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专家对考生的复习建议,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制定一份系统的复习方案。
在实施复习方案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可能会来自:1.学习态度,例如:
2.学习方法,例如:
3.学习能力,例如:
在学习中如果遇到障碍,我会向谁求助:
A.自己B.老师C.同学D.父母
寻找一句和本次课程有关的名言,并写在下面,让它能够时时提醒你。
第三课鸡蛋里挑骨头
光,我们每个人都天天遇到,可是对于“光”是什么,你们想过吗?
早在17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提出了光是由微粒构成的,即光的“粒子说”。几乎是同一时代,以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为代表的物理学家提出了光是由波构成的,即光的“波动说”,由此展开了“粒子说”和“波动说”长达100多年的争论。
但由于牛顿的鼎鼎大名和当时物理学的水平,人们普遍相信“粒子说”。后来由于“杨氏实验”和电磁理论的发展,才使“波动说”又占了上风。
然而,随着“黑体辐射”、“光电效应”、“放射性”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现,“波动说”也陷入全面的危机。
后来,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自己的假设——量子假说。然而当时人们都不相信这一假说,就连普朗克也怀疑自己的理论,并一直在试图否定量子假说。
就在这时,一代巨人爱因斯坦继承和发展了量子假说,提出了“光量子”的理论,立即引起世人的惊异和斥责。然而爱因斯坦没有被斥责吓倒,没有盲目遵从权威,从而揭开了光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是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
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批判性思维者,不仅要学会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还必须具备批判性精神。
批判性精神包含这样一些要素:
◆独立意识,不人云亦云;
◆头脑开放,不墨守成规;
◆做任何事情都全心全意;
◆在合作中尊重他人。
这样“从鸡蛋里挑骨头”
1.定义和明确问题
(1)识别中心论题或问题。
(2)比较异同点。能比较各种人物的观点、同一时刻或不同时刻的情境相同点或不同点。
(3)确定哪些信息是相关的。能识别可证实的和不可证实的、相关的和不相关的信息之间的差别。
(4)形成适当的疑问。这个疑问能引导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更深刻、更清楚的理解。
2.判断相关的信息
(1)运用某个标准判断观察和推理的质量。
(2)核查你的论述是否前后一致。
(3)识别那些没有明白表述但可以通过推想而得到的假设、观点和结论。
(4)识别偏见、情感因素、流行观点和套话。
(5)识别不同的价值系统和意识形态。
3.得出结论
(1)能决定所提供的信息在质量上是否足以证明你所确定的结论、假设。
(2)能预测某个事件或一系列事件的可能后果。
批判思维之花
一、想一想下面的各种说法,如果符合自己的情况就在括号内打“”,反之打“”。
1.对别人的想法经常“三思而后行”
2.不依赖常识和习惯做判断
3.对“暗示”不敏感,不容易受其影响
4.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5.喜欢分析调查事实真相
6.只要是学习成绩比我好的同学的答案,我就相信
7.认为老师讲的也会有错误
8.写作业时从不先复习一遍
9.毫不犹豫地否决其他同学的观点
10.愿意从事情的对立面考虑问题
11.别人忽略的事情,我却能注意
12.从不对教材的内容产生疑问
13.老师、家长说的话,必须遵从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看看你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在1、2、3、4、5、7、10、11后面打“”,在其他题目后面打“”表明你具有批判性思维,如果你不同意某一点,说明你的理由:二、做一做
统计一下,在一星期之内你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讲错的话是什么?填下表。
星期
内容
一二三四五
口误
知识性
错误
寻找一句和本次课程有关的名言,并写在下面,让它能够时时提醒你。
第四课缓解学习压力
进入中考复习阶段的中学生,面临升学或择业的现实,常常感受到巨大的学习压力,既被困扰,又不堪其苦。
事实上,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心理学中目前对压力的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压力有暂时性与持久性的区别。有些压力在短期内存在,如升学压力;而有些压力持续时间可能比较久,如亲人去世后的压力。
当人们面临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主要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它能唤起并发挥个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
换言之,承受压力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可避免的。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工作、学习的动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但如果是过度的压力,就会破坏人的身心平衡,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人们一般会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等心理反应,这是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人们应付环境,而且在适度的压力下容易产生好成绩。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效应,出现消极的情绪,如忧虑、焦躁、愤怒、沮丧、抑郁、悲观失望等,会使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行事消极被动。
此外,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过度的压力会影响智能,压力越大,认知能力越差。而且易导致身心失调,引发疾病,常见的如失眠、偏头痛、高血压、哮喘等。
中学生有适当学习的压力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轻度的压力促使自己将学习高度重视起来,提高自身能力,保证一定的学习效率。倘若没有压力,恐怕大家又会认为学习生活烦闷、无聊、乏味,而难以维持正常的学习。
有压力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压力太大,不但不会变成动力,反而会变成学习的阻力。在九年级复习的关键阶段,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是迎接中考的可靠保证。因而,感到有过度压力的中学生朋友必须努力去化解压力。
压力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只要正确认识压力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控制压力。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化解压力的常用方法:
第一,认清压力源
压力产生于压力源,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源可能存在于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就环境而言,一般来自于父母与老师的高期望。这其中寄托着他们对儿女、学生的至爱真情,以及他们美好的人生愿望。中学生朋友要理解父母与老师的这种期望。他们本意并不是想给你施加压力,他们对你的要求高,表明他们认为你还有发展的潜力。
“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中学生朋友应该充分体会其中的真意,不要视之为压力,而应视之为支持与信任,是动力。有些同学对学习的认知有一定误区,给自己增加无谓的压力。以考试为例,容易产生压力的认识包括:“考试成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考试失败说明自己无能”、“考不好丢面子”、“觉得对不起父母”、“别人成绩好我受不了”。这些不当的观念使中学生自己为自己制造压力。有这类倾向的同学应该努力尝试着改变不合理的观念,有意识地加以纠正。例如,你可以把对考试的认知调整为“考试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及格并不是绝路”、“读书是自己的事,只要尽力就可以”、“同学成绩比我好,我为他们高兴”。这样想来,心里的石头已经落下一大半。
第二,调整学习目标
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为自己重新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切实可行。既不要低估自己的实力,也不要好高骛远,能够实现的目标可以使自己既比较轻松,又有成就感与满足感。
第三,注意学习生活的安排
压力太大往往会造成身心上的各种不适,因而中学生朋友应该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但不能把学习当成生活的全部。例如,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朋友等,这些都可以使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有所缓解。
此外,中学生朋友应该积极地面对人生,知足常乐,笑口常开。即使压力无处不在,也能怡然自得。
做一做
1.小明近来常常失眠,一闭上眼就仿佛看见自己落榜失学。他家境不好,父母说如果他考不上重点高中,就不供他继续求学了。升学考试在即,小明压力越来越大,整日神经兮兮,这种状态怎么面对中考?若你是他,你能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吗?你怎么做到呢?
2.向朋友或同学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感受,想想自己压力大吗?在这种压力下,自己的学习状态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寻找一句和本次课程有关的名言,并写在下面,让它能够时时提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