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48258000000053

第53章 减少食物投放,改变踏板位置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纳什曾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假设猪圈里有一只大猪和一只小猪在同一个食槽里进食,它们都是有着认识和实现自身利益的非常理性的“智猪”。猪圈很长,一端安装了一只控制饲料供应的踏板,另一端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猪每踩一下踏板,另一端就会有相当于10份的饲料进槽,但是踩踏板以及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份的饲料。

问题是踏板和食槽分置于猪圈的两端,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踩踏板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只猪已吃了不少。

如果两只猪同时踩踏板,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进7份,得益5份,小猪吃进3份,实得1份;如果大猪踩踏板后跑向食槽,这时小猪抢先,吃进4份,实得4份,大猪吃进6份,付出2份,得益4份;如果大猪等待,小猪踩踏板,大猪先吃,吃进9份,得益9份,小猪吃进1份,但是付出了2份,实得-1份;如果双方都在等待,两只猪的所得为0。

这就是后来经济学上著名的“智猪博弈”,它是纳什均衡的一个重要例子。那么这个博弈的均衡解是什么呢?这个博弈的均衡解是大猪选择踩踏板,小猪选择等待,这时,大猪和小猪的净收益水平均为4个单位。这是一个“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的均衡。

我们知道在博弈中,博弈双方都会选择最优策略,而且都明确知道对方的最优策略,所以,在这场博弈中,小猪所选择的策略只有一个——等待,而这一策略又是大猪所知的,那么,大猪便毫无其他选择,尽管不情愿,也无可奈何。

在现实中,智猪博弈也是无处不在的。

在股市上,大户相当于大猪,他们经常得进行技术分析,收集信息,预测股价走势。而广大散户就相当于小猪,他们很少花费金钱去进行技术分析,而是跟着大户的投资战略进行买进卖出,也就是所谓的“散户跟大户”现象。

在商品市场上,大的企业集团相当于大猪,他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并投入大量资金为新产品打广告;中小企业相当于小猪,他们很少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大规模地进行技术创新或是大量投放广告,而是等待大企业的新产品形成新的市场后再跟进,模仿大企业的新产品进行生产销售。

这样的情形,看起来对“大猪”非常不公平,而“小猪”却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那么,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模式来激励“大猪”和“小猪”,使双方在平等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实行“多劳者多食”呢?

1.减少食物投放量

大猪能够理性地选择充当一个牺牲者,是因为它明白,如果它踩踏板,能够分得不少好处,然而如果它不踩的话,小猪是一定不会去踩踏板的,它们两个只能饿着。可是,如果我们减少食物投放量,使大猪踩踏板而一无所获的话,大猪和小猪就都不会去踩踏板。这种激励看似公正,却损害了双方的利益和动力,无法进行有效的激励。

2.增加食物投放量

若增加食物投放量,小猪即使踩踏板也不会饿肚子,这样,大猪和小猪就会非常高兴,它们会吃得饱饱的。

曾经有不少企业都采用这种方式,在工作指标模糊考核的情况下,所有人工作都一样,贡献也一样,结果出现企业人才流失,或是人才无用武之地的现象,最后在市场变制的大潮下企业无法经营下去。

3.减少食物投放,改变踏板位置

将食物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把食槽挪到踏板的旁边,这样大猪、小猪就会去争相踩踏板,因为如果迟了的话,双方都没有食物吃。这充分体现了现代企业竞争观念和“多劳者得食,不劳者不得食”的意识。

事实上,在企业内部有效的激励管理远不止这么简单。“智猪博弈”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案例,延伸开来,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价值。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小猪”,还要有成为“大猪”的意识,比如扶危济困、救贫救弱、助人为乐,这是社会发展至今道德规范了的,我们能从中获益很多。

普林斯顿大学思维练习(二)

海明威养的一匹马被人偷走了,他报了警,请求警察局能派人和他一起到偷马人那里去索要。

“你为什么说,这匹马是你家的呢?它可是我一手养大的。”偷马人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

“什么,这是你一手养大的马吗?”海明威冷笑着说,“昨天晚上它还待在我的马圈里,今天怎么就变成你一手养的了。这位先生,你养这匹马恐怕没有超过12小时吧!”

盗马人生气了:“我可不能允许有人在我家里,这样肆意地诽谤我的名誉,请你赶紧离开,要不然我就生气了。”说着,偷马人挽起了袖子,摆出一副打架的姿势。

警察看情况不妙,指着那匹马对海明威说:“它到底是不是你的马?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的话,我们还是先回去吧。”

海明威朝警察点点头,示意他再等一会儿。

请问,海明威打算怎么做?