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面积较小的水体,要想从中得到倒影,可以靠近水体进行拍摄,将水面当作镜子使用,这样哪怕是面积非常小的水面也同样能够“装”下非常广阔的背景主体。
●由于拍摄水中的倒影需要将拍摄点降低,如果你的相机的LCD取景器能够翻转,那么可翻转LCD来拍摄,这样取景观察就更加方便了。
如何拍摄海平面与海景
拍摄海景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海水广阔,深邃的壮观景象,幽蓝的水色与洁白的浪花,蓝天白云与海面地平线的开阔……这些都是极佳的摄影题材。
但海景的拍摄也是有其独特的技巧的,拍摄时要表现的广阔不能变成空旷,笔直的地平线不能变成死板的分割线条,洁白的水花要富有质感,海上船只、礁石等与海水要互相协调,以蓝色为基调的海景也需要适当运用衬体的颜色进行对比。
1.海景拍摄时如何安排地平线。
拍摄大海碰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安排地平线的问题了。多数情况下,地平线不宜居于画面中央,居中则画面呆板,地平线上下平分秋色,不能突出海面或者天空。正确的做法是让地平线大致位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线附近,如果说得再通俗些,就是让地平线位于画面上部1/3或下部1/3左右的位置,如此一来就显得有主有次,能够有效避免地平线平分画面的机械呆板了。
处理地平线的另一个要点是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不在水平位置的、倾斜的地平线会让画面显得不稳定,让人一看就觉得拍得不专业。因此,与拍摄其他无明显线条参照物的被摄对象不同,拍摄大海时一定要注意地平线与取景器边框是否大致平行。即使我们使用广角镜头,此时地平线可能会因镜头的畸变而显得有些弯曲,但总体大致上仍然应当与取景器边框平行。
下面这幅图就是一个典型的用黄金分割法安排地平线的例子。上部1/3处的地平线让下部的海面从近景到远景都显得比较开阔,近景的沙滩与远景的海面衬托了距离的空旷。曝光时因海面颜色较浓郁,有意采用-0.3 EV的曝光,从而更加突出了海面的质感。
地平线
2.如何打破地平线线条的机械。
前面我们解决了地平线线条的位置安排问题,但地平线通常表现为平直而单调的状态,容易使画面存在明显的机械感,缺乏灵气和动感。这时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身边可供利用的物体作为陪衬物,用非水平的线条打破地平线的机械呆板。可供利用的,如岸边的椰树、沙滩上的各种印迹、海边的波浪等。这些貌似无用的“闲景”和僵直的地平线有机结合后,能够立刻让死板的画面变得层次丰富、线条富于变化。
这一幅图是在海边抓拍的一幅小景。取景时有意用广角取下眼前的一排椰树,让它形成画面的前景框架,从而在增强前后纵深感的同时,地平线的机械感也得到极大地削弱。
地平线
3.如何灵活地掌握海景构图。
空旷开阔是海景的一大特色。如果灵活运用这种特性,有意摆脱日常拍摄中“突出主体”的取景常规思维,大胆利用主体衬托环境而不是环境衬托主体,有时也同样能够营造出意想不到的意境。
如下图,以眼前的这块岩石为前景,当浪花拍打在岩石的一瞬间,按下快门,并提高了快门的速度,拍到了晶莹剔透的水花,并很好地表现出了海面的质感。
海景
4.如何让大海不单调。
面对漂亮无垠的大海,如果只拍摄海水、浪花、天空,则画面难免会缺乏分量和生气,从而使得照片比较沉闷、单调。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打破这种单调,就是在画面中安排一个深颜色的趣味中心。
海上可以充当趣味中心的对象不在少数:远处的小鸟、礁石、过往的船只,甚至是一只路过的飞鸟等,都可以作为趣味点来点缀画面。
怎样安排这些趣味点的位置呢?原则上仍然可以遵从“黄金分割”的构图原则,即安排在画面的上、下、左、右任何一方的1/3附近。但实际构图中也不一定要完全拘泥于此。
在海景构图中,可以框取远方的几块礁石来点缀画面,这种构图方式传达给观众的意思是:这并不是为了强调礁石,而是让礁石来烘托大海地平线的宽广。深色的礁石一下子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但随之左侧延伸很长的地平线线条在那一丁点儿礁石的衬托下显得尤其空远。当然,取景时为了同时表现出天际的开阔,可以选取天空中的白云,从而可以较充分地表现海天一色的意境。
