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俄罗斯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编辑部决定寻找世界上至今历史最长的爵士乐队。他们在美国和西欧各国找了很久,可最后惊讶地发现,历史最长的爵士乐队竟在俄罗斯,而且它竟然是在中国上海诞生的。这就是奥列格·伦德斯特伦领导的爵士乐队,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奥列格·伦德斯特伦已经80多岁了,说话富于哲理,像个真正的哲学家。他很崇拜爱因斯坦和著名的俄罗斯科学家韦尔纳茨基院士。伦德斯特伦曾在中国生活过26年,并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上海创建了这支俄罗斯爵士乐队。1947年他带领整个乐队回到苏联。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伦德斯特伦爵士乐队顶住种种压力,终于没有解散。之后,他们在俄罗斯顺利地工作了近50年,直到如今。
在中国住了26年
奥列格·伦德斯特伦的母亲加林娜·彼得罗夫娜出生在赤塔,他也出生在那儿。奥列格·伦德斯特伦说他至今也还搞不清楚,他的童年是在什么人统治下度过的,因为“十月革命”以后,远东地区曾先后落入几帮匪徒手中。他的父亲难以忍受这种政局反复多变的情况,于是,当中国一承认苏维埃政权,他的父亲就与苏中共管的中东铁路当局签订了合同,到铁路上去工作。1921年,奥列格·伦德斯特伦全家——父亲、母亲、他和比他小一岁的弟弟伊戈尔一起到了哈尔滨。原本打算在中国只住一两年,结果一住却住了26年。当时的哈尔滨,除了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外,还居住着其他民族。
奥列格·伦德斯特伦的家庭生活是比较悲惨的。当时,他与他未来的妻子加利娅都在喀山的俄罗斯剧院工作。她在台上演出,而他负责乐队。他那时根本不想建立家庭,可是加利娅突然怀孕了,于是,奥列格·伦德斯特伦作为一名奉公守法的公民,在他38岁那年结婚了。
进入上海“百乐门”
1932年,日本人到了中东铁路,逼迫苏联将自己经营的那部分铁路卖给了伪“满洲国”。于是,许多人都纷纷跑到上海去,希望能借美国人作“保护伞”,因为那时日本与美国的关系还没有恶化。1934年,奥列格·伦德斯特伦的姑妈和姑夫去了上海。一年之后,奥列格·伦德斯特伦自己也决定去探探路,看是否能离这个“满洲国”尽量远些。一起前去“侦察”的有三个人——奥列格·伦德斯特伦,奥列格·伦德斯特伦未来的助手阿廖沙·科佳科夫和长号手托利亚·米年科夫。正好那时美国著名的小号手兼爵士乐曲改编者巴克·克莱顿也在上海——就是那个后来在康特·巴锡的乐队里一直工作了30来年的巴克·克莱顿,他自己组织了一个乐队,在跑狗场的舞厅演奏。每天晚上8时,他们就带着三瓶啤酒准时出现在舞厅里,张大了嘴听克莱顿爵士乐队演奏,一直到晚上11点。至于寻工作的事,则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等到该回哈尔滨了,奥列格·伦德斯特伦在一个熟人帮助下,登上了一条运送苏联电影拷贝去哈尔滨的英国轮船。而科佳科夫和米年科夫上了一条中国船,结果在公海上停留了两个多星期,因为日本人一开始不让这条船进入旅顺港。
当三人终于都回到哈尔滨后,大家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可真傻呀!既然我们都是大学生,那就组建个大爵士乐队吧!”奥列格·伦德斯特伦的弟弟伊戈尔小时候就能弹钢琴,后来又学萨克斯管,吹得还不赖;沙萨·格拉维斯玩班卓琴的技艺可以说已经很高超了;维塔利克·谢列布里亚科夫善于吹小号。那么谁当领队呢?有人说:“奥列格。”奥列格·伦德斯特伦后来回忆说,他当时几乎惊呆了,要知道,奥列格·伦德斯特伦与他们几个人不一样,直到不久前才刚刚弄明白音符的位置呢。不过,商量一阵后,奥列格·伦德斯特伦也就同意了。那么在哪里演出呢?在哈尔滨跟日本人一起演奏吗?经过一番努力,奥列格·伦德斯特伦终于跟扬子江饭店签成了一个报酬并不多的合同,在那里为“五时舞会”伴奏。虽然他们也知道,为夜场舞会伴奏报酬可多一些,但对“五时舞会”觉得也还可以,因为这些报酬已经足以让他们供养家庭和在法租界租借一间房子。奥列格·伦德斯特伦说他们那时跟许多人一样,来到国际化的大都市,只是希望能让生活过得稍好一些。
