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48441600000008

第8章 《内经》有关不孕症的论述(1)

中医学是中国的国粹,具有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与方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其著作虽汗牛充栋,但都不离其宗,宗乃中医经典著作,尤其是《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其论及与不孕症有关的内容颇丰,对后世不孕症专科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学科的存在,有源有流,《内经》可说是中医求嗣的源头,深入研究一门学科,应该从源到流,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内经》主要是运用古代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人体的实际情况以探讨医学之理,它是唯物的,而且范围广泛,由于全书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故往往分散而不集中。为了使有关不孕症的条文有所联系,有必要把它汇集起来,系统研究,这对于中医求嗣的研究会有一定的帮助。总之,对不孕症的研究必须重视对《内经》的继承,必须深挖源头,以畅其流,只有继承才能创新和发展。“根深者叶茂,源远者流长”。

不孕、不育名词始见于《周易》中,如云:“妇孕不育”和“妇三岁不孕。”而作为病名首见于《素问·骨空论》,如曰:“督脉者……此生病……其女子不孕”,正式提出了“不孕”的病名。在中医古籍中,不孕的病名并不一致,如《素问》有“不孕”与“无子”之称,《山海经》中称之为“无子”,《脉经》称“年少得此为无子,中年得此为绝产”,《针灸甲乙经》既称“无子”“不孕”又称其为“绝子”,《诸病源候论》谓之“断绪”,《备急千斤要方》称“全不产”、“断绪”。

妊娠在《内经》中称“妊子”、“怀子”、“有子”、“重身”。

女性生殖生理

一、女性生殖器官

《内经》中有关女性生殖器的描述和记载有:毛际,阴器,廷孔,子门,女子胞,胞脉、胞络。

(一)毛际

胆足少阳之脉……绕毛际……(《灵枢·经脉》)

(二)阴器肝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小腹。(《灵枢·经脉》)

(三)廷孔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和篡间。(《素问·骨空论》)注释:提出前后2个孔及篡间。其中溺孔即尿道口,廷孔即阴道口,篡间即肛门。至《诸病源候论》称之为“阴道”,沿用至今,与西医的阴道一致。故阴道口在《内经》称为廷孔。

(四)子门

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灵枢·水胀》)注释:子门即子宫之门,是现代解剖学所称的宫颈口。“主定月水,生子之道”。

古人已观察到出自胞中的生理性带下有周期性改变以测知“种子之的候”。

《景岳全书》云:“盖白带出自胞中,精之余也”。《血证论》进一步指出:“而胞中之水清和……乃种子之的候,无病之月信。”这与西医观察宫颈黏液的“瞳孔”现象预测排卵是不谋而合的。生殖离不开性,性生活不当必然影响受孕,性生活过频可导致精子异常,性生活过稀则容易错过排卵期,皆不利于受孕,故应嘱不孕患者,非排卵期禁欲,排卵期适当交合,利于受孕。应同时讲清如何预测排卵期,如何优生。

(五)女子胞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素问·五藏别论》)注释:指出奇恒之腑及其特性,首见“女子胞”之名。在《灵枢·五色篇》中先称为“子处”;后在《神农本草经》称“子宫”;北宋·朱肱《活人书·卷十九》称之“胞宫”。后世较多地称子宫或胞宫。但中医学有文字描述子宫形态的是朱震亨《格致余论·受胎论》:“阴阳交媾,胎孕乃成,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中分为二,形如合钵,一达于左,一达于右”。有学者由此认为中医子宫与西医的子宫不尽相同,它包括了输卵管和卵巢。但也有学者理解“上有两歧”为左右宫角,中医子宫与西医子宫相同。女子胞的特性是奇恒之腑,是能藏能泻的特殊器官。其生理功能是主月经、泌带下和主胎孕。

(六)胞脉、胞络

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评热病论》);胞络者,系于肾。(《素问·奇病论》)二、女性生理(一)冲任督带与女子胞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灵枢·五音五味篇》);冲脉者……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素问·痿论》)(二)脏腑与女子胞胞络者,系于肾。(《素问·奇病论》);肝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小腹。

(《灵枢·经脉篇》);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评热病论》)(三)女主血和妇人无须妇人无须者,无血气乎?岐伯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澹渗皮肤生毫毛。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容唇口,故须不生焉。(《灵枢·五音五味》);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女性受孕机制原文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阴阳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枯;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步行不正,而无子耳。(《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释 《素问·上古天真论》首先提出了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月事一时下,故有子的受孕生理。

