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父母成就好孩子
48281600000007

第7章 人进行灌注的容器(7)

什么是蒙台梭利认为的“自我发展”?遗憾的是,她并未给出一个具体的定义,但是她在《儿童的发现》一书中这样写道:“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必须掌握住两点原则:一个是协助孩子获得自由,另一个是避免限制孩子自发性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避免孩子的自发性活50动受到压抑或干涉,同时,也应该观察孩子自由活动时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可以对蒙台梭利所说的“自我发展”作这样的解读:给儿童营造一个合适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身体与精神、个性发展都能够获得自由空间,让孩子在这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以自己的本能需求为指导,来进行自由选择工作并且自由决定工作的进展。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则孩子其实就是在自我发展。

因此,蒙台梭利把人的遗传素质看作对人的发展具有头等意义的因素。在她看来,这种遗传素质在儿童身上的体现,就是一种自发的冲动。

为了保护这种冲动,教育就是促进这种内在力量自我发展的过程。她曾说:“如果总是沿着一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相同的陈旧路线来构思教育,教育是没有多少希望的……我们发现,教育并不仅仅是由教师来完成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人本身得以自我发展的自然过程。”

我们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自我发展。不仅仅是蒙台梭利,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持这种看法。他从对他的养子小斯宾塞的教育中总结出一套教育方法,他说:“在自我教育方面,我认为,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自我发展,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自我教育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方式,我们所熟悉的一些成功人士,已不断证实了这一观点。有可能,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学的流浪儿,他的生存能力及智慧,可能让成人都吃惊。其实,任何一个孩子,如果你不对他的思想施加影响,让他完全自由地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他小小的脑袋里所迸发出来的敏锐、生动也会令你吃惊。

知识的丰富和问题的解决,因为是孩子通过他自己的心智和意志活动所得,是永远归他所有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需要的心智、思维、兴奋,是从老师或父母那里无法获得的。可能你会说,“我的帮助会让他做得更快,少走弯路”,虽然他会失败,但在他独自探索的过程中,他的思维达到了十分紧张的程度,因此一旦他通过这种方法获得了正确的知识,他就会牢牢地记住。这个完整的过程,就是孩子自我发展的过程。

你会发现,经过了这个过程,孩子的能力有了质的提高。这种自我教育的训练使孩子不断把他已获得的知识加以组织和运用,今天获得的知识成为解决下一个问题的方法,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成为解决新问题的前提。这样得出的知识,一到手就转化成能力。另外,这种训练对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和品质有很大作用,使他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有耐心集中注意力。失败,坚持,再失败,再坚持。这种性格对孩子日后的生活也具有重要价值,使他们珍视荣誉,正视现实。

儿童自我发展也具有一般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交往,他们的认知能力、社会观点以及社会比较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当幼儿对于自我的生理认知、心理认知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开始形成对错和是非观念。

对于儿童来说,从以他人评价为标准发展到独立的自我评价,从不断脱离自我中心到最终自我评价的客观化程度得到提高,这是一个顺其自然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只要大人不去取而代之、不去干涉,是可以独立发展的。如果孩子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便会逐渐提高,进一步来说,他们区分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当他们渐渐长大,他们便能够比较实际地判断社会交往情境,最终根据这些判断来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自我,对社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具有相应的应对能力。而且,这样发展起来的儿童,自我的结构比较稳定,能够以自己的内部价值标准作为基础,根据外部情境的需要,来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4

爱可能会削弱孩子的意志

如果你是父母,你一定会竭尽全力地给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是不是给对了?孩子是不是真的很快乐?也许你会说,当然会,我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可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呢?比如,孩子蛮横地哭闹,他们大发脾气,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哭一场,他们过分依赖父母,对自己应该做到的事情却无法做到,破坏性较强,或者对其他的孩子有攻击性,还有可能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蒙台梭利提出警告,我们的孩子可能缺乏意志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果你是一个溺爱孩子的人,那答案很可能是:孩子的意志正在被你的爱消磨。

我们之所以提倡意志教育,其实是想真正给孩子们一笔心灵上的财富。我们希望他们摆脱虚荣心的桎梏,专心致志,使内心生活获得充实。

我们希望他能为某个崇高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基于这种热切的希望,我们将孩子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但是,不要忘记前面我们讨论过的——孩子们也有拯救自己的力量!是的,孩子们正在用他们的整个身心爱我们,用他们那小小的心灵所能够包容的全部热情顺从我们。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具备控制自己内心生活的能力。实际上,这种自我发展的能力一直植根于他们的内心。

这种能力指引他们去触摸某种东西,去熟悉某种东西。而我们却对他们说:“不许碰。”他们到处跑动是为了能够走稳,我们却喝道:“别跑。”

他问我们问题是为了获得知识,我们却回答:“宝贝别去管这些事。”我们会时时爱护我们的孩子,我们看着他们,叫他们听话,给他们买许多有趣的玩具,叫他们乖乖地别动。

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我们可能会听到他们的心声:为什么大人想毁掉我所喜欢的东西?为什么他们总是给我买我并不感兴趣的东西?为什么他们总是不让我去做我想做的事?其实,这就是大人的任性!正是这种任性,成人阻碍了孩子内在能力的发展。而这种阻碍,可能仅仅是因为“爱”!因此,孩子为了拯救自己,必须拥有一颗像维托里奥·阿尔费里一样坚强的心灵,可是,孩子们却往往不能,因为他们在大人们长期的宠爱下已经不再愿意去以自己的意志去控制自己,他们习惯了一味地听从我们,孩子们成了爱的牺牲品。

我们的爱,其实是一种命令,一种我们所暗自得意的权威,要求孩子这样做或那样做。我们虽然想要他成人,却又不让他成长。也许许多人在读维托里奥·阿尔费里的故事时,会期望自己的儿子像他那样有着惊人的自制力。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不需设置外在的障碍(像剪头发,或用绳子把自己捆在椅子上等)仅凭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就能够抵制诱惑。

但是,我们往往会失望。可令我们震惊的是,这种失望却来源于我们自己平日对孩子的“爱”!

