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时面对客户的拒绝理由,需要快速做出反应,这是销售成败的分水岭。参考吉特默大师的销售经验,我们来认真学习一下。
第1:“我需要考虑一下。”
在销售中,销售员听到的这句“我需要考虑一下”,绝对不是最让人绝望的,最起码对方还肯考虑一下,给了我们一点希望。因此,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应该“帮助”对方思考,让他的考虑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倾斜。
曾有个销售员向一家公司销售一种新式的打印机。其实,公司的老板对打印机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出于某些原因,他向销售员抛出了这样一句话:“我需要考虑一下。”
就这句话而言,也许是他的一种推脱,也许是一种缓兵之计,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拒绝。这个时候,我们只有找出老板说出这句话的症结,才能克服它,并最终达成交易。
销售员听到老板的话,赶紧说:“太好了!既然您要考虑,说明您对我的产品感兴趣,对吧?”
老板:“是的。”
销售员:“难道您说要考虑一下是为了把我打发掉?”(使用一种调侃的语气。)
老板:“呵呵,不是的,当然不是。”
销售员:(转入一种正式的语气)“先生,您应该清楚,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打印机不仅仅是一台协助我们工作的机器,更与我们公司的形象密切相关。我们想想看,您寄给客户的每一份打印文件都代表了公司的形象。清晰的文件自然会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模糊不清的文件不仅会影响客户的心情,而且还不利于客户了解文件的内容。我相信您也是这么认为的吧。如果要采购打印机的话,您需不需要与公司里的其他人商量一下?”(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试探对方:他是不是惟一的决策者?是否还有其他人参与决策?)
老板:“不用,我自己就能决定。”
销售员:“我知道您是行业里首屈一指的专家,而且享有很高的声誉,不过说到打印机方面,我可是专家。从我6年的工作经验来看,人们在购买打印机时脑袋里会有很多问号,但很多时候却又苦于找不到答案。”
既然打印机对于我们的公司形象如此重要,那您看这样行不行,让我也参与到您的考虑过程中,以便能随时回答您的任何问题。您觉得这样是不是更好一些呢?那么现在,您能告诉我您正在考虑哪方面的问题吗?
如果对方回答了我们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中找到被拒绝的真正原因,如果能及时解决,那么,我们就能销售成功。
当然,这时我们还要考虑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唯一的决策者,他需要同其他人谈论一下,那么,一定要注意:他们讨论时我们必须在场,否则我们就会失去机会。
第2:“老实说,我们的预算已经花光了。”
如果从客户那里得到这样的回答,是不是很沮丧呢?
请不要灰心,我们应该在心里有这样的认识:
也许对方的预算确实用完了,但是他还可以使用其他项的预算。就算这种情况不成立,还可以征得上一级主管的同意,从预算外支出。
要想克服这一拒绝,首先要判断潜在客户说的是否是实情。也许对方这样说只是为了摆脱我们,“预算用完了”只是托词。
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有以下应对方案:
1)或许我该与您谈一谈延期付款计划。如果您现在与我们签两年的合同,您就可以获得6个月的延期付款,这样您就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用下一期预算来支付了。
2)既然您的问题我能帮您解决,您为什么不考虑一下调整预算,将我们的产品包括进去呢?
3)还有谁能决定额外支出呢?我是不是可以见见他们?
在销售过程中还可能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潜在客户确实想购买产品,但是没有足够的预算,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如下办法解决。
仔细询问潜在客户下一次预算会议在什么时候召开,了解到时间后,需要问清楚以下问题:需要提交什么样的建议书?建议书的最后提交时间是什么时候?能否提供先前的建议书样本?将建议书提交给哪些人?能否提供推荐(经理人的推荐至关重要)?能否在预算会议上亲自提交建议书,以便随时回答可能提及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问题了解情况:能否重新调整一下今年的预算或拨发专款?其他的预算项目是否还有余款?
如果确定潜在客户能够得到批准拨款,索性先给对方开账单,等到预算下来以后再付款。
“预算已经花光”确实是一个难以判断真假的理由,在销售中很难克服。我们要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果对方说的是实情,那一定要步步跟进。如果需要提交一份预算审批建议书,那就要求内容准确详尽,表述简洁明了,并按时提交。
当下解决是销售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准则。能在今年完成交易的,一定要争取在今年;如果潜在客户希望购买,但是又无法完成,才考虑不断跟进,争取在明年解决。
第3:“我想再多比较两家供货商。”
货比三家后才做出购买决定,这是人之常情。但这句话对销售员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那么,销售员该如何从容应对,将拒绝转变为交易呢?
