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们自己:塑造健全的身体与心智
48433100000043

第43章 使良心成为习惯

生活给我们很多教训:当我们看到他人好的行为,良心会表示赞同并学习;当他人行为恶劣,良心会表示谴责。

通过书籍学习

训练有素的良心知道,克制、纯朴、刚毅、审慎统治着“身体议院”。但良心如何变得训练有素呢?生活给我们很多教训:当我们看到他人好的行为,良心会表示赞同并学习;当他人行为恶劣,良心会表示谴责。但我们需要比生活所赋予的更为广泛的知识,书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一切美好的行为无不在丰富的文学宝藏中得以描述和体现。历史和传记都有教化作用,但真正的文学作品,即诗歌、散文、戏剧、小说,是对教化最有益的。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加入了他的真知灼见,这在描写真实人物时是不能毫无顾忌地体现的。自传作者因为享有充分地再现自己的自由,所以也能揭开神秘的面纱。一般作者在描写好人的过错、坏人的邪恶时都很委婉,《圣经》中对人的生命历程和国家历史的描述则不然。如果说普鲁塔克还算不上一贯公正,至少他也算得上是一位或许是唯一的一位相对直言不讳的传记作者。

诗人和散文家是我们的老师

儿童能从他喜爱的童话故事中习得道德概念,正如他的长辈能从小说、诗歌中得到教诲一般。马修?阿诺德是一位很优秀的批评家,他说,诗是对生活的评论。的确如此,诗既是评论又是灵感。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一些零散的、影响我们行为的诗句,但我们却往往低估这一点。华兹华斯说:“智慧在我们没落而不是腾达的时候接近我们。”哈姆雷特说:“把朋友和他们为人处事的态度牢记于心。”借着诗的翅膀,沸腾的思潮涌向我们。设想,有一天我们醒来时,发现《赞美诗》已从我们的世界和思想中消失,那生活会是多么贫乏枯燥!《箴言》、国王的警句、民众的俗语,如预言般飞向我们;小品文的写作主要针对行为并对其教化,借着其文体的魅力,更能教导我们。

小说家和戏剧家也是这样

或许小说家和戏剧家已为教化作出了最大贡献,但并不是说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能成为我们行为的楷模。我们最可信赖的是那些经历时间考验、成为经典的作品。原因有二:首先,作品没有随时间的消逝而磨灭,本身就证明世界不能没有作家的箴言以及他们的言说方式。另外,古典小说多涉及行为,而行为又是我们生活的焦点所在。现代作品多写感情,这是可鄙而又不那么健康的主题。找到对我们有启发意义的书,不要耻于说“我已读过”这样的傻话。我们最好说“我已饱餐一顿”,正如饱餐能维持生命度过每一天一样。对我们有帮助的书是值得再读的,因为吸收的过程很缓慢。文学作品中充满着如何管理我们身体本性的教导,它们借着格言或例子表达出来。我将通过实例提供一些教训,当然读者可以采用其他更好的教导之法。这种教导方式,正如其本身一样,是偶然的,我们或许从这儿或那儿得到一点教训,或许我们从一个有趣的故事、一首美丽的小诗、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中受到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