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
48322800000020

第20章 纷繁的世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3)

急救指现场对突然发生的疾病和意外伤害给予紧急医疗措施。其目的在于挽救生命,稳定病情,减轻伤病员的痛苦,预防并发症,为送医院救治奠定基础。

1.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适用于病人呼吸受到抑制或突然停止,心脏仍在搏动或心跳停止时。由于大脑组织对氧极为敏感,常温情况下,缺氧4~6分钟就会引起不可逆转的变化,而呼吸中断以后,人体组织所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排出即刻中断,故此时需要用手法或器械辅助病人呼吸,达到充分换气,使其恢复自主呼吸,这种方法称人工呼吸法。平时常用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最易行、最有效的方法:施行人工呼吸,首先要判定病人有无自主呼吸,抢救者在保持气遭开放的情况下,将其耳部贴近病人的口和鼻,检查有无呼吸,同时观察胸部有无起伏,聆听呼吸时有无空气逸出,感觉有无气流。只有在确认病人呼吸已经停止或极微弱时才施行人工呼吸,,同时在注意判别有无其他损伤,如头部外伤,颈椎骨折等,避免因不适当的搬动丽导致死亡。其二,要保持气道通畅。病人仰卧,清除其口内异物,如假牙、痰涎、血块、泥土、杂草等,保持气道通畅。松开病人衣扣、裤带、内衣、保证胸廓活动无阻。操作人工呼吸时,病人取仰卧,头后仰、口张开,使呼吸道伸展,术者站或跪于病人一侧,以一手托起下颔以防咽喉舌堵塞,以另一手捏紧病人鼻孔(以免气体从鼻孔溢出),然后术者深吸一口气对准病人口用力吹入,此时可见病人胸部抬高;吹毕放松鼻孔,使胸廓和肺部自行回缩。如此反复,每分钟16~20次,吹气力量视病人情况而异。吹气后如病人胸廓无变化,说明漏气或呼吸道有阻塞,应迅速查明原闪进行有效急救。病人出现自呼吸后,吹气节律应与自主呼吸保持一致。同时有心脏骤停时,应心、肺复苏同时进行,并密切协调配合。单人操作时,每做15次心脏按压后,再做2次人口吹气;双人操作时,每做5次心脏按压后,作1次人口吹气。

(2)仰卧压胸式人工呼吸。病人仰卧,上肢放在身体两侧,背部垫柔软衣物使之凸出,术者上半身重力向前、下、内方压迫病人胸廓,使之被动呼吸,然后两手松开,身体复原位,节律同上,反复进行至恢复自动呼吸。

(3)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

使病人俯卧,头偏一侧,一侧上臂屈曲垫于头下,一侧上伸直置于头侧。术者同上法以两拇指靠近背柱,其他四指张开紧贴肋问,推压病人背部使之呼吸,然后两手松开,病人因胸廓自动扩张而吸气。如此反复进行,节律同上。

(4)仰卧牵臂式人工呼吸

体位与仰卧压胸式相同,术者跪在病人头部,握住其手腕,先将病人双臂向上举并向外伸展,使胸廓变大造成吸气然后,将双臂回拢用其手腕部挤压乳房下处,造成呼气。如此反复,有规律地进行。

2.胸外心脏按压

心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垂危症状,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意外伤害、中毒、过敏以及各种严重休克,可发生在医院,也可发生在家庭、学校、运动场和马路等任何地方。心脏骤停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心脏骤然停止了有效的排血,胸组织的供血也随之中断。在正常温度下,心脏停搏3秒钟以上,病人感到头晕;10—20秒时发生晕厥;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发生了不可逆性损害。所以,如发生心脏骤停时,应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通过按压胸骨下端间接地挤压左右心室腔,使血液流入主动脉和肺动脉,放松时,胸骨由于两侧肋骨及肋软骨的支撑力作用而复位,胸内负压增加,静脉血回流心脏,心室充盈,这样反复进行,可以建立有效的循环,促使心脏恢复自主节律。