54

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对孩子的爱就是对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以至于在很多时候,把亲子关系置于一切之上。其实,这种心理对孩子并没有好处,相反,太多的爱是一种沉重,他们的意志可能在这种宠爱之下越来越脆弱。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真正爱孩子的又有多少?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怕孩子受苦受累,替他们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殊不知,这恰恰为孩子挖下了一个深深的“陷阱”。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头母狮子深爱她的孩子,她觉得自己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做一切。可是她不明白的是,还有许多狮子却不像她那样爱自己的孩子,如他们时常会把自己的孩子推到地上,或者有些母亲竟然不让自己的孩子吃饱。那些可怜的小狮子饿急了只好自己到外面去寻找食物,可是它们还太小,还不具备捕捉猎物的能力,因此常常饿肚子。

然而,这只母狮子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单独去寻找食物,因为怕孩子有危险;它也从来不让孩子单独出去玩耍。因为它担心孩子太小咬不动食物,每次它都把自己找来的食物嚼得细细的,喂到孩子口中。孩子在她无微不至的关爱下长大了,由于母亲的悉心照顾,它长得很壮实,它的身躯比母亲还要高大,皮毛油亮,威武无比。它一直依靠自己的母亲生活,从母亲那里得到食物,从来不思考自己该怎样生活。然而,当它的母亲快死时,它不得不出去捕猎。当它看到一只活蹦乱跳的鹿时,竟然被吓到了,因为它从没想到鹿也这么威武庞大!当它最终一无所获地回到家时,母亲流下了眼泪自责道:“是我这个做母亲的毁掉了孩子的前程啊!”

也许很多人会说,溺爱孩子不好,这一点所有的人都知道。那么我们会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过要注意的是,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被另一种爱蒙蔽:这就是苛求。虽然这似乎是两个极端,但其实它们的本质却一样——都是将孩子看得太重,希望孩子过得好的心情过于迫切。

每个孩子最终都会参与社会活动,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父母采取怎样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最初的社会化水平。孩子的社会化水平也是意志的一个体现,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越强,成才的概率就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越大。无论哪一种爱,如果太多,都会将孩子的意志消磨。

习惯于指挥命令的家长,常常会为孩子设定若干个标准来衡量他们的行为,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过高的要求往往会使孩子难以完成,有时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其意志力更加脆弱。

很多时候,父母给孩子设立过高的标准,其实是将孩子看成了自己的一个影子,希望他们能够代替自己去完成自己以前没有完成的目标。当孩子无法实现这些目标时,我们可能无法掩饰自己的失望,因此,孩子会因这种挫折而自惭形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失去自信。如果真是这样,那孩子支配自己的意志力何在?时时刻刻,我们都不能忘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时候,大人们会盲目乐观:“我的小孩,当然会做这种工作”,或者以讥讽的口吻刺激孩子:

“都6岁了,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做,不害羞吗?”过于严苛的家长,即使在孩子做得相当好的时候,也因为没有做到完美而忍不住斥责。试想,在这样高压的生活环境里,孩子反而常会有“强烈恐惧失败”“兴致低落”的倾向。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做?

56

首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其物质上的满足要量力而行,而且要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如果你想追求高标准、高品位的生活,必须通过你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如果家里有钱,那也只是父母的钱,并不是你的钱。

只有通过你自身努力创造的财富,你才有自由支配的权利。

其次,在对幼儿的知识传授中以及生活安排上,也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要以自己的意志为依据作决定,因为这样很可能将孩子置于你自己的意志之中,从而导致孩子的意志消失。现在一些大龄幼儿已经上一些兴趣班,但是在报班的时候,家长也要以孩子的需求为主,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不能一味地采取直接安排、高压的态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人不要以自身期望的目标作为评价标准,在生活中要多鼓励孩子,多看到孩子的优点,更不要让孩子去完成大人尚未完成的心愿。

?日常生活练习

以适当的规定来磨砺孩子的意志

对幼儿进行意志力训练,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社会,适当地制定规章让孩子遵守,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很有帮助。

当然,要强调的是,规章的制定必须适度,否则,就违背了“自由”教育的原则。

规定孩子欲望的上限,对孩子进行“饥饿”挫折训练孩子们大多不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而父母如果无限制地满足他们,对他们更是没有一点好处。因为这样一来,孩子的兴奋感会处于饱和状态,本来非常喜欢的东西也会很快失去追求的热情。因此,父母要制造欲望的上限,就好像人的“空腹”状态,让孩子有“饥饿感”,才能够让孩子学会珍惜。例如,父母可以在每次购物时给孩子规定买玩具和零食的数量,让孩子自己来支配。因为如果无限制地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反而会使他们东挑西拣,兴趣不一,无法专注。相反,当孩子缺少玩具时,他会专心地玩,玩得不亦乐乎,而且也会学会珍惜。

规定一些让孩子略感困难的制度

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父母温暖怀抱中长大的,他们的生活一帆风顺,常常会显得胆小、依赖成性、意志薄弱,长大后稍遇困难就会束手无策。因此,父母要设置一些困难障碍,对增加他的心理承受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是有益的。比如,如果孩子过于胆怯,可以劝导孩子独自一人关灯入睡,这样有助于帮他克服胆怯的心理;对于幼儿来说,早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们大多喜欢睡懒觉,不妨安排好生活日程,让他们早起早睡等。当然,这些制度都应该在循序渐进、能够被幼儿接受的情况下执行,如果过于强势,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而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