5.如何表达海景的色彩。
颜色生动是海景的一个特点,其最主要的色彩来源于蓝色的天空。但天空的湛蓝颜色要想得到充分表达也是有讲究的,其最主要的技巧就是要善于运用好光线的角度,小心地使用顺光或小侧光。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晴天在逆光或大侧光的条件下拍摄,则天空和海面的颜色会大幅度变淡。
(1)顺光。
大海
顺光有利于表现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彩,同时海面有非常漂亮的蓝色,容易拍出海天一色的意境。
顺光的曝光控制也不是很难,如果是以蓝色为主的天空,则基本不需要进行曝光补偿;如果是有云彩的天空,则根据云彩占据的面积和亮度适当增加0.3~1 EV的曝光即可。
(2)侧逆光(或小侧光)。
小侧光或侧逆光适合表现海面上轮廓明显的物体,如礁石、船只等。由于有适量阴影的陪衬对比,物体的轮廓立体感更强。当然,侧光下海面或天空的亮度较高,颜色的饱和度相对较低,但如果曝光控制准确,尤其是曝光不过度,此时依然能够得到比较柔嫩、平和的色彩。
6.如何拍摄日出日落时海景的色温。
除了大白天晴空万里时方便拍摄海天一色的海景外,早晨和傍晚也是拍摄海景的宝贵时光。一早一晚的海边天空会出现低色温的温暖色调,如果时机把握得合适,黄红色的天边云彩与深蓝色的天空会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加上海面反射的丰富色彩,同样可以得到非常美丽的照片。
提醒
早上和傍晚的光线较暗,而且光线变化比较明显,确定曝光比一般情况下难度大得多,而且随着光线的快速变化,曝光参数也得随时调整。因此有两个技巧可供大家参考:一是启用相机的点测光功能,以天空最亮部分边缘(而不是亮部中心)的云彩为测光依据,这样就能够得到反差明晰、层次丰富的气氛强烈的曝光效果;二是光线变化速度比较快时,如果手动操作不是那么熟练利索,可使用自动曝光程序,并根据现场测光的结果进行人工曝光补偿,这样既能够不丢失瞬间,又能够保证曝光基本准确。
这幅照片就是在海边傍晚准备返回时随手抓拍的一张照片。太阳落山后不久,天空出现了红色的霞光,海面上一艘大船驶过。于是打开了相机的点测光功能,测光点对准天空最亮部分附近的云霞,以1/250s,F5.6拍下了这张照片。
霞光
如何拍摄河流蜿蜒曲线
水面与岸边的交接处,或者成排的浪花、水面交通工具的尾迹等往往会形成自然的曲线,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种自然曲线成为摄影的构图元素,那可以让一幅本来比较平淡的照片平添几分动感和柔美。
其实,不但水面相关物体能够形成漂亮的曲线,水边山体的轮廓、水流的整体流向等也同样是给画面增加优美曲线的重要因素。
1.如何利用各种曲线完善构图。
拍摄以水为题材的景物时,不但山体和岸边的轮廓可形成良好的静态曲线,而且像船只之类的动态物体其尾迹也能够生成优美的弧形线条。
此时我们需要的仅仅就是耐心和对时机的把握,耐心等待能够生成动态曲线的船只等物体从水面经过,快捷地按下快门捕捉曲线最优美的瞬间。
蜿蜒的河流
上图拍摄于一个风景区,在岸边休息时面对湖光山色,随手拍摄了几张,但总感觉画面过于自然化,缺乏一些“活力”。可不久一只游艇高速从码头驶向湖的深处,游艇划出的白色尾波呈现出极其漂亮的弧形。于是立即用程序自动档,在游艇进入左下角的黄金分割点附近时迅速地按下了快门。
如果画面中去掉了那两只游艇,那么画面的生动性将大打折扣。
2.如何表现好山水的层次。
虽然充分运用前景的衬托也能够很好地表达画面的纵深感,但如果在没有合适的前景可供利用的前提山水下,我们则可以充分利用近处景物与中、远距离景物的“联系”来加强层次感和纵深感。
远近景物之间的“联系”其实就是,它们在取景构图时在画面形状和色块上不是独立和分割,而是能够有些“粘连”。这种“联系”的结果就会把照片观赏者的视线由近处向远处一直“拉”过去,从而在平面的照片中体会到立体的纵深。
3.如何保护好山体的曲线轮廓。
山水相依,好山往往离不开好水的哺育。因此拍摄湖泊等景物时,作为水体的陪衬——山体,其表现也同样不可小觑。