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前,首先要确认颈动脉无搏动才属心脏骤停。由于有些人脉搏较慢,故查脉搏需5—10秒,对尚有脉搏的病人,进行胸处按压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对脉搏尚存而呼吸停止者,只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抢救者在急救的同时,必须及时呼救。操作时,病人仰卧地面或硬板床上,头敢低,面部转向一侧。抢救者站立或跪在病人右侧,以右手根部放在胸骨的上2/3下1/3交界处,左手掌重叠在右手背上,伸直肘关节,用抢救者自身的体重有节律地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35厘米,间接压迫心脏。每次按压后即放松,使胸骨复位、按压次数成人每分钟60—80次。

经过一段时间抢救后,病人脸色逐渐好转,口唇、牙床转红,颈动脉有搏动,瞳孔由大变小,自主呼吸恢复,表示抢救初步成功,可在密切观察下急送医院进行下一步处理。

施行胸外心脏挤压法时,要注意按压部位正确。如压迫部位过高,则胸骨不能下陷,影响效果;如果过低,则可能将胃内容物挤出,引起呕吐,误吸入肺,压迫时,应带有一定的冲击力量,但用力要均匀适度,用力过猛可引起肋骨骨折,组织损伤;用力过轻,则起不到将心脏内血液排空的效果。

在按压1小时后体征无明显变化,说明复苏希望已很小。当死亡征象明显时,可停止按压。

3.外伤止血法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活泼好动,喜欢体育活动,但又往往对自己能力估计不足,再加上自理能力差,经验不足,缺乏安全观念,因而常会在运动场上、体育课或上学路上发生外伤出血或骨折。

外伤出血指血管在外力损伤下,血液从血管内外流所致。急性出血是外伤后致死的主要原因。成年人的血液占自身体重8%,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血液约有4000毫升。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现象:脸色苍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拉回固定。

4.骨折的紧急处理

由于外力作用,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造成骨骼破裂、折断、粉碎,称为骨折。骨折断裂穿破皮肤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未穿破皮肤不与外界相通称为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凉、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脉搏细或摸不到,血压下降或测不到。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现场救护时,首要的是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这里介绍的几种外伤止血法主要指外伤后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1)普通止血法。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局部,然后涂红药水,加盖消毒纱布块,用绷带包扎即可,用于小伤口小出血。

(2)指压止血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临时止血法,多用于头、颈部及四肢的出血,动脉出血且量大时用。在出血部位的靠近心脏端,用手指将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

(3)加压包扎止血法:体表及四肢小动脉或静脉出血伤口较大且出血量较多时,大多可用加压包扎或抬高患肢绷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

(4)加垫屈肢止血法:可用于大腿、小腿、上臂、前臂及手部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可分别在腹股沟处、腋窝及肘窝放一绷带或纱布卷等,然后关节屈曲用绷带或三角巾紧紧缠住。但在骨折的肢体不能用,以免引起骨折端错位和剧烈疼痛。不要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如血液循环完全被阻,要每隔1小时左右慢慢松开一次,观察3—5分钟,防止肢体坏死。

(5)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用其他方法无效,且会有生命危险时采用。一般先用指压止血,然后在出血处的近心端用布垫或衣服、毛巾等垫好,再以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持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两圈,并闭合性骨折。

脊椎、骨盆和股骨骨折,多发性骨折及严重开放性骨折等,在损伤较重、出血量大等情况下可能出现创伤性或出血性休克,较轻的骨折没有全身症状。中学生的骨折,大部分发生在运动场上或追逐打闹时,骨折部位多为上肢前臂或小腿闭合性骨折,主要症状和体征有:疼痛:随骨折严重程度及部位而异,在活动及变换体位时加剧,严重者可致休克。在骨折处伴有明显压痛;骨折后很快发生组织肿胀,骨折端移位时,受伤部位或肢体畸形、活动受限;骨折端在移动时相互摩擦发出骨擦音,但在不完全骨折或在两骨折端之问夹有软组织时,骨擦音不出现;由于骨折,发生机能障碍,如失去原有的支撑、旋转等功能,有时还可能形成假关节,出现异常活动,疼痛可能使机体呈保护性姿态。而不能行走、话动等。

