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坚牢。”人一定要敢于抛开世俗的妄念。
——圣严法师
人生就应该如行云流水般自在洒脱,用自己最真的性情生活,这样才不会觉得累。如果抑制了自己的本性,就会失去生命原有的活力和生机,生活也会丧失了乐趣和欢喜,人就会失去真实的自己。圣严法师说:“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得意时不会发狂,倒霉时不需自卑。不要因为没有钱了就见不得人。有智慧的人,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立场、任何情况下,心里都是坦荡荡的,都是自在的,无牵、无挂、无碍的。”
唐朝南泉普愿禅师住庵时,有一位和尚前来拜访他。禅师要上山传法,便对来访者说:“我去上山,中午请你自己做饭,并给我送一份上来。”
午时,这位来访的和尚就自己做饭吃了。他一时闲散无事可做,躺在床上就睡着了。南泉在山上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那位和尚送饭来,就回庵去。没想到那位和尚躺在床上正呼呼大睡。南泉没有责备他,反而很幽默地也上床躺在他身边睡觉。
又过了一会儿,那位和尚很舒服地打了个哈欠伸伸懒腰起床了。看到身边的南泉,他也并不觉得奇怪,仿佛南泉根本没给他说过送饭的事。
南泉对那位和尚说:“我以前曾经看过一个‘灵利’活泼的道人,直到现在没有再见过。”接着拿起一只掸子摇一摇对那位和尚说:“那个‘灵利’道人像这个吗?”
那位和尚说:“不一样。”
南泉说:“你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过,怎么知道他们不一样?”
那位和尚回答:“如果你想知道我在哪里见过,请师父你先放下掸子来。”
南泉高兴地说:“我印证了你一双自然流露智慧的眼睛。”
很多人看不懂这个佛教故事,圣严法师解释说:“禅宗常常用法器和法物来象征禅道,传衣、传钵,就是用衣钵代表禅法。在这里,掸子也代表禅法。如果那位和尚拘泥而不自在,就会失去自由,一直牵挂着忘了送饭的事,见到南泉也会诚惶诚恐地赔不是。如果他自己是一位‘灵利’的道人,自由自在,过去的事就不会在他心中留下痕迹,就很自然地请南泉禅师放下那把掸子。南泉正是看到了他自然本真的品性,才这样赞许他的。佛说:‘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坚牢。’人要敢于抛开世俗的标准。”
在有些人心目中,潇洒似乎就是消费高档,出手大方,放松要求,贪图安逸。其实,一个人刻意有所求时,心就会受制于那些蜗角蝇头的争斗,鸡毛蒜皮的得失;受制于那些世俗冲击下的诱惑。这样狭隘虚假,心态难平,还能洒脱吗?
洒脱应是一种俗世的解脱,心灵的自由,个性的自在,行为的酣畅;潇洒不在他人的眼中,只在自己的心中。它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觉,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品味。
洒脱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取决于自己的内涵修养。一个人抛开琐碎的烦恼与纷扰,荣辱皆忘,同时清洗心灵污浊,比如浮躁、烦忧、苦恼、不平,让自己的心如月光一样空明,痛痛快快地过,自由自在地活,这才是令人向往的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