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们自己:塑造健全的身体与心智
48433100000045

第45章 保持灵魂的圣洁

训练有素的良心认为,过度的情感,不恰当的忠爱,是对自制、圣洁灵魂的玷污。任何情谊,即便是母子之谊,若过了度并排他,过度地依赖,忽视其他的情感和责任,则其良心的纯洁将会遭到怀疑。

灵魂的圣洁

在这个领域,训练有素的良心同样进入了广泛的调查。律法禁止淫猥的罪恶,无论是想象中的,言语或是行为上的,这一点我们是意识到了。但我们能意识到爱与信仰的适应程度吗?训练有素的良心认为,过度的情感,不恰当的忠爱,是对自制、圣洁灵魂的玷污。任何情谊,即便是母子之谊,若过了度并排他,过度地依赖,忽视其他的情感和责任,则其良心的纯洁将会遭到怀疑。除了性问题外,任何所谓“彼此的全部”都不能算是纯洁的愿望。根据乔陶的构想,纯洁的灵魂被置于一塔内,“禁止触摸”是它所遵循的信条,至亲的人也不例外。

《爱德华二世》的悲剧

或许,纯洁生活的信条没有比在最令人伤悲的悲剧《爱德华二世》中表现得更清楚的了。此剧由克里斯托弗?马洛写成。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是怎样发展的。因为它对生活中这样的教训有许多忠告和建议,很有价值。过度的情感是个弱点,困扰慷慨的性格,爱德华在这方面正是慷慨的——

我父亲不在了!来,格威斯顿,

和你最亲爱的朋友分享王国吧。

这是真正的友谊!急于与朋友分享全部财富。格威斯顿也准备用爱回报爱——

尊敬的王子,我来了。您挚爱的言语

呼唤我游离了法国。

但是,这种深厚的友谊遭到贵族的厌恶,他们有权力对国王提出他们的要求。贵族们召开会议提出抗议并以造反相威胁。国王以这样的话结束会议:我要么死,要么与格威斯顿同生。

格威斯顿说:“我不能再离开我的主人了。”

爱德华说:“什么,格威斯顿!欢迎你!——不要吻我的手——

拥抱我,格威斯顿,就像我拥抱你那样。

你为什么要下跪?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吗?

你的朋友,你自己,另一个格威斯顿!”

爱德华将称号、土地、荣誉,慷慨赠与他的朋友;还有他的大印——

保留或废弃,我们可以

支配你所追求喜爱的一切。

贵族和主教再次组织会议要干掉“那个坏脾气的法国人”。

这个词用得很恰当,因为最喜爱、最钟情的朋友往往易怒,易产生不满。“他和国王肩并肩前进。”兰卡斯特说;沃韦克补充道,“在国王耳边对来往的人品头论足。”王后也抱怨道——

“现在国王的心不在我身上,

而是在格威斯顿那儿。

国王与他耳鬓厮磨,

对他微笑,和他私语,

见到我时便蹙眉,似在说:

‘去吧,没看见我和格威斯顿在一起吗?’”

贵族要放逐格威斯顿,国王叫道——

“不要在外太久,如果你那样做,

我就去找你;我的爱永不熄。”

他们交换了照片,爱德华说——

“你拿着我的照片,我保存你的;

哎,我若能像留照片一样留住你,

那该是何等的幸福!但现在,痛楚无比!

……

离情别语使我们更加伤心。

因此,默默拥抱在一起,我们分离——

留下吧,格威斯顿!我真的不能离开你。”

爱德华的甜言蜜语和威胁打动了伊莎贝拉。她,通过年轻的穆提摩,做贵族的工作。于是格威斯顿在经历于爱尔兰的短期流放后,被召回国。王后将这个消息报告国王,得到其片刻欢爱作为回报。爱德华龙颜欢悦,赏赐诸侯。但格威斯顿回来后,贵族们仍旧不能容忍他。国王只和他的“所爱”生活在一起,酝酿着一场“打击贵族气焰”的内战。贵族们再次试图说服国王:他沉溺于自己的“所爱”对国家造成的危害。他给格威斯顿礼物,为他举行凯旋仪式,假面舞会,娱乐活动,几乎要耗尽国库的储备。他们以造反和罢黜国王相威胁;国王的卫戍区部队已被击退出法国,野蛮的“奥内尔”在爱尔兰自立为王;苏格兰突袭北方,丹麦控制了狭长海域——

“外国王子给大使捎的什么信?”

