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健康三年级(上)
48430700000005

第5章 如何交往(2)

小学生在自己家里,交往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父母,只有出了家门,和同学、朋友交往,才是在社会上和他人交往的初步开始,我们必须学会和同学、朋友交往。

在学校里,同学是朝夕相处的伙伴,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对自己保持愉快的心境和在学习上取得较快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和同学交往,要根据交往的两个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一是相互性原则,是指人与人交往中,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比如,你在自习课上做作业时,想借用一下同桌的橡皮,就很客气地说:“请把你的橡皮让我用一下,可以吗?”对方一定会乐于借给你。但是,如果你用命令的语气说:“喂,把你的橡皮拿过来,给我用一下。”这样的语言只能让人反感,虽然把橡皮借给你用了,但对方的内心很不愉快,或者,对方干脆不借给你。这怎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依据以上原则,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就要注意做到: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二是自律性原则,就是在与同学交往中,要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做到:第一,诚实。即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不虚情假意,不撒谎骗人。要实事求是,不要捕风捉影。第二,守信。就是做到说话要讲信用,说到的必须做到,不说大话、空话、假话,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办到。例如,我国已故国家领导人宋庆龄奶奶,一生高风亮节,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爱戴。她小时候就很懂得说话要讲信用。有一次,她答应帮助一位同学学会用彩纸折叠花篮。可是,到了约定的那天,父母说要带她外出做客,她也很想去,但想到说话要讲信用,就向父母说明情况后,坚持一个人在家等候那位同学。第三,宽厚。即人们常说的宽宏大量,指交往中待人宽大、厚道,能和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人友好相处,不为个人的一点私利斤斤计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表里如一、光明磊落。特别是当别人的行为触犯到自己的利益时,仍能不计个人得失,以友好态度对待对方,并设法达到互相理解。

安徽省桐城县的县城里,有一条小巷,名叫“六尺巷”。这条小巷长只有100多米,宽仅有2米,确实很小,但它以“六尺”为名,却来源于一个宽厚待人的故事:传说这里原来并没有这条小巷,到清朝康熙年间,当地出了一个名叫张英的才子,很有学问,他考中进士后,由于学问好,能力强,所以官越做越大,最后进京任礼部尚书,人称张宰相。后来,他的家人在修建府第时,想用宰相的权势压倒邻居,让人家把院墙移动3尺,被邻居拒绝后,就写信告诉张英,想让他出面解决。但张英却回信说服自己家人,主动把他们自己的院墙向后移动了3尺。邻居深受感动,也立即把院墙向后移动3尺。这样,两道院墙之间,就空出了今天这条小巷,而且“六尺巷”的名字在当地至今传为美谈。

传说清乾隆年间的才子郑板桥,在山东潍坊任知县时,家人为界墙与数人争执,捎信给他,他回信是一首诗,和张英的故事近似,脍炙人口:“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第四,谦虚。只有谦虚的人,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周围的人和自己本身,才能在交往中达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补充。

能坚持上述两条原则和具体做法,就一定能较好地与同学交往,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

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还会在班级之外、在家属院里或邻里之间、在社会上和一些朋友交往,并逐渐形成朋友关系。无论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只要我们能正确对待,形成正当、良好的关系,就能对我们的成长起良好的作用;反之,必将给我们带来危害。所以,与朋友交往,最重要的是选择朋友。我国有句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品德高尚的人,会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必使人变坏。有人做过调查,发现在失足少年中,因交友不慎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占88%。所以,与朋友交往必须先慎重选择。第一,要有共同的人生目标与追求,在理想、性格与兴趣上一致,而且都是正确的、都是积极上进的。第二,因为小学生没有社会经验,而且鉴别能力不高,所以,在与朋友交往方面,要让父母和长辈及时了解情况,取得父母的帮助与支持。第三,与朋友交往必须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一、测一测

第一,我的人际关系如何

下面15条都会严重影响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请你对照一下,如果你经常那样做,就在后面的括号里记2分;如果是有时有那种现象就记1分;从来不那样做记0分。

1不尊重别人,甚至伤害他人。

2无论做什么事,总是先想自己的利益,而不去考虑别人的利益。

3总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

4为达到个人目的,向别人说谎话。

5过分地顺从别人,甚至有意讨好他人。

6过分依赖别人,丧失自尊心,缺乏自主精神。

7不信任别人,对任何人都有疑心。

8看到别人取得荣誉,就很忌妒。

9对自己宽,对别人严。

10性情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往。

11对别人有偏见,持不友好、不合作态度。

12不切实际地要求别人,过分苛求他人。

13在甲面前说乙,在乙面前说甲。

14对别人有意见,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15脾气暴躁,常为小事发火,甚至伤害他人。