答案是:在产品展示之前,就做好相应的准备。当我们对某件事没有充分准备的时候,才会措手不及。如果我们提前准备,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不妨将竞争对手的产品介绍、服务、价格做成一张对比表,并指出自己的产品在哪些方面具有优势,这样不仅能让客户对产品有详细的了解,而且能提高客户购买的效率。
当一个客户看过我们的产品后,很可能会提出要到别处看看,这个时候,一定要让他阐述拒绝的原因。对于没有需求、只是随口问问的客户,要尽量让他对产品有一个好的印象,哪怕这次不购买,以后突然有了需求也会首先想到我们的产品;而对于犹豫不决的客户,不妨对他货比三家的想法表示理解,然后设法知道,客户想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如果确定客户有心购买我们的产品,只是对市场还不太了解,不想轻易下决定,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发起攻势了。将我们准备的材料拿出来,绝对会让客户大吃一惊。不仅吃惊于我们的专业,也吃惊于我们的热情。面对如此热情的服务,客户不得不做决定了,因为如果无法讲出拒绝的原因,真的很难交代。
也许我们还没有认识到一张对比表的重要性,不过千万不要小看了一张竞争对手的对比表,它可能马上促使客户进行购买,而不是明天再说。
代替客户做比较工作,把书面结果交给他,让他自己决定。既充分尊重了客户的意见,又节省了销售时间,成功化解拒绝困局,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第4:“我对现在的供货商很满意。”
当潜在客户说:“我对当前的供货商很满意。”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能让潜在客户继续说下去,就有机会建立起很好的联系。
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分析出,现在的供货商是目前为止他们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家。那么,如果我们能证明自己的产品在产品质量、价格、送货服务、售后服务、培训或质保方面更具有优势,就能获得客户的青睐。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做一项工作:了解潜在客户对当前供货商感到满意的原因。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去寻找:
价格;特殊的合作关系;良好的服务;产品质量和服务比较有保证;个人关系;供货商能在某些方面向对方提供帮助;多年的合作;有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经过别人介绍等。
只要我们仔细分析潜在客户的情况,会发现总有几项符合情况,接下来我们只需要证明自己在这些方面更有优势,并给客户足够的信心,就离成功不远了。
第5:“我想买,但价钱太贵了。”
听到潜在客户这样说,确实是一件麻烦事儿。在销售过程中,价格的问题总是很敏感。许多销售总是因为在价格方面双方讨论不出结果,最终失败。
凡事都有例外。大家都知道奔驰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汽车之一,虽然价格很高,但是每年的销售量仍然不断增长。为什么人们一边嘴里说着“太贵了”,一边又买着被他们认为贵的东西呢?
从客户的角度上来看,当然是越便宜越好,因此在他们眼里,永远不会觉得我们卖的东西便宜。有的时候,他们之所以喊贵,其实是隐含着不同的含义:
我拿不出这么多钱——这是最槽糕的,在没有购买能力的前提下,无论我们想什么办法也不能改变这个现实。
别处的价格更优惠一些——价格问题就不是销售员所能决定的了,但是我们要让客户知道,我们的产品贵是有道理的。
我不想买你的东西——这个问题有点儿复杂,我们要弄清楚是因为有别的公司提供同样产品,还是客户不喜欢自己。
我看不出拿你的产品有什么特殊之处——这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展示环节做得不够好,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你还没有说服我——这是最让人高兴的一个含义了,因为我们还有时间,还有希望,只要继续努力,终会说服对方的。
如果潜在客户以价格过高为由拒绝我们,那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做不成生意的。
要克服“价格太高”的魔咒,一定要让客户相信我们的产品价格不高不行,高得有道理。
要让对方知道,作为销售员,价格方面我们能决定回旋的余地很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举出“TCO(总体拥有成本)”的大旗,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很见效。另外的办法就是让客户相信我们的产品贵得有道理。
如果对方确实是因为价格太高而不进行购买,那我们就必须开动脑筋,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改变交易条件,打折、提供分期付款计划或直接给出一个的新价格。
只有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地做出反应。不要因为客户一句“价格太高”就打退堂鼓,我们应该想办法将客户的否定变成肯定。一定要记住,虽然潜在客户说价格太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今天真的不买,也许他们在等待我们帮他们想办法。
第6:“6个月后再与我联系。”
在所有的拒绝方式中,这恐怕是最礼貌的了,就像是一个长者,拍拍我们的头,并顺手把我们打发掉。
当客户对我们说“6个月后再与我联系”时,实际上他是因为以下原因拒绝我们:
没有跟我们熟到买我们东西的地步;
对我们和我们的产品没有足够的信任;
我们没有挖掘出他的需求;
我们对自己的产品价值介绍不够;
我们没有创造出急需购买的迫切感;
其实,仔细想想,6个月后和现在有什么区别吗?是什么原因让客户6个月后再与我们联系呢?他为什么今天不能给出答案呢?
如果我们是一个善于挑战极限的人,不妨大胆地问:“您实际上是在拒绝我,是吗?”看看对方作何反应。
接下来,不妨直接向对方提出问题:公司决策的程序是什么?是否可以现在购买,6个月后再付款?
要适当地向对方表明,如果立即购买,那么6个月后就会收回部分或全部购买成本,而推迟购买则会得不偿失,现在购买比6个月后购买更为划算。
当我们将对方的坚定语气变成犹豫不决的语气时,销售就有可能成功了。
总之,不论客户采用何种推托之辞,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拖延6个月、6周或是6天,问题不在于客户,而在于我们没有挖掘出他们真正的需求,没有找出被拒绝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