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们自己:塑造健全的身体与心智
48433100000032

第32章 言语上的公正

真理存于每个灵魂之中,等待着公正。真理绝不容践踏,这里总有许多吵吵闹闹的声音试图淹没真理的声音。真理取决于我们对倾听的选择。

真理不容践踏

假如我们的思想不是我们自己的,假如我们考虑别人时或者公正或者不公正,那么我们说说某种客气的话是应当的。在这种场合,如果我们不这样说,对待别人显然也不公平。如果我们说错了一件事,并且还坚持它,别人就有理由对我们生气;而且假如他不相信这件事的话,他还有权利鄙视我们。我们已经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尽管或许它不是在身体上,但却是在精神和灵魂上的伤害。这种精神上的痛跟我们的肉体受到鞭打带来的痛是一样的。一个职业“拳击冠军”可能习惯了碰伤,但是一个人在身心上则不能如此,如果让自己用这种受伤的方式来倾听和理解,他可能因此而学会不真实地思考和说话,即使他并不想故意说谎。真理存于每个灵魂之中,等待着公正。真理绝不容践踏,这里总有许多吵吵闹闹的声音试图淹没真理的声音。真理取决于我们对倾听的选择。

波特塞利的“诽谤”

在乌菲兹有一幅桑德拉?波特塞利所作的画,画家带着悲痛和正义的愤怒看着朋友兼老师萨伏那罗拉殉难。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群吵吵闹闹的人是如何淹没真理之言的。这幅画画得有些出人意料。你可能期待画家把这些恶魔画成皱巴巴的女巫,丑陋而令人厌恶,因为假如罪恶面目可憎,我们就没有一个人会去犯罪了。但是波特塞利却仿照古希腊画家阿波斯的作品,画中突出的部分是一位年轻而又美貌的太太,穿着黑色的外套,通过外套的分叉我们看到,在她白色的长袍之上披着一件天蓝色的披肩。她看起来镇定自若、端庄典雅,并且低垂着眼睛,好像有些叹息,但她的右手同时紧拽着无辜者的头发,这个赤裸的无辜者匍匐在地——她就是诽谤。在年轻太太的右手边,还有两个美丽的少女,也穿着漂亮的长袍,但却明显表现出诽谤的神色,在年轻太太耳边窃窃私语。其中一个叫阴险,她用轻柔的、颇具说服力的语言使得中伤的谎言听起来像真的一样;另外一个叫嫉妒,嫉妒也伪装得漂漂亮亮,貌似公正来到我们面前。抓着年轻太太左腕的是黑暗,她笼罩着背叛,让背叛伸出手靠在米达斯王的宝座上,挟持国王听命于她。背叛的长耳朵表明了这位国王的性格,因为错误和她所有的“手下”——诽谤、嫉妒等等,最终归结为愚蠢。米达斯长耳朵的一边是猜忌,一边是偏见,他总是依赖他的耳朵,一会儿是这只,一会儿是那只,因而他只能听见她们的话。这幅画里的故事发生在有着漂亮装饰的凉廊上,因为这里不是勤奋工作和努力生活的地方,所以诽谤和她的“上司”日子过得很好。画面的背景是站着的裸体“真理女神”,她纯洁而美丽,双手举向天空,将自己的目光从这罪恶的场景中移开。在她和受折磨的无辜之间站着一个黑影子,那就是悔恨。在我们眼前时时再现这幅画是必要的,这不是因为它那美丽的正面,而是因为它让我们记住有很多东西——错误、诽谤、嫉妒、愚蠢、偏见和猜忌等一群乌合之众都偷偷地聚集 在愉快的场所,用狡诈的手段拷打无辜,用喧闹的声音驱赶神圣的真理。

诽谤

真理可能会遭受驱赶,但她总是在那儿,我们要用心听她的话,并用恭顺的语言与她交谈。我们都知道,诽谤就是说一些中伤别人的话。我们必须让自己口中不发恶语、谎言和诋毁。威斯莱说过,当我们说别人的坏话时,如果情况属实,那就叫诋毁;如果情况不属实,则就是撒谎了。当谈及家里人时,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应该小心翼翼,不要乱讲,但是我们能这样对待我们的对门或对面街上的邻居吗?我们往往很轻易就说,詹姆斯是一条毒蛇,布朗是一个无赖;或者詹姆斯夫人不让她的仆人吃饱,布朗夫人给她的孩子穿的衣服太厚;米拉剽窃玛瑞拉的翻译,哈里森瘦得不像话,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我们常常不假思索就随口说了出来。但就在不经意间有两件事情发生了——我们的邻居受了一次伤害;真理,我们“心之议院”最美丽的职员,在我们的手上也受到了一次伤害。

狡诈和嫉妒

这并不总是由轻率导致的。我们受狡诈诱惑,就会逐渐学会说一些不真实的话。嫉妒是一个永远在场的恶魔,它总是准备中伤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如果别人的舞技高超,我们就瞧不起舞技,以为别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果别人的衣服穿得比我们好,我们就认为他们花了太多的钱在购衣服上,并且一定讲究着装;如果别人很会说话,我们就嫉妒别人,认为这是矫揉造作;如果别人比我们长得好看,嫉妒就认为美丽只是外在的,假如大脑空空如也,脸蛋再漂亮也没有用。中世纪的人往往害怕嫉妒,认为它是“七宗罪”之一。现在我们反倒忘记了这一点,我们在嫉妒别人的财富或优势时,常常会说“这是不公平的”。其实是,我们用一种自认的公平和公正掩盖了自己对他人的不公正,这实在是有点自欺欺人。欺骗的罪孽不能让我们口吐真言。

中伤式的倾听和理解

不仅仅中伤的话能让真理受损,中伤式的理解和倾听也能置真理于死地。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帮助我们辨明这种形式的倾听和理解是一种中伤。真理不容践踏。报纸、杂志、书籍、政党或公众讲演,往往都倾向于强烈反对另一方,我们能确信这就是中伤。如果我们让自己也陷入这样的讲话和理解,对我们的处罚马上就会来临,我们将变得无法明辨真相,并让自己乐于口吐恶言。

盲信

盲信在人们狂热时就发生。当盲信时,人们不是不相信对方,而是不能相信对方,人们已经失去了明辨的力量,努力劝说都是无效的。一个人极有可能因为和平、战争、宗教或无神论而成为狂热分子。事实上,令人伤心的是,善同恶一样可能都是因为有狂热才发生,狂热伤害到人们应该维护的东西,因为人们已经没有能力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一件善事也有它的殉难者,但殉难者绝不是中伤他人的人,他为他心中的善忍受痛苦,而不会狂叫狂嚷。就一个公民而言,几乎没有别的东西好过有一个明辨真理的心灵,无论这个真理是站在我们一方,还是敌对一方。但是,这样的心灵只为那些知道听什么和如何听的人所拥有。“但是,无论如何,在人们堕落的判断和情感中,这至善正如培根所言:些事情仍然是真理。真理自会显明,对真理的寻求就像求爱。真理的知识亦会自我显明。我们享受着对真理的信仰,真理是人类本性的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