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48441600000019

第19章 概论不孕症的定义与分类(4)

(九)燥湿化痰法

湿为阴邪,重浊黏滞,阻碍气机,病情缠绵,病程较长。湿困脾胃,中阳不振,脾不健运,湿聚成痰。痰在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变生诸症。痰湿内蕴,冲任受阻,可见婚久不孕不育,面色白虚浮,形体肥胖,精神困倦,头晕心悸,胸闷泛恶,性欲淡漠,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甚或月经稀发等。治宜燥湿化痰。常用的代表方剂有启宫丸、苍附导痰丸、实脾饮等。若兼经闭不行,小腹痛而拒按,则宜配伍活血化瘀,方如失笑散,以化瘀止痛。因为湿邪易于阻碍气机,所以,在用药时宜配伍理气之品,使气机调畅,湿邪易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十)调理冲任督带

冲任督带,尤其是冲任二脉,不仅与女性经、带、胎、产、乳生理活动密切相关,而且是在导致不孕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条经脉。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将其总结、升华到“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此皆血之所从生,而胎之所有系,明于冲任之故,则本源洞悉,而后所生之病,则千条万绪,已可知其所从起”的高度。宋代陈自明所著的《妇人大全良方》,它是中国第一部妇产科综合性的医籍。陈氏在《妇人大全良方·引博济方论》中指出:“故妇人病有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而致。”把冲任学说作为诊断妇科疾病的纲领。后代医家多沿袭这一学说,成为妇科病,尤其是不孕症治疗的准则。

然而,由于本草学归经理论以及方剂学的功效作用均极少涉足冲任督带经脉作用部位的缘故,也因为有关“肾为冲任之本”、“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治肝、脾、肾即是治冲任”等学术的影响,至今调治冲任督带治法尚未完整地独立形成,正在深入研究逐步完善,目前对冲任督带病位的治疗,不少医家仍依附于肝、脾、肾施治。如冲任不固者,常以补肾固冲、健脾固冲法治之;冲任失调者,以疏肝调之;督脉虚寒者,以温肾助阳法治之;带脉失约之属虚者,又常用健脾摄带法治之,等等。

尽管如此,古今仍有不少医家,对如何调治冲任督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了调治冲任督带的宝贵经验,丰富了冲任督带理论。

1.奇经八脉的病机变化 韩冰对奇经八脉源流进行了一次极为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撰“奇经八脉源流考略”论文公开发表,将奇经八脉的病机变化归纳为三点:①八脉自病,因先天因素或病邪直接侵犯八脉而致。②脏腑病变累及奇经,因某脏腑功能失常或整体失调,影响奇经而发病。③八脉病变累及脏腑,由于奇经之病,常常影响与之相关联的脏腑功能失常。

2.奇经八脉辨证的原则 著名中医妇科学家韩冰将奇经八脉辨证的原则总结为:①久病不愈,当辨奇经。②疑难重症,参诸奇经。③详察病位,循经辨证。④审视整体,结合奇经。

临床中不可偏执一端,务要注意在整体观的统领下,参诸阴阳、气血、脏腑、经络,详审发病之因,病势之机,才可获得良效。

总之,各种致病因素使奇经八脉受损,可表现在奇经八脉循行部位及独特生理功能出现一系列病理表现,由于八脉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此奇经病变常具有见症繁多,病情复杂,一症多因等特点。既有本经之病,又有相关密切的奇经与脏腑合病或并病,临证应细加分辨。

3.当以血肉充养,取其通补奇经 在奇经八脉方面有突出贡献者当首推叶天士,他注意到奇经与脏腑间的密切关系,把肝肾和奇经八脉理论密切结合起来,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曰:“肝肾下病,必留连及奇经八脉,不知此旨,宜乎无功。”认为奇经病多由阴精暗耗,精血内亏,下元衰惫,以致八脉交伤或空乏无力,不司职守而成。病变根源多责之于下焦肝肾亏损。这是因为督脉与足太阳、足少阳相通而络属于肾,带脉则从督脉、足太阳分出,阳跷、阳维亦与足太阳相通,任脉、冲脉、阴跷、阴维则与足少阴相通。同时,督脉又与任脉相通,与肝经会于头部,所以叶天士曰:

“奇经之脉,隶于肝肾为多。”他谓:“凡冲气攻痛,从背而上者,系督脉为病,治在少阴从腹而上者,治在厥阴,系冲任为病,或填补阳明,此治病之宗旨也。”然而在补肝肾之品中,常配以一些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角、鹿茸、龟甲、阿胶之类及牛、猪、羊的骨髓、紫河车、人乳等,作为“填髓充液”之品。并指出:“草木药饵,总属无情,不能治精血之惫,故无效,当以血肉充养,取其通补奇经。”在治法立方上,叶天士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他云:“奇经为病,通因一法,为古贤之定例。”“通”是指通其脉络而言。

