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
48453700000017

第17章 军事思想(7)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武装夺取政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形式。列宁、斯大林开创了无产阶级发动城市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这个理论的创立,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

(3)科学地提出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建设无产阶级军队的重要性。列宁、斯大林创建了苏联红军,提出了无产阶级建军的基本理论。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建军学术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一整套无产阶级政党以军队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为核心的建军原则,系统地解决了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的问题。

(4)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巴黎公社等仅有的几次武装起义,提出了重要的作战思想,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列宁、斯大林总结了十月革命和红军的作战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略战术理论。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提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战略思想,系统地总结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它不仅正确地反映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而且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一般规律。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确立

孙武的《孙子兵法》是古代军事理论的一颗明珠。然而,孙武毕竟是两千年前剥削阶级的军事家,他的思想自然带有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性,存有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毛泽东运用无产阶级世界观,科学地考察和指导战争,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有价值的军事理论成果,总结自己的丰富战争经验,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人民在它的指引下,打败了国内外敌人,创建了人民的新中国。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已经被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所肯定。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是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根本变革,它把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和国防建设事业的科学指南

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人们在思索:为什么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的人民能够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残暴统治而获得解放?为什么一支人民军队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战胜国内外武装到牙齿的强大敌人?其答案就是:在中国人民求解放的斗争中产生并形成了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由于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被人民所掌握,中国革命战争才节节胜利,中国历史才开创了新纪元。

毛泽东军事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吸收了古今中外优秀的军事思想遗产,是科学的、先进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既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也反映了现代战争和国防建设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尽管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军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我国的国防建设和把我军建设成为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世界各国不少人士都在探索毛泽东军事思想。各国的报纸、杂志竞相发表介绍性和评论性文章;各种文字的研究专著相继出版;几乎所有论述战争、和平与革命的重要著作,都提到毛泽东的名字。有些国家的革命组织还就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问题,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学习经验交流会。毛泽东的主要军事著作,已成为各国军事家必读的经典,也成为一些国家首脑人物的案头书。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1.毛泽东军事思想仍是我党我军今后建军和作战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同志的主要著作,有许多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完成的,但仍然是我们必须经常学习的。这不但因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而且因为这些著作中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是有普遍意义的,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的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历史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彼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必须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坚持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坚持的必然趋势。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科学的先进的军事理论,如果离开坚持毛泽东思想谈论发展,必然偏离正确的方向。

3.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途径

(1)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

(2)注重研究国内外军事活动的现状。

(3)注重研究战争史,特别要注重研究革命战争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战争史,尤其是研究现代高技术战争的特点,探讨现代条件下建军作战的新问题,探索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客观规律和与之相适应的战争指导规律。

(4)努力提高我军指战员的军事、政治、文化素质,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5)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发展了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新世纪,必须认真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统领军队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此同时他在领导我军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运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需要的科学理论,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关于军队建设及有关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

军事思想与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邓小平在领导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原则、方针和政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整个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现代化以及军队建设和改革一直为邓小平所关注。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关于新时代主题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块重要基石。同时,也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构成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灵魂。因此,军队的建设,必须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个基础上,将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的人民军队。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

中国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不仅通过整顿,使军队从“四人帮”时期的一盘散沙的局面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且亲自领导了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的伟大实践,具体研究和解决了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

(四)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以邓小平

为杰出代表的全党全军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广大指战员都参与到了这个理论的创新过程中,献计献策,共同探讨,使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具备了坚实群众基础,焕发出了理性的光芒。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以“实事求是”为总的指导原则,以马克思的战争与和平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国防建设、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的理论为依据,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的军队,阐明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战争与和平;二是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

(一)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论

战争与和平问题是军事领域里的一个基本问题。邓小平站在历史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地观察和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当代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新的战略判断,科学地回答了当代战争提出的新问题。

1.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战争根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和阶级的存在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列宁提出:“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毛泽东认为,这个世界上只要存在着帝国主义制度,战争就不可避免。邓小平在分析现代战争的根源时指出:“当今世界不安宁来源于霸权主义的争夺”,“战争是同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经过多年的冷静观察与审慎思考,邓小平又进一步完善为:“无论是世界性霸权主义,还是地区性霸权主义,都是当代战争的根源。”邓小平这一新的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战争根源理论的重大发展:第一,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对外推行霸权主义,都是产生战争的根源。社会主义国家搞霸权主义,同样成为战争的策源地。第二,霸权主义既有世界性的,也有区域性的,两者表现形式虽有区别,但侵略扩张的本质相同。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引发现代战争的重要根源。第三,霸权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表现为国际事务中的“强权政治”。第四,苏联解体,两霸相争消失,但决不意味着霸权主义也随之消失。

邓小平对现代战争根源的揭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重要贡献。

2.在特定条件下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在世界大战问题上,邓小平研究了军事活动的历史和现状,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如果工作做得好,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但霸权主义仍然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局部战争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战争形态。

邓小平作出这一基本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第一,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但是美苏两家原子弹多、常规武器多,都有毁灭对手的力量,因此谁也不敢动手。进入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酿成世界大战的重要一极不复存在,一时还难以形成新的能打世界大战的对立面。第二,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代表的和平力量明显增长,第二世界国家也不希望爆发战争,连苏联和美国人民也都反对战争。世界人民要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经济。正如邓小平所说:“世界很大,复杂得很,但你一分析起来,真正支持战争的没有多少。”第三,经济、科技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重点。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世界主要大国都在进行战略调整,把发展经济和科技放在优先地位。

邓小平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既指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又反复强调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战争可以避免,主要是说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局部战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他说:“大战固然可以推迟,但是一些偶然的、局部的情况是难以完全预料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进程已证实了邓小平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局部战争已成为当今世界战争的主要形态。

邓小平关于“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论断向我们指明:大战可以避免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主要条件就是要使和平力量不断发展,阻止霸权主义全球战略部署的完成。大战可以避免,决不是说小战也不会发生。因此,不能笼统地说现在是战争转化为和平,从而放松对一切战争的警惕性。大战可以避免,也不是说战争根源已不复存在,不要把战争根源与战争现实等同,但也不要忽视“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