原文 夫精者,生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灵枢·天年篇》)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灵枢·经脉》)注释 上述经文相当于原始的组织胚胎学。说明人胚胎的形成乃是禀受父母两种生殖之精相结合的结果,与现代认识精卵结合成受精卵,着床后发育成胚胎的过程相符。为后世胎孕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后世探讨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

原文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释 指出“年已老”而有子是“肾气有余”,说明肾气盛是妊娠的关键。

原文 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素问·天元纪大论》)阴阳和,故能有子。(《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释 强调“交和有时”,选择月经周期中有一天是受孕的“的候”氤氲期,即现在所说的“排卵期”交合。这与今天指导不孕患者所选择的性交时机不谋而合。

性生活不和谐影响精子与卵子的生成、结合,故不易受孕。

性生活和谐有利于受孕,有利于优生,有利于夫妻健康和寿命。

原文 岁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岐伯曰: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注释 本条论自然界运气的变化对于各种动物生殖的关系,即在同一年里,有些繁殖的很多,有些却不甚繁殖,主要在于那些动物是否与五运六气、司天在泉的运气相适应。同,既适应,能适应的则繁殖旺盛。异,既不适应,不适应的则不易繁殖。各随其气之所宜,乃天地之道,生化之理。所以,为了孕育与优生,不要光择天然优生之自然环境,最主要的是自己创造人工优生环境。如科学装修、绿化、早晨性交、恶劣天气不要交合等。

病因病机

一、病因

淫邪因素、生活所伤、七情内伤、体质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冲任为病,导致不孕。

原文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灵枢·口问》)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灵枢·百病始生篇》)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风胜乃摇,候乃大温,其病血崩胁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瘅……(《灵枢·无变》)皇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岐伯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有不合于众者五,予以知之矣……(《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篇》)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素问·宣明五气篇》)注释 《内经》所述淫邪因素、生活所伤、七情内伤、体质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冲任为病,导致不孕。现代对病因学说的认识、分类均源于《内经》。

原文 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灵枢·邪客篇》)注释 比类取象论无子。有些地方四季都不生草,人也有终身不能生育者,如先天性的“五不女”、“阴阳人”等,现在称之为绝对性不孕症。

二、病机

(一)脏腑功能失常

原文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脉……微涩为不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少年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素问·腹中论》)有病肾风者,面胕痝然壅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素问·评热病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脾传至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素问·玉机真藏论》)注释 虽脏腑功能失常均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冲任为病,导致不孕,但其中与肾、肝、脾的关系较为密切,肾虚是引起不孕的关键。

(二)血气失调

原文 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灵枢·五音五味篇》)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热胜则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火郁之发,……民病少气,疮痒痈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注释 指出了妇人的生理特点乃数伤于血,有余于气,不足于血。

启迪人们种子、调经必须照顾精血。所以,清代著名医家傅青主种子始终处处以照顾精血为其思想核心,创温润调经种子之毓麟学术思想。《傅青主女科》种子十方可体现这一学术思想。同时亦启迪人们对肝郁不孕的治疗,要注意滋养肝之体阴。傅青主开郁种玉汤是治疗肝郁不孕症的明方。女子以血为主,以气为用,月经、带下直接或间接地损耗血液,故《内经》有“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之谓。故“气郁”发病甚为多见。《傅青主女科》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的学术思想,在他所制的方剂中,着重扶正,佐以轻清解郁,标本同治,意在治本,此乃最大的解郁特点。从对该书中常用的开郁种玉汤等解郁名方分析可以看出,解郁是治标,扶正才是治本。解郁尽可能避免用损耗阴血较大的药物,故该书中舍芳香温燥之品而取轻清之品,所以柴胡、荆芥为常用,扶正为解郁之本,扶正药中尤以白芍为常用,配合当归、熟地黄亦不在少数。可见,气(肝)郁者,与肝有关,肝体阴用阳,用阳不及,气机不得舒达升散,故致气郁。用阳不及,还在于肝之体阴不足,白芍与当归,正是滋养肝之体阴要药,配以熟地黄、山药滋养肾阴,滋水涵木(肝),有其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