11年之后,上海所有的报纸都称奥列格·伦德斯特伦为“远东的摇滚乐之王”,而我们乐队则在上海最高级的舞厅之一——百乐门舞厅演奏。
据说,上海人会随着列昂尼德·乌乔索夫的歌曲旋律纷纷跳起狐步舞。这主要是因为奥列格·伦德斯特伦他们奏出的旋律与美国人或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别。就美国作曲家来说,无论是格什文,还是杰罗姆·克恩,在原创作品中都没有表现爵士音乐特有的那种韵律,这种韵律是后来的改编者自己添加进去的。有声电影在苏联刚诞生,苏联电影出口公司就将由乌乔索夫唱插曲的电影《快乐的伙伴们》出口到中国。奥列格·伦德斯特伦没用多长时间就根据他们大爵士乐队的特点改编了这些歌曲,并让他们的歌手用俄语演唱。正好有一位美国大音乐家来上海,他到百乐门舞厅听了演唱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有这种东西?”美国人以为,在“铁幕”后的苏联人什么都不知道。现在才发现,原来苏联也有爵士乐;原来乌乔索夫并不是什么政治宣传家,而是一位富有天赋的讽刺剧表演家;原来苏联人过得挺快活,他们也在开开玩笑、纵情大笑。
其实乌乔索夫当时演唱的并不是“苏联宣传歌曲”,而是真正的爵士乐歌曲。他演唱真正爵士乐歌曲的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很少有人知道,1928年乌乔索夫与家人一起去巴黎度假,在那儿听了一场美国十分著名的爵士音乐家兼表演家特德·刘易斯的音乐会。刘易斯在舞台上的表演,与乌乔索夫十分相像,也是善于讲些很引人发笑的讽刺笑话或者趣闻。然而,他的风格富有特色,体现出一种“爵士乐队之灵魂”的魅力。乌乔索夫后来承认说,他听了刘易斯的音乐会后,当即就决心一定要在苏联也创造出类似的东西。在《快乐的伙伴们》中,他便重现了刘易斯的所有技巧。
从美国爵士音乐家那儿奥列格·伦德斯特伦他们借鉴不少。把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交叉组编在一起而推出新的一套节目,当年迪克·艾灵顿也是这样做的。奥列格·伦德斯特伦那时才18岁时,迪克·艾灵顿是他和他朋友们非常崇拜的偶像。1971年,奥列格·伦德斯特伦在莫斯科的美国大使馆里与迪克·艾灵顿见了面,这是奥列格·伦德斯特伦一生中惟一的一次与他会面。奥列格·伦德斯特伦对迪克·艾灵顿说:“我曾买过你的唱片《亲爱的古老南方》。”迪克·艾灵顿一听就惊呆了,这与他以前所听说的各种传闻完全对不上号。让艾灵顿更加吃惊的是,这张唱片早在战前就流到了中国。艾灵顿紧紧抱住奥列格·伦德斯特伦的肩膀,惊呼:“这多么有意思呀!谁能想得到啊!这是多么久远的事呀!”
准备回国搞建筑
1946年,苏联驻上海领事馆收到了苏联外交部在战后发布的第一项命令。根据这项命令,所有返回苏联的人,只要能够提供可以证明自己出生在俄国的任何文件,包括沙皇时期的护照在内,都可以申请获得苏联国籍。那时,奥列格·伦德斯特伦他们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有充分的自由选择。因而,有些人,比如奥列格·伦德斯特伦的朋友谢尔盖·叶尔莫拉叶夫——他也是个爵士乐演奏家,就去了澳大利亚;奥列格·伦德斯特伦周围的俄罗斯人,有一半去了美国。但是,奥列格·伦德斯特伦说他当初的考虑是:谁在1945年打赢了战争?全部政治局势都很有利于苏联。斯大林在战后所具有的权威力量,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感到羡慕。于是奥列格·伦德斯特伦他们坚决要求尽快回国。因为战争还没结束时,奥列格·伦德斯特伦就在上海读完了高等技术学校的建筑学专业。奥列格·伦德斯特伦说:即使苏联因为经济处于崩溃状,而一时还顾不上爵士乐,房屋却是需要建造的,那他就先去搞建筑吧,他乐队里有的人都作好了先去建房的准备。
1947年秋天,他们来到了位于纳霍德卡的移民分配站。在那儿的日本战俘营里为苏联看守人员举行了音乐会,移民分配站负责人皮斯昆同志因此对他们相当尊重。奥列格·伦德斯特伦伺机请求他给他们找一个有音乐学院的城市。皮斯昆尽其所能,四处打电话联系,最后告诉奥列格·伦德斯特伦说,在可以接受归国移民的所有城市中就只有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喀山这两个地方有音乐学院。奥列格·伦德斯特伦选择了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