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正德皇帝要御驾亲征的消息,王阳明赶紧再写一封奏折,希望皇帝为了安全留在京城,自己则押解着宁王朱宸濠向京城出发。行至半路,听说皇帝率领的军队早已出发,又气又恼的王阳明,只能用一首诗,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
一战功成未足奇,亲征消息尚堪威。
边峰西北方传警,民力东南已尽疲。
万里秋风嘶甲马,千山斜日度旌旗。
小臣何尔驱驰急,欲请回銮罢六师。
千里风尘一剑当,万山秋色送归航。
堂垂双白虚频疏,门已三过有底忙。
羽檄西来秋黯黯,关河北望夜仓仓。
自嗟力尽螳螂臂,此日回天在庙堂。
正德皇帝一行人已经就快走到扬州,想要阻止他们并不是容易之事,尤其是皇帝身边有人煽风点火,王阳明的平叛之功转眼就变成了多事之举。许泰对皇帝说:“如今全天下人都知道皇帝带着十万兵马御驾亲征,如果就这样回去,岂不是成了带着十万兵马外出游玩?”听了此番话的朱厚照,更加觉得自己并没有让王阳明平叛,他却将宁王活捉,实在是有些多余。许泰更是在一旁添油加醋,竟然让皇帝将宁王放掉,再亲自与他大战一场,亲自活捉,这样正德皇帝便会在历史上留下丰功伟绩。而皇帝竟然同意了。
每个人都会做梦,有人的梦是理想,有人的梦是梦想,可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梦,简直就是妄想。
王阳明押解着朱宸濠即将到达杭州,没想到半路竟然遇到了锦衣卫,他们带来了皇帝的指令,要王阳明即刻将宁王押送回南昌,放回鄱阳湖,等“朱寿”大将军赶到后再进行捉拿。王阳明知道,这位朱寿大将军,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本人,如此荒唐的决定,也只有他才能做得出来。王阳明认为,不能由着皇帝的性子来,可又不能公然抗旨。正在犹豫间,第二天,锦衣卫再一次上门,催促王阳明尽快将宁王押送回南昌,却依然没有得到王阳明的允诺。
打发走了锦衣卫,王阳明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果一直抗旨不遵,自己很可能也不会得到好下场。考虑再三,他决定到杭州,去太监张永的府邸求见。张永派人阻挡,说自己不在,王阳明哪管这些,硬是推开了大门,闯了进来。他开门见山地对张永说:“江西的百姓已经饱受战乱之苦,再加上天灾折磨,如果皇帝还要到江西与宁王再战一场,百姓们恐怕又要被逼上山当劫匪了。”
张永伺候皇帝多年,深知皇上的脾气,如果王阳明不将宁王放归鄱阳湖,让皇帝再抓一次,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想劝王阳明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做,没想到王阳明竟然请求把宁王和一干从犯交给张永,让他转交给皇帝。人人都想居功自傲,而王阳明却轻易将自己生擒的战俘拱手送人。张永欣然同意接纳宁王,王阳明至此才终于长舒一口气,一个隐患终于被转交出去。
王阳明终于可以休息了,他住在净慈寺中调养身体,张永果然也依着他的意思,将宁王交给了皇帝,而皇帝却丝毫没有回京的打算,准备在扬州玩够了之后,再将宁王放回南昌,到时再与他大战一场。为了防止王阳明阻挠自己,皇帝还颁布了一道新的诏书,任命王阳明为江西巡抚,即刻到任。如此一来,王阳明不得不再一次返回南昌。
正德皇帝还没有玩够,他派出许泰和张忠带着两万精兵,先去南昌扫平宁王的余党。这两万人成了南昌城最大的祸害,并没有太多宁王的余党给他们抓,他们整日里只负责吃喝玩乐,栽赃陷害,一个不顺心,就会给人扣上宁王余党的帽子,有钱的人家动辄被敲诈勒索,没钱的人家只能被抓到军营去挨打。连王阳明的学生伍文定和冀元亨,也被当作宁王的余党抓了起来。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伍文定的罪名是身为吉安知府,长期留在南昌,一定是图谋不轨;冀元亨的罪名则是出入过宁王府,为宁王讲过课。二人每天遭受酷刑,不堪折磨。王阳明再三交涉,却只救出了伍文定一人,冀元亨依然被关在牢中。
为了安抚不堪忍受官兵折磨的百姓,王阳明下令让所有青壮年都躲起来,自己还经常去军营中探望官军,并为他们带去礼物,还告诉百姓,要好好招待这些从北京来的兵士,渐渐地,官兵们也不好意思对老板姓过多刁难。转眼新年将至,王阳明又宣布在城内举行祭祀活动,家家户户挂起白幡,悼念自己在战争中死去的亲人。北京的兵士见到这样的气氛,也不禁开始思念家乡。
人最强大的部分不是体魄,而是心灵。王阳明深知,从心灵上瓦解对方,比任何武器都更加管用。许泰和张永知道,王阳明又在搞心战,他们决定将他请到军营中好好羞辱他一下。他们虚情假意地称赞王阳明英明神武,又提出比试射箭。王阳明执意不肯,许泰索性定下赌注,如果王阳明胜,他们立即撤军。王阳明纠缠不过,只得应允。许泰和张永各发三箭,全都稳稳地射中箭靶。一向弱不禁风的王阳明,看似连拉满弓箭都费力,可他竟然将第一支箭准确无误地射入了靶心。接着又同时拿起两支箭一起发射,两支箭一前一后地射中靶心,随着箭声的消失,士兵们爆发出一片欢呼,既是替王阳明庆祝,又是欢呼自己终于可以回家了。
一年一度的新年如期而至,每一个人的心灵在这一时刻都能得到极大的温暖,像温顺的羔羊,又像熟睡的婴儿,每个人都希望新年有好运降临。王阳明却不知道他面临的是好运还是厄运,因为他又接到了皇帝的诏书,让他即刻赶去南京。正德皇帝在扬州玩够了,将下一站游玩的目标定在了南京。按照皇帝的意思,王阳明将自己之前呈给朝廷的《擒获宸濠捷音疏》进行了修改,将自己在战争中的作用淡化,大大强调了大将军“朱寿”在战争中的作用。皇帝终于心满意足,他决定,再与宁王大战一场之后就返回京城。
宁王朱宸濠已经被正德皇帝囚禁了一年多,不明就里的他突然被放了出来,还被人穿上了一身崭新的盔甲,又给了他一支长枪和一匹马,还没有回过神来的宁王,只能看到周围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迎面一匹快马跑来,骑在马上的,正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只轻轻砍了一刀,朱宸濠手中的枪就断成了两截,简单几下,已经衰弱不堪的宁王就被打落马下,很快被塞进囚车,押送回北京。
回京的路上,途径淮安,正德皇帝突然冒出了乘船到河中打渔的念头,正开心间,小船突然在水中翻船,正德皇帝意外落水,随行人员赶紧将皇帝救上岸。也许是落水受了凉,也许是受到了惊吓,正德皇帝落水后染上了严重的肺病,不到半年的时间,年仅31岁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竟然离开了人世。去世前,他留下遗言,要自己最喜欢的妃子、大臣和太监陪葬,曾经在皇帝身边作威作福的一干人等,就这样被皇帝带入了地下。如果世上真有因果报应,也许这是最好的例证。
看透一切的大圣
事情看透,就知道如何前行;人情看透,便明白如何相处;看透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透的人,处处都是困境。放得下的,处处都是坦途,放不下的,处处都是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