打开瓶塞后,立即用鼻子闻。也可以把盛水的瓶子放在约60℃的热水中,闻到水里有怪味就不能饮用。

(3)通过水温鉴定。地面水(江河、湖泊)的水温因气温变化而变化,浅层地下水受气温影响较小,深层地下水水温低而恒定。如果水温突然升高,多是有机物污染所致。另外,工业废水污染水源后也会使水温升高。

(4)通过水点斑痕鉴定。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观察水迹。清洁的水是无斑迹的,有斑迹则说明水中杂质多、水质差。

(三)改善水质的方法

人员饮用的水必须经过洁治、消毒和改善水质,饮用水里的悬浮物和胶质物质越少越好。

1.饮用水的消毒

水的消毒主要是杀灭有害人体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方法有两种:

物理法:主要是将水煮沸消毒,这是一种既容易又简单而且比较可靠的消毒方法。

化学法:利用化学药品氯、碘、高锰酸钾、漂白粉、明矾、“69-1”型饮水消毒片等。

2.饮用水的洁治

水的洁治就是消除水中的杂质和污物。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混凝等三种。在野外,因条件限制,也可以用一些含有黏液质的野生植物净化浑浊的饮用水。如贯众的根和茎,榆树的皮、叶、根,木棉的枝和皮,仙人掌和霸王鞭的全株,水芙蓉的皮和叶,都含有黏液质,都含有糖类高分子化合物。这些植物与钙、铁、铅、镁等二价以上的金属盐溶液化合,形成絮状物,在沉淀过程中能吸附悬浮物质,起到净化浑水的作用。

不过,植物净水虽能除去部分细菌和微生物,但没有消毒作用。因此,饮用水最好再加少许漂白粉或煮沸消毒。

五、野外取火

煮烤食物需要火、宿营取暖需要火、发求救信号也需要火。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野外生存的能力取决于取火的能力。

火柴或打火机在野外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当一个人迷失了方向,或来不及在天黑之前到达宿营地时,一盒火柴往往可以帮助人摆脱困境,甚至挽救生命。倘若火柴受潮或者打火机无气,还可用其他办法取火。

(一)枪弹取火法

取一枚子弹,将弹丸拔出,倒出三分之二的发射药,撒在干燥易燃的枯草或纸上,把弹壳空出的地方塞上纸和干草,然后推弹壳入膛,用枪口贴近撒了发射药的引火物射击,引火物即可燃烧。

(二)透镜取火法

利用放大镜聚焦照射易燃的引火物(腐木、布中抽出的线、撕成薄片的干树皮、干木屑等),也可取火。不过,利用放大镜取火最为迅速的是照射汽油、酒精和枪弹的发射药或导火索,可在1~2秒内点燃引火物。

如果没有放大镜,也可用望远镜、瞄准镜或照相机上的凸透镜代替。冬季还可用透明的冰块磨制放大镜。

(三)击石取火法

取一块坚硬的石头(黄铁矿石最好)做“火石”,用小刀的背或小片钢铁向下敲击“火石”,使火花落到引火物上燃烧。

(四)钻木取火法

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首先,找到合适的木材做钻板,干燥的白杨、柳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的质地较软;再找到合适的树枝做钻头,相对较硬一些就可以;接下来把钻板边缘钻出倒“V”形的小槽,在钻板下放入一个易燃的火绒或者枯树叶,然后双手用力钻动,直到钻出火来为止。

六、常见自然伤害的防治方法

(一)荒野地区特殊病的预防

在森林、草原、河谷、荒漠等偏僻地区常有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传回归热、恙虫病、北亚蜱热、野兔热、Q热、钩端螺旋体、鼠疫等主要是老鼠、野兔、旱獭和家畜等动物的疾病,这些疾病的流行区一般有一定范围。例如,新疆出血热病主要是发生在半荒漠的胡杨林地区;森林脑炎仅发生在森林和草原,而且主要是在东北长白山的松树、杉树、桦树等针阔叶混交林地带,或者新疆天山林区的杉树、灌木丛和杂草很密的山地阴坡;恙虫病主要发生在云南、广西同越南接壤和山岳丛林地区,以及澜沧江、元江、金沙江、怒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这些地方性动物传染病的发病都有严格的季节性:新疆出血热于4月下旬到5月中旬发病较多;蜱传回归热主要发生在4~8月;森林脑炎多在5月底至6月下旬发生;恙虫病多在夏秋季节发生,在云南以8月为最多;北亚蜱传热主要在5~6月流行。