骨折的症状和体征是诊断骨折的重要依据,但对于未完全断裂的骨折,或掌骨等较小的骨折,往往不易确定,需通过摄片等检查。

骨折处理得是否及时和适当,会影响骨折的治疗和愈合。及时、正确地对骨折及时固定,可避免锋利的断骨刺破皮肤、周围组织、神经和大血管等,以减轻疼痛,防止创伤性休克的发生和避免在搬移过程中加重伤情,为下一步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骨折临时固定的原则是: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如有休克,同时进行抗休克处理;不要无故搬动伤员,原则上不做现场复位,如因伤肢过度畸形而明显影响固定时,可依伤肢长轴方向稍作顺势牵拉后固定。

固定最好选用木制夹板,紧急情况下可以就地取材,如木板、木棍、树枝、竹杆等。四肢骨折固定时,先绑扎纱布等柔软物品垫好。夹板要扶托整个伤肢,将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好,条带不要直接绑在骨折处。固定后,上肢应呈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四肢应需出指(趾),药物,保持伤口清洁,外露的断骨要送回伤口内,避免刺伤血管、神经和增加污染的机会,伤口上盖以消毒敷后再包扎。骨折患者的搬运同样重要,方法依骨折部位的不同而异。头部骨折:颅骨骨折伤者多已昏迷,应让伤者仰卧,头部稍垫高,转送医院时,可在伤者头两侧放上沙袋或硬枕头固定头部。

颈椎骨折:应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然后一人托肩,一人托臀,一人托下肢,动作一致拾放于硬板担架或木板上(切忌用软担架)。颈部两侧用颈托或沙袋固定,肩部略垫高,防止头部粑转和前屈。

脊柱骨折:凡怀疑伤及腰部者,应严禁伤者走路、弯腰,也不得搀扶,或背抱伤者,不能用软担架抬送,运送途中要禁止患者坐起或自行翻身,以免腰部再活动时可能使断骨刺伤骨髓,造成截瘫。搬动时由3~4人分别用物臂托患者的头、胸、臀和腿部,动作一致将患者托起,平放于硬木板或木板担架上,最好让患者俯卧硬板担架上,然后用宽布固定。如用仰卧运送时需在腰部垫一个高约10厘米的小垫。

肋骨骨折:若断骨刺伤肺,则呼吸困难:若未伤及内脏,可用宽布带缠绕胸部断裂处,尽快送医院救治。

骨盆骨折:先用绷带或三角巾将整个骨盆作环形包扎固定,然后将患者抬上担架后呈仰卧位,双膝下垫以衣物,使髋部位放松,以减少骨盆骨折的疼痛。

上肢骨折的患者多数的可以步行,但下肢骨折患者剜需背、抱或双人抬运。股骨骨折时,作临时固定后,用木板或担架担送。

5.排出毒物法

对于中毒患者,必须排出其毒物,才能确保其生命。中毒途径不同,急极措施也不同。对气体中毒者应立即让患者脱离气体中毒环境,呼吸新鲜空气,使毒气不再吸人体内,如一氧化碳中毒。

对皮肤、粘膜沾染中毒一般用大量清水冲洗,可洗掉毒物。但忌用热水,以免增强皮肤对毒物的吸收。对有些毒物应采取特殊措施,不能用清水冲洗,如酚类毒物,可用10%的酒精或植物油冲洗;酸碱类毒物,可及早使用对抗剂进行中和;生石灰,要先用千棉球擦净,然后用有压力的水冲洗,以免引起化学反应烧伤局部。

消化道中毒一般先行催吐、洗胃、然后用导泻或灌肠阻止或延缓身体对毒物的吸收。催吐方法有物理和化学两种,可因人而异,就地取材:用干净筷子、羽毛、压舌板、匙柄,甚至直接用手指刺激患者咽后壁或舌根部引起呕吐;用适量食盐和肥皂水让患者口服,引起呕吐;使用催吐药物,如口服硫酸铜溶液(0.3—0.5克硫酸铜)溶于100~200毫升水中)或吐根糖浆。但催吐时要注意;催吐适用于神志清楚并估计胃内尚有多量食物或固体毒物者催吐时要防止吐物误入气管;服腐蚀性毒物及抽搐尚未控制的中毒者不宜催吐。

催吐后不论其效果怎样或不宜催吐者都应及早洗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