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古诗文背诵八年级上
48447100000030

第30章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①,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③,琅玡也④。山行六七里⑤,渐闻水声潺潺⑥,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⑦,酿泉也⑧。峰回路转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⑩,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5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①环:环绕。滁(犮犺ú):滁州,在今安徽省滁州市。②壑(犺è):山沟。尤:特别。③蔚(狑è犻)然:林木丰茂的样子。深秀:幽深秀美。④琅(犾á状犵)玡(狔á):山名,在滁州市西南十里。⑤山行:沿山路行走。⑥潺(犮犺á状)潺:流水的声音。⑦泻出:快速地向外流。⑧酿泉:泉水名,因其水清美适宜酿酒,故得名。⑨峰回路转:山路随着山势的回环而弯转。⑩翼然:形容亭子四檐角翘起,像飞鸟张翅的样子。临:靠近。(11)作:建造。(12)山之僧:山中琅玡寺(一名开化寺)里的和尚。(13)名之者:给亭起名子的人。(14)太守:汉代称一郡的行政长官为太守。宋代没有郡而有州,州的行政长官为知州。欧阳修当时被贬为滁州知州,说他为太守只不过是对汉官那一称谓的习惯沿用,仍指知州。自谓:用自己的名号来称呼亭子。(15)客:宾客和门客。(16)辄(狕犺é):就。(17)年:年纪。(18)自号:给自己起了个名号。(19)意:本心。(20)在乎:在于。(21)寓:寄托。(22)若夫:至于。林霏:林间的雾气。(23)云归:指傍晚烟云聚拢山中。岩穴:山岩洞穴。暝(犿í状犵):昏暗。(24)晦(犺狌ì):暗。(25)朝暮:早晨和傍晚。(26)野芳:野花。幽香:香气清幽。这句写春景。(27)佳木:美好的树木。秀:这里指枝叶茂盛。繁阴:浓密的树荫。这句写夏景。(28)风霜高洁:秋风高吹,寒霜洁白。这句写秋景。(29)水落而石出:泉溪的水浅落露出底面的石头。这句写冬景。(30)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31)负者:背着东西的人。(32)休于树:在树荫下休息。(33)伛(狔ǔ)偻(犾ǚ):弯腰躬背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被搀着领着的样子,这里指小孩。(34)临溪:来到溪边。渔:捕捉鱼。(35)酿泉为酒:把泉水酿为酒。(36)洌(犾犻è):清纯。(37)山肴(狔á狅):山中野味。野蔌(狊ù):野菜。(38)杂然:错杂的样子。陈:摆出来。(39)宴:这里指宴席。(40)宴酣(犺ā状)之乐:宴席间佐助人们尽兴的快乐事儿。酣:尽兴,畅快。(41)丝:弦乐。竹:管乐。丝竹泛指音乐。(42)射:指投壶游戏。方式是把箭投向壶里。投中的算胜。(43)弈(狔ì):下围棋。(44)觥(犵ō状犵):犀角酒杯。泛指酒杯。筹:行酒令或计算饮酒次数的签子。交错:交互错杂。(45)起坐:或站着或坐着。(46)苍颜:苍老的面颜。(47)颓(狋狌í)然:昏醉欲倒的样子。(48)已而:不久。(49)阴翳(狔ì):浓遮。翳:遮盖。(50)鸣声:鸟声。(51)乐其乐:快意于他心中所追求的真正快乐。(52)同其乐:同大家一起欢乐。(53)述其文:指写文章记述所游乐之事。(54)谓谁:如说“是谁”。(55)庐陵:欧阳修的籍贯,在今江西吉安市。

【说明】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仁宗时进士,曾支持范仲淹革新内政的主张。新政失败后,遭贬谪;后又复出,任翰林学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很有地位。其于文名在“唐宗八大家”之列,于诗、词也颇有成就,还留有史学和金石研究等着作。《醉翁亭记》写在庆历六年(1046),时欧阳修已被贬官滁州。这篇散文的体例最有特色,它在文中以解答的口气,用了二十一个“也”字,陈述了醉翁亭的位置、来历、朝夕与四时的风光,以及太守与滁人乐在其间的情景,层层揭示,最后点出太守是谁。章法奇妙。从文字上来看,它像是多在形容太守游山临亭之乐,然而分析“醉翁之意不在酒”几句和“人知从太守之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几句,便可揣摸文中的深层意味。那就是欧阳修游乐山水之间,寓意酒醪之中,实际上是寻求对遭贬谪后个人苦闷情绪的一种解脱,变苦闷为快乐,以旷达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加上与民同乐也是他所寻求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他心中所企求的真正快乐,才能“乐其乐”。这篇文章也多有骈散结合的句式,听起来优美,读起来铿锵,诵读时对此应有所表现。

【今译】

滁州的四面都有山环绕,它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和谷溪特别优美,望那林木丰茂幽深秀美的地方,就是琅玡山。沿山路前行六七里,逐渐所见潺潺的流水声,而从那两峰间急流出来的,就是酿泉。绕行在随着山势回环而弯转的路上,见有一座亭子四个檐角翘了起来就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那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哪位?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亭起名子的是哪位?是把自己的名号作为亭子名的太守。太守和宾客随从来这里饮酒,他每饮一点点酒就醉了起来,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醉翁”的名号,醉翁的本意不在于饮酒,而在于追寻到山水间游览的乐趣。是游览山水的乐趣,让他得意在心中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出来而林间雾气散去,暮云归山而岩石洞穴黑昏,暗了又明、明了又暗的变化,那是山里早晨与晚上的景象呀。野花开放而天气清幽,嘉树茂盛而落荫密浓,风势高起而寒霜洁白,水位下降而露出底石,是山里春夏秋冬四时的景象呀。清早到那里去,傍晚从那里回去,四时的景观不一样,而游乐的趣味也没有个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着歌,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着,前边的人在呼唤,后边的人在应和,弯着腰的老人,被搀扶的幼儿,来来往往没有个断绝的,那是滁州人在出游呀。来到溪边捕捉鱼,溪水正深而鱼正肥美;汲取泉水来酿酒,泉也清香酒也清纯;山中野味和野菜,错杂地摆到前面,那是太守的宴席。宴席间佐助人们尽兴的快乐事儿,不是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目标,下围棋的人取得了全胜,酒杯酒筹交相错杂,人或站或坐而高呼大叫的那些事儿,都可见众位宾客在欢乐呀。苍老面颜,雪白头发,昏昏欲倒般处在人们中间的,那就是醉了的太守。

不久,傍晚的太阳落向山头,人影逐渐散开,那是太守走回家而众宾客在相随。树林阴影浓遮,鸣声在高处在低处,那是游人离去,鸟儿在欢乐。可是鸟儿只知道山林间的欢乐,而不知道来人的欢乐;来人知道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而不知道太守快意于他心中所追寻的真正欢乐。醉是能同大家一道欢乐,醉醒能写文章记述所游乐一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哪一位?就是庐陵人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