“您温顺的王后,瓦洛伊唯一的姐姐,

抱怨您总是让她孤零零的。”

王侯们不再光顾皇宫,人民创作了讽刺歌谣。国王受到震动了吗?没有。贵族的抗议使他们在国王眼里成了叛逆,结果是——

“可怜的格威斯顿,除我之外没有朋友!

任他们所为,我要住在台勒茅木斯,

并且,我要与他在城边散步,

伯爵们围攻我又能如何?”

局面越来越糟,最终,被激怒的贵族将格威斯顿斩首。王国是否从此就从它难以承受的屈辱中解放出来了呢?没有。在前一位“所爱”的死讯尚记忆犹新时——

“在这光荣、忠信之地,

斯宾塞,亲爱的斯宾塞,我在此接受你。”

斯宾塞也曾钟爱格威斯顿,国王承继的就是这条原则。我们深厚的友谊由他人得以继续,不完全是出于偶然,而是我们丧失活动的萎靡的本性缺少了它习以为常的欢爱就无法存在下去。这个悲剧接下去是造反、内战、暴动,其中的一个闪光点是年轻的爱德华王子,耳闻对父亲的褒贬,仍对他充满信心——

“我保证,我能很快赢回陛下,

父亲爱我甚于爱一千个斯宾塞。”

当国王得知妻子使自己蒙羞,人民抛弃他时,想到的也是他的孩子——

“没有什么比我的儿子受人蛊惑

与人同流合污更让我难过的了。”

一切和从前一样进展。斯宾塞,根据伊莎贝拉的命令,当着国王的面被逮捕了。“斯宾塞,亲爱的斯宾塞,我们一定要分开了。”

斯宾塞说:“噢,他走了吗?高贵的爱德华走了吗?从此分离,永难相见?”——显然,朋友也是用爱回报钟爱他的国王。接着是囚禁。结语是:“代我关照我的儿子,要让他循规蹈矩。若不是过于钟爱,我又如何会逾规越矩呢?”

每个人,都是自己国度的国王

我们没必要介绍这个故事的全部。但这一问——“我又如何会逾规越矩呢?”——包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他的毁灭的生活,破败的王国,丢脸的王后,忠实的属下变为叛逆和杀手,所有这一切摆到国王面前,他最后问自己:“我又如何会逾规越矩?”他未经训练的良心无法指明他所犯的致命的错误。当他选择应承担的义务时,他的唯一信条是:“忠实于你的朋友。”他从未想到过,有些义务他不必选择,或者某些他自己认定的义务会变成邪恶。你会说:“是呀,如果你是国王,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但幸运的是,没几个人是国王。”是的,我们不是,但我们是与我们相关的一系列关系、义务、嗜好的国王。如果我们选择依附他人,那我们的意志将变得麻木,只是被动服从,不能主动思考。除与他同在外,我们别无欢乐可言。于是我们已在自己的王国里埋下了混乱的种子。尽管我们的王国不如不幸的爱德华广阔,但那是我们承担责任的王国。

我们不能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

总的看来,从都铎王朝时起,人们已经学会对待情谊要有所节制。马洛向世人提出这一教训是因为,在他的时代,人们彼此间的感情过于强烈。这不仅仅是性的问题;男孩之间,女孩之间,女人之间,男女之间,生活往往就意味着对所爱的偏执。毫无疑问,伟大的情感表现出一颗慷慨的心灵。但这还不够,慷慨、训练有素的良心应该保持灵魂的圣洁。假如我们毫无保留地献出一切,那我们就不是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