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溢出一世风光(课外雅致生活)
48431900000055

第55章 法器

一、迎真身银金花纹十二环锡杖

长196.5厘米,重2390克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锡杖为银质,通体錾饰花纹并涂金,杖杆为圆柱形,中空。其纹饰可分作三段:下段为三栏纹样,以联珠纹为栏界,上两栏錾饰四出团花纹,下栏为二方连续的一整二破团花,杖镦呈扁球形,其上錾一周八瓣覆莲;杖身中段为主体花纹,由上至下錾出七组(每组两体)十四体身披袈裟、有头光、手执法铃、立于莲花之上的缘觉僧,周围衬饰花叶和缠枝蔓草;上段以一周凸起的八瓣仰莲作栏界,分錾蜀葵、山岳云气和团花等六栏花纹,与下段纹饰相呼应。

杖首用直径0.6厘米、錾有流云纹的银丝折成垂直相交的四股桃形轮与杖杆铆接,每股轮幅上套置三个满饰缠枝蔓草的扁圆锡环;轮顶又是象征佛所在的两重莲台,据两个相邻轮辐上的錾文可知,此杖为唐咸通十四年文思院为迎取真身奉敕所造。

二、鎏金捧真身菩萨

通高38.5厘米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全器为银质,分成菩萨和莲座两部分。菩萨浇铸成型,高髻,头戴花蔓化佛宝冠,面颊丰腴,仪态万千。菩萨手捧的金匾为长方形,用银片模压而成,正面满涂金色,边沿饰一周宝相花,匾文竖行六十字:“奉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敬造捧真身菩萨永为供养伏愿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方来服四海无波咸通十二年辛卯十一月十四日皇帝诞庆日记”。

三、鎏金带座大日如来像

通高15.1厘米,座高4.5厘米,重651克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此像系采用失蜡法(失蜡法,先在模子中用蜡制成所需器形,然后往模的一孔注入铜水,模子中的蜡遇热后熔化,便会从另一孔流出,即得成型的青铜制品)浇铸而成。通体分为三大铸件,即首、身、火焰身背光。佛像坐于莲台之上,莲座表面经过打磨抛光并凿出花瓣纹饰。佛像除面、胸、掌、束腰外均采用鎏金工艺。其神态安详超然,比例适度,做工精细,是唐代造像中的上乘作品。四、鎏金三钴杵纹阏伽瓶唐高20.5厘米,腹径14厘米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阏伽瓶是坛场作法的阏伽法器之一,也称功德瓶。主要于盛装净水以供诸尊澡浴洗涤烦恼陈垢,也可用来盛供奉诸尊的其他宝物,或插放花果枝条等。颈饰如意云头纹,腹饰四个莲瓣纹圈成的四曲圆图。内饰十字三钴金刚杵纹,圆图之间以两周弦纹相接,腹下部饰一周八瓣仰莲。仰莲间立有三钴金刚杵。圈足呈喇叭形,上部一周半饰圆形凸棱,棱上饰柿蒂状双环纹,棱下为一周覆莲瓣,莲瓣间以倒竖的三钴金刚杵为饰。五、银芙蕖唐高41厘米,重535克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莲花,是我国传统花卉,古名芙蕖或芙蓉,现称荷花,春秋战国时已用于饰纹。自佛教传入我国后,莲花便作为佛教标志。这对银莲花是唐宫室于咸通十四年(873)赐给法门寺的供佛具,即十大供奉之一的华(花)供养。六、鎏金带钏面三钴杵纹银臂钏唐钏面直径4.6厘米,钏面(截高)2.8厘米,总重216.5克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该器铸造成型,钣金、焊接而成。纹饰鎏金,以鱼子纹衬地。钏体作双弧形,椭圆形钏面,钏面凸出于环外成圆截状,外缘绕一周莲瓣,后缘饰一周流云纹,仰莲流云纹底上饰出四出十字形三钴杵纹,亦称羯磨金刚杵纹,十字交叉的中心部分凸成圆铸珠状。七、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唐高23.1厘米,重299克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函体作正方形,盝顶,函体和函盖以铰链相接。盖面錾两只飞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飞龙间有一火焰珠。四侧斜刹各錾双狮戏珠纹,底衬卷草。立面边栏则各饰两只人身阔尾形迦陵频伽鸟,一作双手合掌,一为双手捧莲。侍列眷属中除天龙部众外,还有唐代冠服的人物形象,说明密宗不仅为统治者所虔奉,更与世俗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八、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唐高16.2厘米,边长14.8厘米,重1660克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宝函为银质,钣金成型,通体錾饰花纹并涂金。函体作正方形、盝顶,函体和函盖以铰链相接,前置锁钥,顶盖可启合。盖面中心錾一枚宝轮,宝轮四侧的莲花上各有一只迦陵频伽鸟,或双手合十,或双手捧莲;四角隅各立一枚三钴金刚铃,周边衬饰卷草,斜刹各錾两只凤鸟,立沿各饰两体飞天。宝轮喻示佛之轮圆俱足,亦为释尊八相之初转法轮,即在鹿野苑向一起修行过的五比丘开始说法。加之函体四面皆錾有密教造像,其学术价值也就远远超过艺术价值。

九、金筐宝钿真珠装金宝函

高13.1厘米,边长10.5厘米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盝顶盖镀金,正方体腰身。盖身以司前、铰链相套,加锁钥。盖质地为纯金,中心粘贴一朵宝相团花。函体四壁均以红绿宝石嵌成三重宝相团花,每重之间镶有金丝和珍珠。花蕊为一硕大珍珠,第一重与第三重是用深粉色宝石做成的十二瓣花朵,第二重珍珠外为七瓣松绿石花叶。盖立沿每面都饰金筐鸳鸯一对,函体边棱亦粘有白色珍珠。斜刹镶嵌成海棠花纹样。整个宝函由四种色彩鲜艳的底色(黄、红、绿、白)构成,与系锁钥的丝绸纹绳相映成趣,通体生辉。

十、金棺银椁

通高28厘米,总重1800.4克

1985年临潼县唐庆山寺出土

临潼县博物馆藏

整器由金棺、银椁、须弥座组成。金棺前档粘有团花宝珠和浮雕的鎏金护法狮子,后档粘有珍珠团花,棺盖上粘有缠枝宝相花,并以锦带缚缠。银椁前档雕出门扇,左右各一浮雕菩萨,后档上粘浮雕摩尼宝珠。椁盖中央贴鎏金白玉宝蕊莲花,周围为四朵宝石镶嵌的团花,莲花和团花上皆用粗银丝作成螺旋塔形。椁的两侧面有五个或坐或动的罗汉。须弥座以壶门作底,上围以透空栏杆。周围镶嵌六周珍珠。金棺银椁采用锤鍱、掐丝、贴焊、铆合、镂雕、镶嵌等手法,玲珑剔透,无以伦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