拍摄山水相接的照片时,经常容易产生的问题是远山曝光极易过度,结果就表现为远山只有很浅的灰白影子,严重时甚至与远处天际相混淆。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数码相机的自动曝光的智能处理方式。通常情况下,数码相机的智能曝光程序(平均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都能够智能化地区分出画面上部的天空,从而相当程度地忽略天空的高亮度;智能化程序更高的相机甚至还具备相机位置检测功能——能够感测到拍摄者对相机的握持方向,从而智能化地判断天空位于画面的哪个方位。因此,这种智能化的最终结果,就是直接导致了远山和天空曝光过度,因为如果遇到地面景物颜色比较深沉的情况,相机就会侧重地面景物的曝光准确性,而适当地让曝光量得到加强,而数码相机对曝光过度是极其敏感的。
为了避免远山因曝光过度失去轮廓,就必须在天空与地面的景物反差较大时对曝光进行人为地干预,适当地减少曝光量。
4.如何利用逆光剪影营造良好曲线。
江河的边岸往往会呈现非常自然的复杂的曲线,但在光线正常的条件下,岸边的景物可能会让画面显得非常杂乱,从而冲淡了对边岸曲线的表达。合理使用逆光勾勒水岸的轮廓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下图拍摄的是日出时分的河流,曝光时针对太阳边上的云彩测光,于是太阳周边的云彩、水面的暖调反光都得到较好的体现,同时湖边的轮廓因曝光严重不足而呈现接近黑色的深灰色,岸边一切的杂乱物体都看不到了,远处的山景也从黑到灰清晰地分成非常丰富的层次,与江岸的曲线相呼应。这种化繁为简的方法很好地排除了各种杂物的干扰,清楚地突出了江河的曲线。
河流剪影
5.如何使用全景展现范围广阔的曲线。
横看成岭侧成峰,讲的是变换不同位置能够得到不同的画面,而如果只通过增大拍摄视角,不更换拍摄位置,同样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
一般情况下,多半相机随机配套的镜头焦距范围在18~55mm(普通数码单反),按1.5的交换倍率折算成传统相机焦距大约在28~80mm,也就是说,标准广角端很难短于传统28mm的焦距。因此,即使我们使用28mm的广角,能够拍摄的景物范围也仍然是非常有限的。而河流或湖泊的长度和面积往往是非常巨大的,普通相机即使用广角拍摄也只能得到它们局部很小的一部分,这时得到的照片冲击力并不十分明显。
找一处位置比较合适的拍摄点,左右转动你的视线,看看如果按180°甚至更广的角度拍摄这景致会如何。你会发现,许多局部比较没特色的景物,如果用全景来表现,则立即会化平淡为神奇,让人立即为之一振。
很多数码相机都有拍摄全景照片的功能,请按照说明书的指示说明切换到全景模式,按照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的顺序,将180°左右的景物一张张拍摄下来,然后在电脑中进行合成,就能得到视野异常开阔的全景照片了。
拍摄全景照片时,要尽量保证相机沿转动方向保持水平转动,而不能随意让其中任何一张的镜头有俯仰变动,同时相邻的每两张照片之间要保持10%~25%的重叠。对于专门设置了全景功能的数码相机,在全景模式下,每拍摄一张照片后,LCD取景器中会在一侧显示小部分已经拍摄的照片的半透明影像,从而让我们在拍摄下一张照片时能够将景物与LCD显示的上一张的小部分透明影像进行叠加对齐。
当然,如果使用三脚架进行全景拍摄,将更容易得到较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前期接缝保留得较准确时,后期的合成难度也会减小,合成效果也会明显加强。
如何拍摄山水相接
山水相接是非常令人陶醉的景色,从摄影的角度来说,山水相接的表达既要考虑山水在水平方向上的广阔,又要考虑山水从前景到远景的大范围纵深。
表现广阔与纵深感的方法有很多,如前后景物对比、全景或广角拍摄、以剪影甚至夜景的方式来忽略山水景物中的细节而让它们浑然一体等。
1.如何展现水面的纵深感。
空旷的水面拍摄到照片上要想看得出远近大小,就必须要有参照物才行。因此,要想展现水面的纵深感,通过水面远近景物的对比。
相反,如果仅仅只拍摄光秃秃的水面,由于没有参照物的衬托对比,从照片上是很难看出一个小池塘的水面与一个湖面的水面存在不同的纵深感。
2.如何表现水面的广阔。
采取真、假全景的手法来表现水面的广阔,这不失为一种良策。那么什么是真全景?什么是假全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