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小学生谜语歇后语绕口令天天读
48407000000012

第12章 品德与修养

小肚鸡肠

摆船运蚂蚁—肚(渡)量太小

“渡”与“肚”同音,这里的“肚量”即“度量”,指容忍、宽容他人的限度。这句话可以用来比喻一个人心胸狭窄,不能宽容别人。

他这个人各方面都好,就是有时有点~,所以还是得罪了不少人。

笔杆里吹火—小气

用笔杆吹火,吹出来的气当然大不了。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爱财或心胸不宽广,气魄小。

因为有急事才不得已问你借一点钱,没想到你会是这种态度,真是~。

麻雀的肚腹—心眼狭小

心眼:度量,气量。狭:窄,不宽阔。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心胸狭窄,没有气度。

他这个人有点~,遇到点事就容易胡思乱想。

读一读表达“管得宽”的歇后语。

案板顶门—管得宽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龙王管土地—管得宽剃头刮脊梁—管得宽

土地爷打城隍—管得宽铡刀锄地—管得宽

吃海水长大的—管得宽

言而无信

老虎向猪狗借骨—有借无还

有借无还指一个人借了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不讲信用,爱占便宜。

老李这个人向来是~,所以旁人都不愿意再借给他钱了。

王莽使令—一天三改

王莽:西汉末年新王朝的建立者,他在位期间实行改制,但是各项政策朝令夕改,使人无所适从。这句歇后语用来比喻说话、做事不讲信用,随意更改。

这份计划书已经准备了三个月了,到现在还是如~,什么时候才能确定下来啊?

上弦的月亮—两头奸(尖)

上弦:农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天空的月亮呈月牙形,形状如钩,两头尖尖,其弧在右侧。这种月相叫“上弦”或“上弦月”。这句话利用“尖”与“奸”同音,来比喻对各方都虚伪狡诈,不讲信用。

他这种人就像~,和他共事,一定要提防点。

请你在下列括号中填上历代帝王的名字。

①()修万里长城—千古奇迹

②()借荆州—有借无还

③()登基—顺应民心

④()千里送京娘—成人之美

⑤()的侍卫—寸步不离

⑥()当皇上—好景不长

无所畏惧

桃子破肚—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爱,是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比喻为了维护正义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自从被敌人抓住后,这位老革命家早就做好了~的准备。

韩琪自刎—舍己救人

刎:抹脖子。舍:舍弃。韩琪自刎说的是戏剧《铡美案》中的一个故事情节,陈世美派家将去谋杀秦香莲母子,韩琪不忍心杀人而自杀身亡。这句话指的是不顾个人安危去拯救别人。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挺身而出挡在了受害者前面,这种~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杉木做椽子—宁折不弯

杉木:杉树的木材,木质轻而坚硬、笔直,常用于建筑和制作家具用。椽子:屋顶上用来托住瓦的木条。宁:情愿。折:折断。这句话的意思是:杉木做成椽子,即使是被压断了也不会变得弯曲。比喻人的性格坚强,意志坚定,宁可死也绝不在邪恶面前屈服妥协。

作为一名警察,他面对原则问题从不退让,为了维护正义,他是~。

请把下列水果填入括号中。

A.山楂B.苹果C.椰子D.梨E.柿子F.西瓜G.桑葚H.葡萄

①()掉在箩筐里—乐(落)在其中

②歪脖子树上结歪()—不成正果

③吐鲁番的()—甜透了

④冬天吃()—寒酸

⑤海南的()—果真有味

⑥老太太吃()—专拣软的捏

⑦熟透了的()—红得发紫

⑧丢了()捡芝麻—因小失大

稳重踏实

不见兔子不撒鹰—做事稳当

撒:放开。不看见兔子不会放出猎鹰,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人做事稳当,不急不躁。

他这人向来是~,所以你就放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

踩着石头过河—脚踏实(石)地

脚踏在坚实的地上。这句话常用来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自信不虚浮。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雪地里走路—一步一个脚印

形容一个人做事脚踏实地、稳妥可靠。

学习就像在~,才能把知识学得扎实。

不见兔子不撒鹰—做事稳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打电话遇忙音—不通→通州集—常事(市)

彬彬有礼

新媳妇拜年—彬彬有礼

彬彬:文质兼备的样子。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文雅而有礼貌的样子。

小王来家里做客,他那~的样子,受到了家里长辈的一致赞赏。

见人先作揖—礼多人不怪

作揖:中国旧时行礼的一种形式,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怪:责怪,怪罪。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人多行礼,别人是不会怪罪的,说明与人交往礼节还是不可欠缺的。

对别人保持一定的礼节还是比较好的,~嘛。

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礼

孔夫子是孔子的尊称,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曾周游列国,宣传他“以礼治国”的政治思想。这句歇后语用来形容人很有礼貌。

他是一个很有礼貌的人,和他接触后你会发现,不管在哪里,他都如~。

读一读与孔子有关的歇后语。

孔子面前讲《论语》—忘了自个儿姓名

孔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才

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孔夫子挂腰刀—文武双全

孔夫子讲学—文绉绉的

孔夫子的弟子—闲(贤)人

孔夫子写信—不打草稿

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执迷不悟

讲课还是老一套—屡教不改

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这句话用来形容犯了错误的人虽然经过多次教育,但仍不改正。

邻居家的那个小孩几次在外面偷东西,被家长发现后挨过打,可是他依然~,让他的父母大伤脑筋。

牢房里赌博—一错再错

一错再错是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犯了错,下次遇到还犯同样的错误。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一个人不听别人劝告,一意孤行地做错事,而不吸取教训。

这件事你已经做错了,以后再遇到这事,你可不能~下去了。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华佗:东汉末年医学家,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讳:避忌。忌:怕,畏惧。指人隐瞒疾病,不愿医治。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一个人犯了错误、有缺点,怕人批评而加以掩饰,不愿改正缺点、错误。

一个人即使犯了错,只要他不~,就说明这个人还有改正的机会。

请把下列人物填入括号里,完成下面的歇后语。

A.韩信B.姜太公C.华佗D.楚庄王

E.董存瑞F.秦琼G.周瑜H.刘备

①()猜谜语—一鸣惊人

②()行医—名不虚传

③()点兵—多多益善

④()摔孩子—收买人心

⑤()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⑥()钓鱼—愿者上钩

⑦()炸碉堡—视死如归

⑧()卖马—背时

得陇望蜀—贪心不足

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镇压了许多敌对势力,但仍有一部分不愿意归顺,而割据陇地(今甘肃省境内)的隗嚣、割据蜀地(今四川地区)的公孙述就是两股较大的势力。这两人自立为王,又相互勾结,一起对抗光武帝的统治。

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亲征陇西的隗嚣,把隗嚣包围在陇西城内。隗嚣向公孙述求救,公孙述派兵增援,结果又被岑彭率领的汉军包围在上邦(在今甘肃省境内)。光武帝见一时半会消灭不了隗嚣,就自己先回到了京城洛阳,又给岑彭去信说:“如果把陇西和上邦这两个城攻打下来了,先不用返回京城,直接去攻打巴蜀的公孙述吧。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既然平定了陇西,干脆就连巴蜀也一起平定了吧。”

后来光武帝信中所说的“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西,还想攻取巴蜀,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