因为病在经络,非通不能入脉,非通无以流畅气血,通的目的是:“务在气血调和,病必痊愈。”与一般常法“虚则补之”不同。通补结合是补法用于奇经病的一个特殊规律。叶天士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奇络病”的概念,认为奇经与络关系密切,“通络兼入奇经”。他讲:“经几年宿病,病必在络”,“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叶天士提出了“八脉失调”、“奇脉不固”、“八脉空虚”的诊断,并采用“宣通奇脉”、“镇固奇脉”、“填补下焦”、“辛润通络”、“虫类通络”等治法。在《临证指南医案》有关妇科疾病论治中,叶天士特别重视奇经,充分强调冲任两脉在妇科疾病,尤其在不孕不育中的重要作用,曰:“血海者,即冲脉也,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不孕,经不调,冲脉病也。”又曰:“冲任二脉损伤,经漏经年不痊。”及“产后淋带,都是冲任奇经内怯。”“产育频多,冲任脉虚”等。治则多用固补冲任,镇固奇脉等法。

4.入奇经药物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产后门》按语中,归纳了四味引经药:“冲脉为病,用紫石英以为镇逆,任脉为病,用龟甲以为静摄,督脉为病,用鹿角以为温煦,带脉为病,用当归以为宣补。”总之,创造性地扩大了奇经病的治疗范围,在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上独具匠心。

有关入奇经之药物,清代严西亭等合著的《得配本草》一书中,专门附有奇经药考1篇,列有43味入奇经的药物,并进行了归经分类。其中入冲脉的药有龟甲、丹参等,入督脉的药有附子、肉桂、细辛、鹿茸、藁本、黄芪等,入带脉的药有当归、白芍、续断、龙骨、艾叶、升麻等,入阳维经的药有桂枝等,入跷脉经的药有穿山甲、肉桂、虎骨等。并曰:“泽兰调病伤,入八脉。茴香、马鞭草、秋葵子等入奇经。”这些论述对奇经八脉理论在临床辨证治疗,立法选药,提供了理论根据。

5.入奇经方剂 丛春雨《中医妇科临床经验选》,在归属冲任病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药。

(1)冲任虚衰证:代表方剂有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归肾丸(《景岳全书》)、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2)冲任不固证:代表方剂有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安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补肾固冲丸(《中医学新编》)、鹿角菟丝子丸(《中医妇科治疗学》)。

(3)冲任虚寒证:代表方剂有温经汤(《金匮要略》)、温肾调气汤(《中医妇科治疗学》)、育孕汤(《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补肾养血汤(《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4)冲任实寒证:代表方剂有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缩宫逐瘀汤(《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5)冲任虚热证:代表方剂有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

(6)冲任实热证:代表方剂有清经散(《傅青主女科》)、保阴煎(《景岳全书》)、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清肝引经汤(《中医妇科学》第四版教材)、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

(十一)调养胞宫

中医胞宫的概念不单指子宫,它包括了西医学的子宫和附件。胞宫受病可直接影响女性的生殖生理,所以调养胞宫是治疗妇科疾病,尤其是治疗不孕症的一个重要措施。

胞宫的生理活动,是以脏腑、血气、经络的功能活动为基础的,一方面,通过调理脏腑、血气、经络可达到调制胞宫之目的;另一方面直接调治胞宫,也是当今医家重视和善用的有效方法。根据胞宫与脏腑、血气、经络的相互关系,以及导致胞宫功能失常的主要机制,将调治胞宫的主要治法归纳如下。

1.温肾暖宫 适用于因胞宫虚寒所致的不孕症等。因肾为元气之根,有温煦胞宫之职,故温肾以暖宫为常法。可选紫石英、附子、肉桂、艾叶、蛇床子等,方选艾附暖宫丸、温胞饮等。

2.补肾育宫 适用于先天禀赋不足,子宫发育幼稚,或因产伤直损,或因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紊乱,子宫受累,过早萎缩,导致的不孕症等。治宜补肾益阴或滋肾填精以育宫。辨证酌情选用熟地黄、制何首乌、菟丝子、枸杞子、肉苁蓉、紫河车、覆盆子、鹿角胶、鹿茸等。方选加减苁蓉菟丝子丸、五子衍宗丸等。

