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
自余为戮人①,居是州②,恒惴栗③。其隙也④,则施施而行⑤,漫漫而游⑥。日与其徒上高山⑦,入深林,穷回谿⑧;幽泉怪石⑨,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⑩,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
①余:我。戮(犾ù)人:罪人。当时作者柳宗元遭贬谪,故自称“戮人”。②是州:指永州(在今湖南零陵县)。当时柳宗元正被贬为永州司马。是:这个。③恒:经常。惴栗(狕犺狌ì犾ì):担忧恐惧。④其:如说“那些”。隙(狓ì):空闲的时候。⑤则:就。施(狔í)施而行:缓慢地行走。⑥漫漫而游:随便地出游。⑦日:每天。其徒:如说“我们的那些同伴”。⑧穷:走尽。回谿(狓ī):曲折的山溪。“谿”同“溪”。⑨幽:清静。⑩披草:拨开深草。(11)倾壶:倒酒。(12)相枕:相互依靠着。(13)意:指心中。所极:所达到的。(14)趣:同“趋”。表示“向……去”。(15)觉:睡醒。(16)异态:奇特的形态。(17)皆我有也:意思是“都为我所观赏过”。(18)未始:不曾。西山:在今永州愚溪口西面的粮子岭。怪特:指风景奇特怪异。(19)今年:指唐元和四年(809)。(20)法华:即法华寺,在永州的东山上。西亭:柳宗元移居法华寺后所建之亭,位于寺之西面。(21)始:才。指异之:指论西山的特异。(22)遂:于是。湘江:湘水,经湖南流入洞庭湖。据考:这里的湘江当是后来与湘水汇流的潇水,西山在它的西岸。(23)染溪:潇水的支流,也称“冉溪”,柳宗元移居法华寺后,又改其名为“愚溪”。(24)斫(狕犺狌ó):砍。榛(狕犺ē状)莽:从生的野草杂树。(25)焚:烧。茅茷(犳è犻):茅草。茷:草叶繁盛的样子。(26)穷:走尽。(27)箕踞:两腿伸直坐在地上,是一种放浪闲适的形态。遨:游览。这里指放眼观赏。(28)数州:指西山上看到的周围几个州。州:行政区划。土壤:指土地。(29)衽(狉è状)席:指席子。衽:睡席。(30)岈(狓犻ā)然:山谷空而阔的样子。洼(狑ā)然:溪谷深而洼的样子。(31)垤(犱犻é):蚂蚁做窝后留在窝外的小土堆。(32)攒(犮狌á状):聚集。蹙(犮ù):收拢。累积:层层叠加。(33)遁隐:藏形不露。这里形容山下风光尽在一望之中。(34)萦(狔í状犵):围绕。缭:围绕。(35)际:这里指结、合。(36)如一:形容风景一致。(37)是:这。特立:高过其他山峰,独立而起。(38)培(狆ǒ狌)(犾ó狌):小土丘。(39)悠悠乎:悠久绵长的样子。颢(犺à狅)气:天地之气。俱:如说“在一起”。(40)涯:这里指起始。(41)洋洋乎:浩瀚辽远的样子。造物者:大自然。(42)穷:尽。(43)引觞(狊犺ā状犵):拿起酒杯。满酌:倒满酒。(44)颓然:醉倒的样子。就:达到。(45)日之入:日落。(46)傍晚时的昏灰天色。(47)无所见:什么都看不见了。(48)犹:还。不欲归:不想回去。(49)心凝形释:停止了心中的思虑,忘掉了形体的存在。凝:凝结不动。释:消散。(50)万化:自然始得西山宴游记界的万物。冥合:暗合。指合为一体。(51)向:以前。(52)是:这次。(53)志:记。(54)是岁:这年。(55)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说明】
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因此也被人称为“柳河东”。擢进士第,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运动,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来又外任柳州刺史,故又有“柳柳州”之称。柳宗元是唐代的古文大家,与韩愈并称“韩柳”,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主张“文者以明道”。也能诗。其诗文都多有佳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柳宗元着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宴游:宴饮游玩。这篇散文前一段先落下一笔,写作者谪居永州间在闲暇之时寻山问水的情态,而后一段则写始得西山以后遨游中的情致,极言西山之怪特,描写登西山下望所见的景色,并渲染出一个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境界,是文中的妙笔。这么样的宴游之乐,就与前一段所言的“恒惴栗”形成反差,说明作者之登山临水,追求人与自然的契合,实际上是寻求对他谪居后苦闷心态的一时解脱。作者认定登上永州西山方算遨游,而此前的永州之游不可算游,也是以这一寻求为出发点的。这样写,就形成了前后两段的对比与衬托关系,给人留下了在审美过程中的无限思索。诵读时先要理解字句的含义及作者寓于其中的感情。
【今译】
当我成为贬官之人时,住在这个永州,经常担忧恐惧。在那些空闲的时间里,就缓慢地行走,随便去出游。每天和我的那些同伴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到曲折山溪的尽头;那些清幽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哪个远处是我不曾到过的。到了就拨开深草坐在上面,翻壶倒酒喝个大醉。醉了就和大家互相依靠着睡下,睡时进入梦境。心中所想到达的地方,梦里也就同样会走向那里。梦醒便起来,起来便回去。自以为凡是永州山水有奇特形态的,都为我所观赏过,而不曾了解到西山风景的怪异奇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寺的西亭里,遥望西山,才指着西山议论它的特异。于是就叫仆人开路渡过湘江,顺着染溪,砍去行路上的野丛杂木,焚烧茅草,走尽山的最高处才停了下来。攀援树木而登高,伸腿坐地而观览,那么凡是西山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在我坐席的下面。它们高处低处的形势,是山谷间空而阔,溪谷里低而洼,望去或像蚁窝边的小土堆,或像蚁窝,看似在尺寸之间,其实隔千里之外。景色聚集收拢,层层叠加,尽在一望之中,难脱视线之外。青山白水的色光缭绕着,远与天色相接,四面风光一致。这才知道西山独立拔起,超过其他山峰,不同那些土堆小丘为一类。和悠久绵长的天地之气一起来,于是寻不到它的起始;和浩瀚辽远的自然造化一道走,于是不知道它的终结。我拿起酒杯倒满酒,达到入醉的程度,不知道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昏灰天色,从远处而来,来了后我什么也看不见,却还是不想回去。心中的思虑停顿了下来,忘了自己的形骸还在,这时和自然界万物暗暗合为一体。从此后才知道我以前等于没有游过山水,山水之游从这次才算开始,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为记游。这一年,是元和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