这些疾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由昆虫传播给人类。昆虫在叮咬发病的动物后,再叮咬人时,就会将病毒注入人的血液而使人发病。钩端螺旋体则主要是由水传播,当人进入到带病菌的老鼠粪便污染的水中时,病原体即通过皮肤进入血液而使人发病。接触带病毒的动物也会被传染。因此,部队在进入上述地区时,应采取防蚊虫叮咬和其他防病措施。

(二)蚊虫等有害昆虫的防治

部队在林区及草原行军、宿营时,经常会受到昆虫的叮咬,其中许多昆虫可传播病毒,使人员生病。特别是在热带丛林中,蚂蟥、蚊虫叮咬可能引起伤口感染,甚至引起破伤风、疟疾、回归热等传染病。

热带丛林中传播病毒的昆虫主要有:

蚊虫,是疟疾、乙型脑炎、登革热、黄热病的传播媒介。蚊虫白天大多隐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黄昏和拂晓最为活跃。

蜱恙虫(马鹿虱)等,是森林脑炎、蜱传回归热等疾病的传播媒介。

蠓(小咬)、牛虻、蚋等,是乙型脑炎和丝虫病的传播媒介。

为了防止这些昆虫叮咬,人员应穿长袖衣和长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抹防蚊药,且不要在潮湿的树荫和草地上坐卧。宿营时燃烧艾叶、青柏树叶、野菊花等可驱赶蚊虫。被昆虫叮咬后可用氨水、肥皂水、盐水、小苏打水、氧化锌软膏涂抹患处止痒消毒。

蚂蟥也是危害很大的虫类,蚂蟥的种类很多,吸血量很大。由于蚂蟥的唾液有麻醉和抗凝作用,往往吸血时人无感觉,但当其饱食而去,伤口仍流血不止,常会造成感染、发炎和溃烂。遇到蚂蟥叮咬,可用手拍打或用肥皂液、盐水、烟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盘处,或者用燃烧着的香烟烫,让其自行脱落,然后压迫伤口止血,并用碘酒涂抹伤口,以防感染。在行进中,应经常注意查看有无蚂蟥爬到脚上,在鞋面上涂些肥皂水、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

(三)蛇伤的处置

毒蛇的种类很多,但是除了眼镜王蛇以外,蛇一般不主动攻击人。蛇的听觉较差,但感觉灵敏,对栖息处的地面或树枝的振动极为敏感,一遇响动便会逃之夭夭。因此,部队在丛林地区行进时可手持棍棒“打草惊蛇”。

通常,蛇在遇到人而又来不及躲避时,便会曲成一团,并将头弯在中央,警惕地注视着发出声响或敌害晃动的方向。如果人未发现它或无意踩及或触及它,蛇便会冲过来咬人。因此,在毒蛇出没的地区行动时,应随时注意,以减少被咬的可能性。

通常,人被蛇咬的部分有70%以上是在足部,所以必须穿长裤、高腰解放鞋,即使咬伤也不会伤及肉体中毒。在多蛇的热带丛林中活动,还要警惕树上有无毒蛇。野外露营时,在驻地周围适当撒一些六六六或石灰粉,并挖一条防蛇沟,以防毒蛇侵入。睡前检查好铺位,压好蚊帐,早晨起来检查鞋子。