第二,我是不是讨人喜欢

在与他人和同学的交往中,你真的讨人喜欢吗?做做下面的自我测试题,它可以帮助你澄清。

每个问题只回答“是”或“否”。

1你是不是很容易生气?□

2如果有人赞美或帮助了你,你是否向他说“谢谢”?□3与别人交往时,你是否觉得十分有趣?□

4你是否很容易展露笑容,甚至在陌生人面前也如此?□5你是否关心别人的幸福?□

6你是否认为礼貌对男生无足轻重?□

7在你的谈话或书信中,你是否经常显露自己?□8跟别人谈话时,你是否一直很注意他?□

9你对商店售货员是不是跟你对朋友一样有礼貌?□(1,3,6,7题答“否”得5分,2,4,5,8,9题答“是”得5分,相反则得0分)

我的得分。

35—40分之间:你在社交中很受欢迎。

26—34分之间:你较懂社交中的礼仪,但有时做得不够,虽然也受欢迎,但不如前者更突出。

25分以下:说明你注意社交礼仪,但仍需努力。

二、读一读

交际是人生的幸福。

——(英)莎士比亚

友谊的臂膀长得足以从世界这一头伸向另一头。

——(法)蒙田

不要揭露别人的隐私。因为在你侮辱他们时,你的信誉也将受到损失。

——(波斯)萨迪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汉)司马迁

第四课预防欺负行为发生

4月26日下午5时,凤岗小学放学了,五年级学生13岁的陈某先走出校门。不久,一年级学生7岁的杨某和另一同学也随着走出了校门,并且在西乡河旁边一片荔枝林追上了陈某。杨某和同学便叫喊陈某的外号,陈某听了非常生气,就转身去追这两名学生,结果其中一位跑掉了,杨某却被陈某抓住了。陈某气急之下,使劲用手掐住杨某的脖子,不到一分钟,杨某便因脑部缺血昏倒在地。

一、什么是欺负行为

同学之间的欺负行为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欺负,如嘲弄、取笑、威胁、冲撞或偷盗、勒索;另一种是间接欺负,如散布谣言、孤立别人等等。

欺负的后果:欺负人的同学在将来更可能遇到法律或犯罪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和维持与人的正常关系。受欺负者经常害怕上学,认为学校是一个不安全的地方,不快乐的地方。他们的抑郁和自尊问题一直持续到成人期。

二、预防欺负行为发生的方法

对欺负行为的预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愤怒管理策略

在自己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天,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等以转移其注意力。

2培养绘画、音乐兴趣

绘画、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我们可以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自己的心理平衡,也能逐渐转移攻击性行为。

3移情

当我们忍不住想要攻击别人的时候,就想一想:假如我是那个被攻击的孩子,我会怎么样?如果我的东西被别人抢了,我心里会高兴吗?如果有人无缘无故地骂我,我会开心吗?

4向榜样学习

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勇敢、正义、公平、公正的人。在学校,我们要主动与那些具有良好品质的同学交往,向这些同学学习;另外,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体中的形象,我们要学会判断和认识哪些人的行为是应该效仿的,哪些行为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5慎重交朋友

我们在学校、社会里能交好多的朋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说,与好人在一起,自己也会成为好人,与不好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就变成了不好的人。所以,我们轻易不去与那些品行不端的孩子在一起玩。

一、学一学

以下是克制自己攻击行为的要点:

应该不应该

1.如果有人欺负自己,要报告老师或父母。

2.当自己发怒的时候,赶紧去跑步。

3.有时间听听音乐,画幅画。

4.与品行好的人交朋友。

1.嘲笑别人。

2.戏弄同学。

3.偷同学的东西。

4.抢同学的玩具。

5.动手打人或冲撞人。

6.散布某同学的谣言,起难听的绰号。

7.教唆其他同学不与某同学玩耍。

二、读一读

生气会使一个人的心脏怦怦直跳、喉头或胸部发紧、消化滞胀或饥饿、脑后部刺痛、头痛、体内产生烦躁感等,这些都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下面告诉你一些消气的方法。

1尽快将愤怒表达出来,不要将它积累成憎恨。如向当场的人说,“我生气了”或“我真的很生气”等,这时你会发现,你说出“我生气了”或“我真的很生气”的瞬间,你的气已经在削弱。

2实事求是地说出你的要求,让对方明确知道你的需要,只要你的要求是合理的,一般情况下会得到满足。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你还那么生气吗?

3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刻。比如公共汽车上挨踩,同学失手弄脏了你的衣服,都是可以理解的。你的肚量大一些,你的气就少一些。

4立即离开生气的现场和激惹你生气的人,找个清静的地方看看天,或者找一个同学说说自己生气的原因和感受。

5干些平时自己有兴趣的事,以求得情绪上的转移。

6深呼吸也可以使情绪快速地平稳起来。

7对比知足可消气,在对比中达到心境平衡。比如平时人们说的:“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一看,后边还有推车挑担的。”骑驴的人也就知足常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