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学生气象知识丛书-气象与灾害
48298800000006

第6章 气象灾害的影响(2)

低温冷害指农作物生育期间,在重要阶段的气温比要求的偏低,引起农作物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造成农业减产。我国平均每年因低温冷冻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64万公顷。夏季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因为这里纬度较高,5~9月的热量条件虽能基本满足农作物的需要,但热量条件年际变化大,不稳定,反映在农业生产上就是高温年增产,低温年减产。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1969、1972、1976年因低温冷害影响粮食产量均在100亿 公斤左右。春、秋季低温引起的冷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春、秋季是冬、夏季风交替出现的过渡时期,天气复杂多变。每次冷空气的入侵,一般都 会有明显的降温过程。冬、春季,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南方低温冻害对其他作物的影响也很严重,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和台湾五省区的南部一些地区,属热带和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独特农业区域。冬季强寒潮爆发南下,橡胶、椰子、油棕、胡椒等经济作物会遭受寒害。建国以来,1955、1963、1967、1968、1974、1976、1977年发生过比较严重的寒害。如1955年1月,因受强冷空气影响,广东和广西橡胶树干枯致死的占70%~80%;海南岛北部橡胶树受害占10%~30%。1976、1977年连续两次寒害,广西龙州地区4~6级严重受害的橡胶树占90%~98%;云南的西双版纳胶区的开割胶树严重受害率也高达36%。1996年2月中旬中期至月底,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大部地区遭遇低温冻害,有158万公顷农作物受灾,仅广西就死亡牲畜4500多头(只),并在香港造成4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仅广东省就达47亿元;1998年3月18~22日,南方大部地区遭到冰雪冻害,有96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1999年12月15~23日,华南、西南及长江下游部分地区遭到低温冻害,240万公顷农作物受灾,仅广东、广西和湖南三省(区)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24亿元;2000年1月下旬,湖北、安徽、重庆等地遭到大雪、低温冻害,118.8万公顷农作物受灾。2004年,全国因雪灾、低温冷冻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71.1万公顷,绝收面积52.9万公顷,3156.1万人次受灾,死亡29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96.6亿元。

三、高温酷暑的影响

由于我国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均很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是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之一。夏季日最高气温在35℃ 以上的高温在我国普遍存在,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地区出现频率较高,尤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频率更高,因此,南京、武汉、重庆等地素有“火炉”之称。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高温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强。与此同时,热日和暖夜频率明显增加,即高温酷暑频率增加,给人民健康及工农业生产带 来不利影响。例如2003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和华南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日最高气温≥35℃)天气,历时40余天,其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强度之强,均为几十年来罕见。据南方13个省(市、区)的212个站资料统计(不包括西藏),2003年夏季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共有143站,占统计站数的67%。高温范围大大超过常年,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高温干旱造成福建、江西、湖南及浙江四省44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79万公顷作物绝收,有900多万人饮水一度发生困难。持续高温酷暑使华东、华中、华南电网火电机组全部满负荷运行,共有19个省市采取了拉闸限电措施。

四、台风灾害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有7个,最多的年份达12个。台风登陆时间主要集中在7~9月,这3个月平均每年登陆的个数约占全年登陆总数的3/4。台风初次登陆我国的时间平均在6月下旬,末次登陆时间平均在10月上旬。台风登陆的地区几乎遍及我国沿海地区,但主要集中在浙江省以南沿海一带。华南(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沿海登陆约占登陆总数的89%,其中,又以登陆广东省的为最多;在浙江省及以北沿海登陆的只占11%。据近15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台湾省和港澳地区资料缺)平均每年遭受台风危害的农作物面积达300多万公顷,死亡400多人,倒塌房屋30多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240亿元。1973年9月14日,在海南琼海登陆的7314号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60米/秒,县城几乎被夷为废墟,整个海南死亡903人、伤5800人,约20万间房屋倒塌或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0亿多元。2003年13号台风“杜鹃”登陆广东,狂风暴雨给沿海部分地区造成较重损失。广州、深圳、梅州、中山、珠海等14个市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629万人,因灾死亡4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6万公顷,5万多间房屋损毁,交通、水利和电力通讯等受损严重。

2004年8月12日在浙江省温岭市登陆的第14号台风“云娜”台风造成1800多万人受灾,183人死亡,9人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7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1亿元,其中浙江受灾最为严重。

五、冰雹、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灾害的影响

我国降雹多出现在东北到西藏这一条“东北-西南”向地带中,青藏高原是我国雹日最多的地区。冰雹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多发生于4~7月,春夏之交最为频繁。冰雹出现的范围虽较小,时间短,但来势猛,强度大,常伴有狂风骤雨,因此往往给局部地区的农牧业、工矿企业、电讯、交通运输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例如1987年我国先后有2150多个县(次)降雹,受灾农田500多万公顷,毁坏房屋180万间,死亡400多人,受伤1万多人;1989年我国先后有2150多个县(次)降雹,受灾农田500多万公顷,毁坏房屋180万间,死亡400多人,受伤1万多人。

我国云南南部、两广及海南省是我国雷暴日数最多的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达到90~100天,其中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省中部山区可达110天以上。由这一地区往北,随着纬度的增加,雷暴日数逐渐减少。我国每年有三四千人因雷击伤亡,造成的财产损失达50~100亿元。2004年6月26日浙江临海遭受雷击,造成17人死亡。

龙卷风是地球上最强烈的一种旋风,风力极大、破坏力极强。我国大部省(区、市)都有龙卷风的踪迹,平均每年不足100个,以华东的江苏、上海、安徽、浙江及山东、湖北、广东等省(市)相对较多。龙卷风出现的季节一般在5~9月,出现时间大多在午后到傍晚。1966年3月3日,苏北盐城、射阳、大丰县出现特大龙卷风,各地受影响时间仅2~3分钟,但风力极猛,摧毁力极大,造成87人死亡,毁坏房屋3万多间,其中倒塌1万余间。2003年7月8~9日,安徽省庐江、无为、望江、枞阳、太湖等县部分乡镇遭受龙卷风和暴风雨袭击。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达7.26万公顷,绝收6000多公顷,倒房6800多间,损坏房屋1.6万间,死亡17人,伤病5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7亿元。

六、沙尘暴灾害的影响

沙尘暴是干旱地区特有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强的沙尘暴的风力可达12级 以上,沙尘暴产生的强风能摧毁建筑物、树木等,造成人员伤亡,刮走农田表层沃土,使农作物根系外露,通常以风沙流的形式淹没农田、渠道、房屋、道路、草场 等,使北方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弱化,恶劣的能见度可造成机场关闭及引发各种交通事故。我国沙尘暴主要集中在春季,塔里木盆地周围、河西走廊-陕北一线、 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是沙尘的多发区。近50年来,除青海、内蒙古和新疆局部地区沙尘日数增多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日数在减少。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武威地区的强沙尘暴,致使87人死亡,3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6亿元。2001年4月上旬宁夏、内蒙古出现强沙尘暴,有2.5万头(只)牲畜丢失或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2002年4月5~9日,内蒙古、河北及辽宁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强沙尘暴,致使内蒙古9人死亡,1.5万头(只)牲畜丢失或死亡。2004年3月26~28日,沙尘暴造成锡林郭勒盟5000多只牲畜走失或死亡,苏尼特左旗22人走失,造成全国1200多架次航班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