人一旦被蛇咬伤,首先应分清是无毒蛇还是有毒蛇,如系无毒蛇咬伤(一般在15分钟没有什么反应),可按一般外伤处理。若无法判断,则应按毒蛇咬伤处理。

被毒蛇咬伤后,切不要惊慌失措和奔跑,而应使伤口部位尽量放到最低位置,保持局部相对固定,以减缓蛇毒在人体内的扩散和吸收。应立即用柔软的绳子、布条或者就近拾取适用的植物茎、叶,在伤口上方约2~10厘米处结扎,松紧程度以能阻断淋巴和静脉血的回流,而又不影响动脉血流通为宜。

结扎的动作要迅速,最好在受伤后3~5分钟内完成,以后每隔15~20分钟放松,以免被扎肢体因血流受阻而坏死。结扎后可用清水、冷开水加盐或肥皂水冲洗伤口,以洗去周围黏附的毒液,减少吸收。

经过清洗处理后,再用锐利的小刀挑破伤口,或挑破两个毒牙痕间的皮肤,同时可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用小刀挑开米粒大小破口数处,这样可使毒液外流,并防止伤口闭塞。但不要刺得太深,以免伤及血管。

咬伤的四肢若肿胀严重时,可用刀刺“八邪”或“八风”穴进行挤压排毒。还可以直接用嘴吸吮伤口排毒,边吸边吐,每次都要用清水漱口,若口腔内有黏膜破溃、龋齿等情况就绝不能用口吸,以免中毒。

在施用有效的蛇药30分钟之后,可去掉结扎。如无蛇药片可就地采用几种清热解毒的草药,如半边莲、芙蓉叶,以及马齿苋、鸭跖草、鱼腥草等,将其洗涤后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敷时不可封住伤口,以免妨碍毒液流出,并要保持药料新鲜,以防感染。

(四)中暑的救治

中暑是高热环境中发生的一种急性病。在炎热的夏天进行长途行军或长时间体育训练,都可能发生中暑。中暑时患者感到头昏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继而发高烧,有时流鼻血,脉搏快而强,呼吸急促。严重者昏迷不醒,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瞳孔扩大,甚至死亡。

当发现人员中暑时,应马上将其送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卸下装备,解开衣扣,让其喝些水,尽快用冷水擦身,以增加散热。对中暑严重者,应设法降温,可把病人浸泡(除头部外)在冷水中,并按摩躯干和四肢,或用冰袋敷头部、颈部两侧、双侧腋下、腹股沟和膝弯等处,给病人注射冬眠灵等降温药物。如病人昏迷,可针刺人中、士宜、涌泉等穴位,待病情稳定后送卫生部门进一步救治。

(五)冻伤的救治

冻伤是因寒冷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常发生在手、脚、耳廓、鼻尖等处。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到寒冷的刺激后,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组织缺血、缺氧容易造成冻伤。表现为皮肤浅层肿胀发痒、发痛、出现紫色斑块,严重的还会出现水泡溃烂、冻僵甚至死亡。

如发现手、脚、脸已有冻伤,不要用热水浸泡和火烤。局部冻伤时可涂抹冻伤膏或用辣椒、艾蒿、茄秆煮沸,温时浸泡,每次10分钟,每日1~2次。如有水泡,消毒后刺破,然后进行包扎;如严重冻伤,要使伤员迅速脱离寒冷环境(如果下肢冻伤要禁止走路),用温水快速融化复温,这是当前治疗冻伤最有效的方法。如无温浴条件,可将伤员安置在室内,室温调至25~30℃,脱去湿冷服装,盖好被子,胸部和腋下放上热水袋,随时观察体温,待伤员意识清醒后,饮一些热茶或热糖水,尔后及时送卫生部门救治。

思考题

1.地形对军队战斗有哪些影响?

2.什么是地形图?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显示什么?有哪几种?

3.判定方位的方法有多种,请说出几种简单判定方位的方法。

4.请说说如何选择宿营地区。

5.在作战行动或野外训练中,如迷失方向应如何求救?

6.在野外如何获取饮用水?

7.如何鉴定水质的好与坏?

8.在特殊情况下有哪些取火方法?

9.在野外如何防止昆虫叮咬?

10.当发现有人中暑时,应如何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