3.补血益宫 适用于产伤失血过多或哺乳过长耗血,血虚而胞宫失养,或发育不良或闭经日久,以致子宫萎缩,导致的不孕症等。治宜补血养胞。药选枸杞子、覆盆子、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等,方选四二五合方等。

4.补肾固胞 适用于肾气不足,系胞无力,子宫位置下移,导致子宫脱垂,不利于孕育等。因“胞络者系于肾”,肾主系胞,故治宜补肾固脱。方选大补元煎、寿胎丸等。

5.益气举胞 适用于因产伤或产后操劳过度,劳则气耗,“气下冲则令阴挺出”,导致的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则不利于孕育。脾主升清,故治宜益气升阳托举子宫。方选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提汤、升麻汤等。

6.逐瘀荡胞 适用于瘀阻胞宫导致的不孕症等。胞宫者,奇恒之府,“藏而不泻”,其“藏”意在不藏恶物如瘀血浊液类也。若瘀阻胞宫,不能行使其正常功能活动,便可发生经、孕、产、杂诸证。治宜逐瘀荡胞。药选益母草、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丹参、大黄、水蛭等。方选桂枝茯苓丸、生化汤、桃红四物汤等。

7.泻热清胞 适用于胞内蕴热导致的不孕症等。无论血热、湿热、热毒、瘀热诸邪直犯胞宫,发生经、带、胎、产、杂诸证,治宜泻热清胞。药选黄柏、黄芩、牡丹皮、赤芍、红藤、败酱草、马齿苋、连翘等。方选清经散、清热固经汤等。

8.散寒温胞 适用于胞内蕴寒导致的不孕症等。无论外寒或阳虚阴寒内盛,犯及胞宫,导致不孕症、癥积、痛经等,治宜散寒温胞。药选肉桂、桂枝、吴茱萸、干姜、小茴香、乌药等。方选温经汤、少腹逐瘀汤、艾附暖宫丸等。

二、外治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实现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共同完成人体统一的功能活动。在发生病变的时候,脏腑的功能失常,亦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组织和器官;体表、组织、器官发生疾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其所属的脏腑。所以在不孕症的治疗中,常常使用外治法。

外治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多为选用药物、手法或配合适当的医疗器械,作用于体表或相关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其治疗不孕症常用方法如下。

(一)外阴熏洗

即以煎取的药液对患部进行熏蒸、洗涤或坐浴的方法,主要用于外阴病变,如瘙痒、湿疹、肿胀、溃疡等。

使用方法:将所用药物包煎,必须煮沸20~30分钟后方可外用。同时将药水倾入专用盆内,乘热熏洗患部,先熏后洗,待温度适中可以洗涤外阴或坐盆,每次10分钟。溃疡者不浸洗。7日为1个疗程,每日1剂,煎2次,分早、晚熏洗。

(二)阴道冲洗

即用药水冲洗阴道、外阴的方法,主要用于阴道及宫颈的病变,如滴虫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急慢性宫颈炎(糜烂)等。阴道红肿焮热者慎用此法。若有破溃,伴发热、腹痛者,一般禁用此法。

使用方法:将所用药物包煎,煮沸20~30分钟,待药水温度适宜时,置阴道冲洗器内进行冲洗。7日为1个疗程,每日1剂,煎2次,分早、晚冲洗。坐盆洗者每次5~10分钟。

(三)阴道纳药

系将药物纳入阴道中,使之直接作用于阴道、宫颈外口等部位的方法,以达到解毒杀虫、除湿止痒、祛腐生肌、收缩子宫等目的。常用于阴痒、带下量多等病证,包括阴道炎、子宫颈糜烂和肥大、宫颈癌、子宫脱垂等。禁忌同阴道冲洗法。

使用方法:纳药可有栓剂、涂剂、膏剂、粉剂、片剂、丸剂等不同剂型。一般涂剂、粉剂、膏剂及宫颈上药等,应由医务人员进行操作;若为栓剂、片剂、胶囊等,可嘱患者于清洁外阴后自行纳入。

(四)肛门导入

即将中药栓剂纳入肛中,或以浓煎剂保留灌肠,以达到润肠通腑、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目的的方法。适用于产褥感染之发热腑实证、阴吹证,以及邪毒蕴结下焦、气滞血瘀所致之癥块、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瘀血症等。

使用方法:若为中药保留灌肠,宜用浓煎剂约100ml,药温不超过37℃,一次性倾入肛管,管插深度在14cm左右,一般每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孕妇禁用。如为栓剂,可嘱患者于每晚临睡前自行纳入肛中。

使用肛门导入法,须在排空二便或清洗灌肠后进行,给药后宜卧床30分钟,以利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